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在清明时节找酒家,是想消愁还是消痛?我没法去考证。但从我的记忆中,不知怎么回事,清明时总是会有些雨的,仿佛上天也只能用它那特有的方式来悼念死去的亡灵,不分贵贱,洒向人间都是泪,而人们也是怀着一种思念的心情以各种形式来祭悼自己的亲人与朋友,那种天气正好迎合了这种心情。因此,我总是觉得杜老夫子所指,应为亲人扫墓的人们那种痛苦伤感的情绪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子膝下有黄金,洒泪跪拜亡者,体现了虔诚的缅怀之情。
记不清在哪里见过这样一段话,描述扫墓人的心情:揭开疼痛的记忆,轻轻地抚摸亲人的面庞,就让刻在心上的悲伤静静地流淌,就让这份感情驻守心房;掬一捧新鲜的黄土,疼爱地洒在亲人的身上,让阳光下的土壤传递人间的温情,让蓝天下的心温暖九泉之下爱我们的情肠。
大多数人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去扫墓的。当然,也有为了向故去的亲人“倾诉”自己生活的艰辛、心中的苦闷的,还有为了自己、爱人、子女和其他亲人的谋职、考学、治病、经商、和家庭和睦而求故人“保佑”、“赐福”的,或者是几种情况兼而有之,凡此等等,不一而足。一同上山祭祀的人,心情或许有些差异,但是,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亡人的追思,这一点是一样的。
在这个滴雨的日子里,点一炷香,燃起对亲人的无尽思念;敬一盘果,仿佛亲人就在眼前;回想着那些艰难的岁月,遗憾着至今未了的心愿,心里就会生出一种惆怅和无奈。平日里,我们总是不愿意而又懒得去轻易流泪的,生活中酸、甜、苦、辣的事我们总会让它搁在心头,只有把一泡眼泪憋在清明的日子里流淌,更何况我今年在莫名的矛盾纠葛里颇感孤独与无助,决计在给我一生教诲的祖父坟前一哭为快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常常想着这样一个问题: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活着的人心伤终会淡化,死去的人也会安睡下去。而清明节,不仅仅应该是怀念、悲痛、遗憾,或许还应该有一些其它的意义,面对逝去的亲人,面对现实的生活,真正应该的是在缅怀亲人的同时,更加珍惜健在的亲人,善待他们,学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而且,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事业、生活乃至生命,真正要好好地珍惜,争取少留一些遗憾,多创造一些温情和幸福。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再到清明时,在祭奠亲人的同时也告诉他们:我们都活着,活得很快乐!相信他们地下有知,也会为我们高兴的。
无论怎样,清明节的确是炎黄子孙追宗认祖,缅怀故人,继承传统,弘扬文明,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
自从1985年之后,我再也无暇在清明去为祖先扫墓,或许是父母依然健在的缘故吧,祖父在世时,讲过一个故事,有个爷爷打发孙儿给爷爷和父亲摘个苹果,不时,孙儿便摘来两个,将大得给了父亲而小的给了爷爷,父亲又把苹果换了过来,把大的给了爷爷,小的留给自己,爷爷感叹:他儿是他儿,我儿是我儿。这个故事讲述了了一个感情孰近孰远的道理。我没有时间的借口在这个故事下显得苍白。
借着今年清明节成了法定假日,我和族人相约,回家上坟。
在甘肃靖远县南部会宁县北部地区,马氏家族是一个较大的家族。祖父生于1893年,1993年辞世,祖父是一部活的历史,他精通诗文、博览群书,拾零于祖父的床前案头,对家族史的了解,我在众兄弟中算是知之较多者。
同治年间,回民暴动,曾重祖父被马刀险些砍下头颅,仅连要害,好在时下男人留有长辫,将辫子系于腰带,扶住头颅,在曾姑母的精心照顾下幸于活命。膝下生有三子,曾祖父为长子。曾祖父生有8子,农商兼顾,各司其职,将家业发扬光大。曾祖母一生信佛,善良贤惠,相夫教子,8个儿子耕读经商习武,个个学有所成,恪守孝道,勤俭持家,使家业日盛。祖父排行老四,读书最多。曾与甘肃省第一届省参议、著名爱国人士万姬臣同学。目前,我们“克”字辈140余人。祖父的开明,挽救了整个家族,使我辈所敬仰。
解放前夕,靠诚实劳动、诚信经商,家业巨大,古人讲,“家有万金,土埋不锈”,“千两银儿不修盖、百两银儿不穿戴”。意为勤俭持家所得置于土下、留于后人。但是祖父和他的哥哥,当时作为一家之主的三祖父打破这一传统观念,提出土里埋金要锈、主张弟兄各司炉灶、另立门户的意见。主张出售土地,置办房屋、农具等家产,加上当时家大业大,难于管理,其主张得以实施。这样化整为零,到土改时,我祖上拥有土地达不到定为富农、地主的条件。1951年,祖父又开明的打破好男不当兵的观念,送两个儿子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使我族幸免于文革时的批斗。不能不说祖父老人家对后人的极大贡献。
生产队时期,祖父年事已高,但他主动提出义务造林。填沟平壑、担水植树,几十年如一日,到包产到户时,将村子南北两沟绿化得郁郁葱葱,80多岁时,得到了县上的嘉奖。现在每当我们看见这些老树,不由得激起对祖父的思念。
祖父的一生,整整跨越了一个世纪,亲历了国家和社会从清光绪一直到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的变化,它的意识和观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有些思想和观念甚至跨越时空,具有超前的思维,更值得我们缅怀和纪念。
祖父的一言一行,记忆犹新,尤其是教给我的治家格言,至今都是我为人处事的座右铭,熟记熟诵,常温常新: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记得有一次,我和伙伴玩纸牌,祖父见以钱为输赢,把我的纸牌烧了,语重心长的教育我“男儿不赌、女儿不娼”之理。至今我牢记祖父教诲,远离赌所,保持着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
逝者如斯夫。
面对逝者,感慨人生苦短,生命珍贵。“睡至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过一百年后,无长少皆成古人”,若干年之后,我等亦从风华正茂走向颓废,到退休颐养天年直至入土为安,还身骨于自然,了却纷争,了却贵贱尊卑。念及此,感叹生时一言一行,一茶一饭,一朋一友,一时一刻……均弥足珍惜!
如今祖父已经辞世十年又五,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享用终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