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觉今是而昨非

时间:2008/6/9 作者: 周收 热度: 95164
  下午四点多钟,心情颇佳,便约好同事一起去阳朔的世外桃源。到了景区已是下午五点钟了,还有一些游人,主要是团队客人。世外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了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湖泊,这是一个天然湖,叫仙云湖。我们坐在机动船上,初夏的风很凉爽,我收紧了自己的臂膀,拢了拢衣服,顿生一种惬意。
  
  景区内的建筑以少数民族的建筑为主,青砖、黑瓦、马头墙,很有民族特色。湖在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我想一个地方只要有水、有湖泊,它便会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机。上善若水。这是不错的。水是流动的帆,水是流动的船。水让我们浮想联翩,水让我们拥有爱的奔流。世外桃源就因为天然湖而变得有价值了。附近有几个村落,只可惜都是红砖、混泥土、钢筋结构的建筑,已没有古色古香的味道,全然不见了当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牧歌式的景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世是何物,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虚无缥缈的人间仙境是没有的。世外桃源是一种“乌托邦”,“是一个没有的地方,是一种空想、虚构和童话。”(列宁《两种乌托邦》)。我在这里指的是陶渊明所写的世外桃源。
  
  船一直往前行驶。这个湖不愧为天然的湖,两岸树木郁郁葱葱,不时有水鸟惊飞起来,飞向遥远的天空。最动人心魄的是我们在黑暗中穿过一个黑黑的岩洞,我不知这个岩洞叫什么名字。穿过岩洞时,没有灯光,没有照明。我们低着头,心怦然直跳,有一种探险的滋味。出得黑洞,眼前豁然开朗,悠然见到一片桃树林,开满了火红的桃花,显得那么耀眼。同伴告诉我这是月月红,每个月都开花的。驶过桃林,进入原始部落。原始部落里居住着一群土著人,他们生活在这片山林里,结婚、生儿育女。这只是导游的说词而已。我是不会相信的。
  
  游完湖,上得岸来,参观少数民族的手工制作品。走过瑶族的风雨桥,走过壮族、苗族和瑶族的图腾,来到渊明山庄。这里是世外桃源比较有特色的地方,也是最能彰显世外桃源文化品位的地方。当我们生活在喧嚣、平庸、冷漠、虚伪、贪婪的环境中的时候,总期望世界能变得更美好,就想寻找一处有山、有水、有小桥、有人家的地方,静心思考,寻求恬静的快乐……
  
  走入渊明山庄,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山庄内陈列着陶渊明的生平介绍、著名的诗歌木刻、书法作品、雕刻等。在拓印柜台,两名漂亮的服务员正在拓印陶渊明的诗,我拿了一张,展开一看是陶渊明的《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诗二十首》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这首诗写作时,正是晋宋易代之际,所以,前人称这一组诗为“感遇诗”,充满了对时势和作者身世的感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自古以来,都被评为“静穆”、“淡远”,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陶渊明的哲学思想是“自然哲学”,它既包含了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了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这样一路想来,我们很快就走到了景区的出口处了,我想今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