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对莱芜的点滴认识,有道听途说的诙谐段子:“鼓捣猫呢”和“俺莱芜有”,有来自教学资料的莱芜钢铁基地,也有来自市场上莱芜姜贩和莱芜炒鸡的点滴了解。至于九龙大峡谷根本不知晓,虽然对峡谷的含义烂熟于胸,可那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此前唯一一次接触峡谷是几年前的龙庆峡之游,由于人工拦坝蓄水,人为改造的痕迹太多,并未真正观察到天然峡谷的全貌,因抱有一份探究天然峡谷的渴望,对这次莱芜九龙大峡谷之行充满期待。
适值“五、一”黄金周,按照惯例毕业班仅休息三天。昨日五月一号,全校上下因双语部招生、阅卷忙得不亦乐乎。今日,学校组织全体毕业班教师出游莱芜,难得轻松休闲一天,大家脸上洋溢着久违的轻松和快乐。
为了对莱芜九龙大峡谷多一些了解,特意上网查寻了相关资料,看到画面上飞泻的瀑布,盛开的繁花及游客由衷的赞美之词,脑海中不免憧憬、勾勒着大峡谷的美景。
这次有幸和小妹一同出游,同事们都很羡慕,特意让我们坐在一块。虽然从小一块长大,可一块出行还是第一次。因小妹跟随我读书多年,我与她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现在得以在同一所学校共职,自己又有机会照顾她,感觉很欣慰。小妹与我的感情也特别深厚,昨日还反复追问我是否参加此次旅行,理由是:我若不去她也不去。从小妹的玩笑中重温多年前那份对大姐的依赖倍感亲切,我哪有不去之理。遗憾的是: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旅游的愿望,却少了陪儿子的时间,因为儿子仅仅放假三天,已长大懂事的儿子,主动劝我参加旅行,我感到很欣慰。
一路上与小妹倾心畅谈,我们好久没能这样如此亲近的交谈过了。许多时候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聚少离多,偶尔在父母处相遇也是来去匆匆。今日得以静心倾听小妹谈及一些工作及生活的感悟和看法,感觉她已不再是十几年前的倔丫头,这么多年的工作磨练,已成长为有思想、有理智、有高度责任感、能独挡一面的中学教师。每当听到同事们夸奖她工作扎实,身为大姐倍感欣慰,比自己工作得到表扬和认可还高兴。
开车的师傅因路不熟悉,绕了不少冤枉道。我无论如何想办法分散精力都已无济于事,胃中翻江倒海的难受,结果还是晕车,吐了个一塌糊涂。原来说两三个小时的行程竟然走了半天,时至中午时分才到达位于九龙大峡谷入口处的房干村。
整齐的民居、窄窄的山路,高大的广告牌,等待上山排成长龙的旅游车队。得力于旅游业的发展,小村庄很气派,整齐的规划、漂亮的二层小楼,穿戴时尚的导游,俨然一派现代化新农村的景象,处处彰显着旅游业带给人们的实惠。
正逢旅游旺季,入口处堵车竟然又耽搁半个多小时。几辆不自觉的小车钻营加塞,把一车人气得够呛,人们的忍耐力实在有限,不免发一通牢骚。国人的素质亟待提高,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还屡见不鲜,旅游景点的秩序维持和科学管理尤为重要,这既影响着游客的心情又影响着景点的形象和效益。待好不容易到达一小小的停车场,大家已经饥肠辘辘,于是决定先用餐再游峡谷。
就餐处是一处小小的农家餐馆,游客很多、人很拥挤,七八张桌子,人满为患。好在等待片刻终于轮到我们一行人就餐。地道的农家饭,煎饼、野菜、莱芜松菇炖鸡是其主打特色饭菜,可惜量很少,一人偿两口便已见碗底,其它菜的味道实在不敢恭维,没滋没味难以下咽,好在现在的人谁也不在乎饭的好坏,大家多能入乡随俗,用馒头填饱肚子,以备有充足的体力游览大峡谷。
午饭后,我们一行人冒着炎炎烈日向山中进发。山路还算平整,有些轿车还可开往群山深处。只可惜这次没能聘上地接导游,跟车的所谓导游对大峡谷实在知之甚少,只起到带路的作用而已。山路顺着山脚向前沿伸,跨过一座小桥、绕过几处山凹,前行约两千多米,便可看到一处修缮整齐美观的亭廊,摆满了小工艺品和土特产,村民们正在忙着招揽生意,游客看得多买得少,因为旅行刚刚开始,也不知道路是否难行,岂敢轻易负重进山、自讨苦吃,虽然摊主极力推荐,可还是难以激发大家的购买欲望。
走出亭廊便来到一处人工改造的平台,树荫下聚集了许多游客,有的躺、有的坐、有的在补充能量,三五成群、熙熙攘攘,毫不热闹。沿着窄窄的小路拾级而下便可到达谷底,山谷的右侧有一条人工开辟的羊肠小路,沿着蜿蜒小路继续西行,有一处小小的水潭,几块大岩石被流水冲蚀的已没有了棱角,光光的、滑滑的,大家纷纷攀上岩石合影留念。水潭之上有一处大大的卵石滩,流水的冲刷作用显而易见,或许这些大大小小的卵石饱经岁月的沧桑和流水的冲蚀,失去了棱角,得以形成如此浑圆的模样。由此可见,外力作用改变地形的力量也是非常客观、不容忽视的。
卵石滩以上,顺着窄窄的峡谷,两侧山坡上土壤风化很好,长满了高高的刺槐,号称“槐花谷”。此时,平原上的槐花已尽情绽放,而山谷两侧的槐花正含苞待放。海拔高低的不同导致气温有明显的差异,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在此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正可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谷槐花始盛开”吧。
继续前行不远,有一处高高的崖壁,上书“九龙大峡谷”,几个红漆大字苍劲有力。人们纷纷攀爬到谷边的岩石上留影,几个年轻人打着各种滑稽的手势,摆出各种优美的造型,呼喊着,嬉笑着,一时好不热闹。
峡谷一侧是人工开凿的上山小路,缓缓的、窄窄的,走起来并不费力。两侧的植被错落有致,顺着延绵起伏的山岭构成一道道绿色屏障,树的种类比较杂,多数是阔叶林,其中也掺杂着许多针叶林。一簇簇茂盛的马尾松正孕育着一个个塔形的“松果”,一碰便可抖落一片黄黄的花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灌木丛开满了漂亮的花朵,娇艳欲滴,妩媚动人,似点缀在绿野中的颗颗繁星,特别抢眼,走进了,还可以嗅到淡淡的花香。蜜蜂在花丛间欢快的飞舞着,喧闹着,忙碌着,伴着快乐的歌声,将劳动的成果运送回家。
沿途的管理人员很少,有零星的几处水果摊点,可价格着实不菲,许多游客只得望瓜兴叹,不舍得花那份冤枉钱。沟谷中一处大大的、平整的大岩石,约有大半个双人床大小,上书:龙女床。相隔不远处还有一块略小一点的平整岩石,署名:龙子床。看后真令人忍俊不禁,我真佩服人们的想象力。试想:盛夏雨季,飞瀑叮咚,龙子龙女嬉戏于幽静的林间峡谷,那可真是一处绝好的人间仙境。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龙子床”之上不远处的谷底,纵然矗立着一船帆状的青色岩石,流水绕石而过,取名“一帆风顺”,令刚刚陶醉于古老传说遐想中的人们一下回到现实。谁不希望人生能一帆风顺?谁不期盼生活会一帆风顺?这一美好的祝福配上那天然雕饰的青石船帆,更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思。这一质地较周围岩石更坚硬的岩石,在流水的冲蚀下,得以保存如此栩栩如生的造型,真可谓“鬼斧神工、天然浑成”的绝佳之作。人们不得不被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所折服。
再继续上行,可见到一处沿崖壁上形成的薄薄水帘,水不紧不慢地流淌着,似眷恋那一潭静静的池水,更似与悠闲漫步的游人细细话别,就那么慢条斯理地静静前行。得以在“春雨贵如油”的季节维系这涓涓细流,周围群山上的植被功不可抹。正是这零星的溪流给此时的大峡谷增添一丝灵性和一份生机。
峡谷的尽头是缆车售票处,远处的群山遮挡了视线,山间还有一处小小的院落,不远处还开辟出几块小小的梯田,棵棵幼苗已钻出白白的地膜,院落前的十几棵果树也挂满了花,这修剪整齐的果树和那长短不齐的梯田寄托着山里人一年的希望。
大伙在峡谷尽头的小平台上稍事休息调整,清点人数,补充水分,最后决定徒步登山绕回停车场。上山的路蜿蜒曲折,时陡时缓,一番攀爬后大伙已累得气喘吁吁。体力不支的女同志多已自动停在树荫下歇息,绕过几座山梁,学校著名的男高音歌手——张老师也拉在了后续队伍中,在大伙的鼓动下他一展歌喉,底气十足的京腔一出口,响彻山冈,博得大家阵阵喝彩。有几位学生模样的游客竞和张老师叫开了板,这边余音未落,那边已亮开嗓门儿给予回应,然后便是滑稽的开怀大笑,一时间山谷中回荡着欢歌笑语。
登至山顶圆形的亭宇式建筑,眺望四周,大大小小的群山一览无余,入口处的“动心石”遥遥欲坠,乍一瞧还真有“心”的造型,两手稍一用力,巨石便晃动起来,还真是名副其实的动心石。
此处还有一个小小的缆车站,一辆辆缆车缓缓地前行,可惜许多缆车都空着。如此起伏不大的山峦,一般体力的人是可以征服这并不算艰险的山路,谁还会坐缆车上山。再说没有那一番登山的攀爬,又怎能体验游览的乐趣。我真担心这不断运转的缆车,单靠这稀稀拉拉的乘客,能否赚回所消耗的巨额电费。
绕过一座小钟亭,再走过一小段下山的路,山腰处一座小小的庙宇中传出阵阵悠扬的经乐,三三两两的香客出入小庙,烟雾缭绕,袅袅娜娜,散发着独特的香火味。
山脚下,十几个商贩在兜售纪念品和土特产。纪念品大同小异,没什么稀奇,倒是山中的土特产很吸引游人。槐花蜜、松蘑、山八椒是我这次采购的三大样,自觉这次买得东西很典型、很有特色。
返回的路感觉快了许多,可沿途修路的修路、拦路的拦路,竟然有一青年人借故收取过路费,感觉很不可思议。最令人费解的是邹平县城附近,一条很宽敞的柏油路,看不出因何故筑着近一米高的坚实路障,若不是请教当地人,还真难绕出这迷魂路。
这几年中国的路越修越宽畅,人们赖以生存的耕地却日益减少。山东的路更是全国有名、无与伦比,可今天出行这几百里路远,在以道路宽敞著名的山东大地上,却未能体验到那种道路畅顺的痛快,不能不令人遗憾。加强路政管理,保证道路畅通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结束一天的莱芜九龙大峡谷之行,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无奈的遗憾。或许,外出旅行也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和学习,一次小小的旅程也可让人透视人间百相,引发诸多的思考。
2007.6.1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