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追忆那“过年”中的传统文化

时间:2008/2/15 作者: 朝望 热度: 76634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拜年》(明)文征明
  
  “过年”是全家团聚的期盼时刻;“过年”是购买年货后满载而归的喜悦;“过年”是大人小孩贴窗花和春联的欢喜;“过年”是鞭炮划过夜空中五彩斑斓的闪光;:“过年”是农村人家粮仓里沉沉下垂的谷穗;“过年”是城里人相互馈赠喜气的场面。……
  
  “年”这个汉字在《尔雅。释天》中的解释“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中,可以看出更像农村人的生活。虽然“年”本身的故事中是一只怪兽,但是当它侵扰人类的时候,中国远古人类就已经知道在门户上张贴红色门签、福及对联使“年”畏缩后逃回到了海里,其实这个做法很符合动物行为学的道理。人们为了彻底地赶走“年”要经过“守夜”,于是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诉说衷肠,把春夏秋冬的经历和感受在这个除夕之夜中畅谈,享受着丰衣足食后的安康生活,也坚信只有家庭的温暖和团结才能战胜怪兽“年”的侵扰。
  
  其实最有“过年”习俗还是在农村,山东是儒家思想起源的地方,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在山东人心中有着那样深厚。从腊八开始农家人就为“过年”忙碌着,泡制腊八醋用来“过年”吃饺子,在这个节日中有俗语:“谁家烟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也许是为了来年的好收成,农家人总是用祷告和期盼来早早地熬粥,把一年的祈望又寄托在了天地之间。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就有“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腊八过后就开始了“过年”的味道了,许多年货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置办,其实在购买年货的过程中人最能体会一年的辛苦的收获,那种成就感是任何时候不是能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述的。
  
  丰盛的年货置办齐全后就有了“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其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在扫完房子之后,中国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五千年的文化开始展示在自己的房屋里,诸如窗户上贴着各式图案的剪纸,所有的房门上都要贴上过门钱,所有这些颜色都选用了“红色”以用来赶跑哪个怪兽“年”同时也有着喜庆的氛围,这些行动最符合中国民间故事的传说,也是中国节文化的内涵。
  
  其实最能展示中国文化底蕴的是贴在每家门口前的对联,关于春联从现存的最早的“回回故往,逐吉新来。年年多庆,月月无灾。”这对引自敦煌遗书斯坦因0610卷联句,以证唐代春联,因此春联可以考证来自唐朝,于是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对于春联文人和百姓有着不同理解。
  
  中国文人总是在中国文字上发挥着自己的才华,认为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虽然宋代才从“桃符”发展成“对联”,但是真正出现春联还是在明朝这对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的“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对子后,在民间春联开始传播。文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特殊地位就在门上的春联上以典故而写作春联。
  
  如张邦基在《墨庄漫录》记述了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
  
  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宋代词人欧阳修题岳阳楼联:“上联: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下联: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磊,何时能消?”
  
  以上是文人的春联,但是百姓却没有那么多的雅致而更注重实际生活中的运气、发财以及最实惠的期盼,因此“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些看似庸俗的话语确是那样的美好,农民更是实惠到“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通俗,而“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更是普通人的期望。百姓虽然实惠但是也不失雅致,为了也在门前和文人攀比,主要在春联上讲究的是“字体”,于是百姓就希望找到书法最高超的人来写上要贴着一年祝福的春联。
  
  其实以上也只是春节前的奏曲,真正的春节的大戏是在三十夜晚前的祭祀祖先的仪式,在山东潍坊农村还保留着这些看似陈旧的方法。三十下午开饭前,全体族群的人按着辈分排列成行到自家族群的坟头前跪拜、磕头和行酒,然后鞭炮齐鸣来欢迎已故的先人与自己的家人共同欢度春节,饭桌上要摆好碗筷来表示对于祖先的尊重。中国人是最看中自己的先祖,认祖归根是中国人的情节,也符合了自然界的落叶归根的思想,这种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行为才是中国人最伟大之处。
  
  春节最后精彩的结尾是元宵节,在品尝元宵之后,中国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节日里发挥的尽善尽美,在节日的欢笑中猜谜来完成节日收尾。《红楼梦》之所以让后人依恋它、研究它,就是这本书中最能把中国人的情怀与才智记录的最完美。在《红楼梦》中许多元宵谜语成为了经典,如宝钗的“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和宝玉“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以及黛玉的“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都成为了经典。甚至通俗的有元春的“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迎春的”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探春的“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惜春的“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以上可以看出,中国节日文化的内涵是多么的深厚,假如我们后人过中国文化节日只剩下了吃,是否太对不起先祖和后人了,因此不要忘却中国节日文化的内容,这样才使中国的节日是那般的丰富,我们自身也感到愉悦,好好享受自己文化的韵味吧!
  
  附几个灯谜大家猜猜
  
  元春: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节日用品名一)
  
  迎春: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用品一)
  
  探春: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玩具一)
  
  惜春: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用品一)
  
  宝玉(后人增):
  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用品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