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娲皇宫游记

时间:2009/7/2 作者: 红袖 热度: 94705
  初春的阳光明媚清亮,唤醒蛰伏的出游欲望。周末和好友驱车前往娲皇宫。农谚说:七九河开。我能够听到河水轻轻流淌的声音了。道旁树木的树皮泛黄,黄中透亮,绿意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登场了。初春的风柔和而清冷,我的心灵沉静而透明。如沐春风就是这种感觉吧!打开车窗,邀阳光和春风同行。车缓缓前进,树徐徐后退。半个小时候后我们来到了娲皇宫。
  
  十年前来的时候,娲皇宫还是灰姑娘一个。而今它已经是高贵的公主了。站在门口望去,精致的山门,高耸的雕像,蜿蜒的山路,山路的尽头就是神奇的吊庙—娲皇宫。峭壁下的娲皇宫在薄雾的缠绕下又加几分神秘。钟声、鼓声不时从山顶传来,打破庙的静谧。
  
  站在山门回望。娲皇宫依山傍水,视野开阔,位置还真不错。右边的山呈一卧虎状,虎头、虎身、虎臀、虎尾各个部位都很有神韵;左边的山有三个层次的高低起伏,好像一腾空的神龙。娲皇宫“左擎龙,右俯虎”的说法果然有道理。远处一座大山横亘,像是古宅中的影壁墙。路过的老人说:如果缺了这个影壁墙,这个地方也不能说是一个好的风水。风水一说我不懂,但我知道有了这个影壁,风过来的时候会弱一些。气候应该能够更平稳一些。再看看刚才经过的太极广场,感觉还真不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经过的时候是看不到它的全貌的。听人说之所以叫它太极广场是因为广场是按照八卦的布置建成的,是一个先天的八卦图。娲皇宫是一个道教圣地。据古书上记载,先天的八卦图是女娲的丈夫伏羲发明的,因这里没有伏羲庙,所以绘制了先天八卦图以解女娲离别之苦。广场的外面是24节气。最外边是十二生肖雕像。里面的太极图黄的代表阴,红的代表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滋润世间万物。阳气最盛的地方指着24节气中的大暑,阴气最盛的地方指着24节气中的大寒。
  
  转身看看山门,怎么像我家乡南关的石拱桥呢?它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门,中间一个大门。听一个导游讲它也叫三门。三门的左侧刻:别有,右侧刻:天地。可以说:别有天地,亦可以说是天地有别。山门的两边刻有对联:凤山名隆三岛,神仙势压十洲。横批:蓬壶仙境。凤山也就是我们所在的凤凰山了。三岛指的是:蓬莱、瀛洲、方丈三座海上仙山。十洲指的是: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风鳞洲、聚窟洲。是道教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景。蓬壶是指传说中的蓬莱和方壶两座仙山。关键的词语明白了,对联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都说过山门的时候讲究一步跨过去,谓之:一步登天。宁可信其有,我也就一步登天了!
  
  跨过山门来到一个小院,小院的左边有座皮疡庙。涉县古时候称为沙县,因为洪水泛滥,居民经常要跋山涉水,所以改名为涉县。也因为洪水肆虐造成当地人民生皮肤病的很多。而皮疡王是古时候治疗皮肤病的神医,所以在这里供奉其神像以保佑居民皮肤健康。正面的山壁好像是被人齐齐地切了一刀似得,说其壁立千仞也不算太夸张。山壁上有两座石窟。从左至右看,依次是蚕姑奶奶洞,眼光奶奶洞。蚕姑奶奶是释迦摩尼的二弟子安禅。她掌管着养蚕业,养蚕的整个过程都是她安排的。古时候涉县地区一度丝绸业发达,所以供奉蚕姑奶奶安禅。眼光奶奶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释叶,她擅长治疗眼疾,洞中的佛像即为眼光奶奶。眼光奶奶的佛像特别的光亮,据说是摸摸眼光奶奶再摸摸自己的眼睛,眼疾就会治愈,所以她被摸的次数多了就变得光滑了。当然跟她长居洞中,不经历风吹日晒也有很大的关系。崖壁的最有边是一处摩崖石刻。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弥足珍贵。在崖壁上刻字显然是一件费力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佛徒们要在石壁上刻字呢?据说就是为了保存他们的经文。他们怕经文失传才刻在崖石上。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印度的佛教中没有什么奶奶爷爷的称谓。眼光奶奶之类佛像的称呼显然是我们的先辈自己加上去的。由是想到中华民族是务实的民族,谁对他有用就供奉谁。也因此把印度佛教中国化了,建设了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进内门又是一个小院。小院的左侧是梳妆楼,是供女娲娘娘梳妆用的。那是后人为纪念女娲娘娘七七四十九天辛苦炼石补天,容颜憔悴而修建的。旁边是功德碑,建于1901年。咸丰二年,娲皇宫失火,山上山下几乎片甲不留。时任知县的李官亲自主持恢复重建并制定了保护娲皇宫的章程。皇帝钦赐知州头衔。当然是没有知州实权的,也就是有知州待遇。当地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在其死后为他立碑建祠纪念。在向前就是娲皇阁。娲黄阁看起来是一座四层小楼,但是当地人称它三阁楼。那是因为它的基层是一个石窟,也就是说,娲黄阁是建在石窟上的小楼。这个石窟和蚕姑奶奶以及眼光奶奶都是北齐年间的建筑。娲黄阁的第一层清虚阁。两边的壁画画的是神话封神榜中的故事。商纣王酒后朝拜女娲,谈吐不敬,女娲派遣九尾狐、九头雉鸡、玉石琵琶三妖女下凡迷惑纣王,毁其江山。从旁边的走廊穿到后山我看到崖壁上有九条铁锁将楼体系于崖壁,据传游客盈楼时,铁索即啷啷作响,故素有"话楼"、"吊庙"之称。当天旅客并不很多,所以这个现象没有看到。有些遗憾!第二层是造化阁。上古时期大洪水侵袭,生灵全部消亡,只剩下女娲和伏羲兄妹。女娲在河边看见自己漂亮的影子就随手用泥捏了一个自己,不曾想用嘴一吹,往地上一放竟然活了。女娲就接着用泥捏人。但捏泥人很慢,女娲就用柳条沾着漳河的水甩泥点。古代的统治者也根据这个传说曲解为自己是女娲捏出来的人,所以高贵。子民是女娲甩出的泥点子,所以天生贫贱。其实,女娲是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的一位女首领,她带领大家战胜自然灾害而被人们神化。第三层是补天阁。传说神农在画八卦时候不小心捅破了天,于是猛兽趁机出来吃人,人世间一派水深火热。这时女娲取来五彩神石,精力耗尽,历时七七四十九天补好了天上的窟窿。辅助女娲的两位女神分别是碧霞和元君。碧霞祠我好像听说过,元君就鲜有所闻了。
  
  下楼后我们去了两侧的钟楼和鼓楼。晨钟暮鼓是寺院的一种传统。据说晨钟暮鼓可以启迪智慧,催人奋进。那我必然是要敲敲的了。寺院敲了暮鼓就到了黄昏,而我敲了暮鼓也就算结束了参观。旅程匆匆过,佛祖心中留。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