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由春江花月夜所想

时间:2009/4/4 作者: 新春 热度: 90253
  我喝了两口稀粥,遂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秋霖脉脉,阴晴不定,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梧桐,更觉凄凉。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翻开正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描绘了潮水、波光、花林、沙滩、夜空、白云、青枫、闺阁、镜台、海雾等一系列景象,如铺展开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长轴,画面清丽,意趣盎然。并由此生发出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在明月今宵里天各一方的惋惜。尽管不无青春苦短的伤感,但叹息轻微,其中仍交织着对青春地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欣慰。
  
  可我读着读着还是联想了许多,读这样的诗总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也许是自己太在意诗的内涵罢,似乎总要体会到作者的心境,譬如把红楼梦的兴趣归于去体验曹雪芹的创作历程……也许有太多的话是无法用笔去形容的。
  
  就像今夜,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那么凄凉!而我则想到了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林黛玉作的那首“秋窗风雨夕”------也是这样的一个夜晚,烛窗外雨滴竹梢------白日里她还作“司马牛”之叹幸得宝钗一番宽慰,她方解了疑虑,可不就是后来宝玉问她是几时孟光接了梁红案?原来是‘小孩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细细地再回看“春江花月夜”,细吟“秋窗风雨夕”,再加秋雨地滴沥,不觉有一种凄凉的气氛!曹雪芹如此地写林黛玉的心境,写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她“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秋窗被未温”,写她“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写她“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写她“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我窃意为也是在写他------曹雪芹自己的心境。林黛玉就是曹雪芹生活中的影子,我以为。
  
  首先,我们承认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作,则林黛玉所作的诗词亦为曹雪芹作,书中作诗词最多的是林黛玉,且其诗词亦多委婉哀伤,与诸如薛宝钗、史湘云的诗词相比自是能反映曹雪芹心情矛盾的一面:也就像林黛玉作的诗词最多一样,他偏向于林黛玉这一面,即他平时多愁善感时亦颇多,开朗豁达时亦次之。他既喜欢林黛玉的孤情自傲、睹物伤怀,又喜欢薛宝钗的宽容大度、举止娴雅;更喜欢史湘云的活泼开朗、英豪阔大,尤喜欢妙玉的气质才华、菩提心肠;所谓偏向林黛玉之多大抵是和曹雪芹的背景身世有关,他毕竟经历了一个家族由兴至衰的过程,难免多伤怀!我想曹雪芹也一定非常喜欢“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且不说其内容更易让曹雪芹伤怀,单是林黛玉作的“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皆为“春江花月夜”之格,其中“秋窗风雨夕”是曹雪芹于第四十五回明说了的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不仅如此,而且在《春江花月夜》中有许多字眼在林黛玉的诗词中都曾有过。譬如《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其中“捣衣”、“砧”两个字眼就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时林黛玉说的那个酒底“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中出现了,还有“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中,“鸿雁”二字也是在这一回林黛玉作的覆曰“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还有“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潇湘”连在一起我意为有喻指贾宝玉和林黛玉之意,“碣石”是山名,故址在河北省,“潇湘”水名,在湖南省,此比喻天南地北,难以相见。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又何尝无意喻指呢?我想书中的所谓“大荒山,无稽涯”很可能就是碣石山,林黛玉住潇湘馆,又号称“潇湘妃子”。还有“昨夜闲谈梦落花,可怜春半不回家”,“梦落花”也是林黛玉诗词中的常字眼,譬如“葬花吟”,“花落水流红”等等。还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那“花林”不必提,“霰”子原意为细密的雪珠,如果“花林”可喻林黛玉,那“霰”字便可喻薛宝钗。总之,可以说《春江花月夜》整个一首诗包括字眼、感情内涵,都在《红楼梦》中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那么,为什么曹雪芹全把这些字眼放在林黛玉作的诗词当中了呢?我觉得就是因为曹雪芹对于他的过去的一种眷恋-----或者经常的怀念,那么我们只要看看林黛玉就好了!如果作者的一番故事是真的,如果他真的有这样的一种经历,如果他最喜欢的是林黛玉,那么他如果再所留恋的唯林黛玉而已!因为我们从林黛玉身上看透了曹雪芹的心思,我觉得真正的爱情大抵也就如此,可互逆转的去洞明去体谅,我不要说就像贾宝玉之于林黛玉,而要说就像曹雪芹和他心中的林黛玉!
  
  08,9,1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