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之行即将结束,计划最后一天起早赶海,之后踏上归程。大家从未体验过赶海,互相叮嘱早起一块赶海去。大海是天然的水产宝库,不会辜负勤劳的赶海人。我憧憬着赶海的收获,心情无比激动。
此前我对赶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首歌所描绘的情景:茫茫的大海碧波荡漾,初升的太阳将沙滩照得一片金黄,刚刚退潮的海滩上,赶海的小姑娘光着小脚丫,小小的鱼篓中装满了鱼虾、螃蟹、海螺,快乐的唱着歌满载而归。带着这份想象的朦胧美,期盼我们的第一次赶海会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因昨晚的聚餐和打点行装普遍睡得较晚,为了赶海夜里三点半大家便相约起床,结果许多人强睁睡眼,哈欠连天,有两位贪睡的愣是没叫醒,只好留他们在宾馆继续休息,其他人四点准时起程。开车的师傅明显睡眠不足,没有了往日的好心情,难免牢骚几句:“你们玩够了可以在车上睡,我可要开上一天车”。可也是,我不免有些同情师傅,做驾驶员工作也真不容易,个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我们顺利到达鸽子窝海滩公园。据导游介绍,此处海滩因常常有许多海鸟在此驻足而得名。此时天刚蒙蒙亮,停车场已经停放了许多车辆,广场边有许多小商贩在兜售赶海用的小塑料桶、小铁铲等,其中还有个八九岁的孩子也在张罗着生意,或许这孩子是利用暑假勤工俭学,看他老练的和买主耐心谈价钱的样子,绝对不是做了一两天生意。一想到这么小的孩子起早做生意也不容易,我于是买下小男孩一把小铁铲。面对出乎意料的一笔小生意,他仍然显得很兴奋、很满足。
据导游介绍:北戴河的经济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旅游业,许多从业人员就靠这两三个月的旅游旺季赚足全年的开销,此后许多单位常常放长假。盛夏时节,恰是北戴河避暑胜地的黄金时节,到此旅游的人很多,这也是当地人最繁忙的时节,真可谓遍地是给北戴河送钱的游客,其中不乏许多国外游客。此时的北戴河人敞开胸怀热诚的接待八方来客,千方百计的吸引游客,齐心协力做好旅游旺季的服务接待工作。北戴河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使旅游业成为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北戴河也是一些中央机关暑期的办公地,因此素有“小中南海”的美誉。这也是其他城市所望尘莫及的特殊优势之一,小小的北戴河乃至整个秦皇岛市也因此具有举足轻重的显赫地位。
很快我们便买票进入鸽子窝海滩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小小的湖泊,看样子是借助地势较低的凹陷处引海水而成,上面还建有木栈桥和一家餐馆,栈桥上一年轻人正在兜售海蟹,看到活蹦乱跳的蟹子,大家巴不得立马加入赶海大军。
看样子海水刚刚退去,不远处平平的海滩上已经挤满了赶海的游人,湿漉漉的沙滩上留有许多小孔和浅浅的水洼,水洼中有许多小鱼游来游去,一个个小孔不时冒着水泡。大家很快四散开来,有的竟不顾清晨海水的清凉,卷起裤脚便趟入浅水中。在路上曾听导游介绍小孔中可能会有螃蟹,可面对无数个小孔不知如何下手,询问了几个人都搞不清什么样的洞中有螃蟹,我只好选几个洞挖挖试试,结果全是徒劳。我挖不到螃蟹便想捉几条小鱼,可选了几处很浅的小水洼,我尝试了几次一条都捉不到,小鱼灵巧的躲闪着,赤手空拳根本捉不到任何鱼。或许正是因为鱼儿具备躲避危险的本领才得以生存下去。每天有这么多游客,小鱼若不是这样,恐怕鱼子鱼孙也早被人捉干净了。
许多早来的游客倒是不吝惜力气,挖了许多大洞,可真正挖到螃蟹的寥寥无几。我也接连挖了不少洞,海水不断渗出,有的洞挖到二三十公分还是不见螃蟹的踪影。偶尔听到团友们谁有了收获,大家不约而同的跑过来观看,我也纳闷那些小生灵都藏到哪儿去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快看!太阳出来了!我赶忙停下手中的小铁铲,抬头向大海望去,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在茫茫的大海衬托下,那一轮红日分外抢眼,正努力的向上升腾。大海在朝阳的映衬下波光粼粼,愈发彰显着勃勃生机。第一次如此亲近大海,第一次目睹一轮红日从海上勃勃升起,大家都被这份美所震撼了,不由得停下手中的寻觅,静心凝视这份大气磅礴之美,领略旭日映照下的大海之壮美。赶海收获的多少此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真切的体验了赶海,观赏了海上日出,也已经不虚此行。
人越是专注的做某件事情越感觉时间过得飞快,集合的时间很快到了,望着空空的方便兜不免有些着急,许多当地人提着小桶兜售小海蟹,为了给儿子带回一份惊喜,也为了向当地人了解赶海的小窍门,我便买了几只,卖海蟹的人笑着告诉我其中的奥秘,原来退潮后小螃蟹大多躲在岸边石头低下的空隙中,难怪我们怎么也挖不到。我抓紧按他的指点去翻找石块,果然找到了几只,只是小得可怜,满身透明,仅拇指盖那么大,看到那些小生灵,壳还那么柔软,一不小心就可能损伤它们的肢体,真不忍心带走它们,如此弱小的生命恐怕离开大海也很难存活,于是我便放弃了继续寻找的念头。
多数赶海人虽然空手而归,但人们脸上分明洋溢着快乐和满足,大家边走边比较着、议论着、交流着各自赶海的发现及感受。返回路过木栈桥时我又买下几只,只盼望买下的这些能多存活几只,带回家送给酷爱小动物的儿子。
待集合上车,师傅不赞成我们带这些东西,说一旦死去会污染车内空气,建议我们把海水倒掉多数,告诫我们螃蟹是半陆半水的生存方式。经师傅这么一说,几位嫌麻烦的将一早晨仅有的一点儿战利品倒掉,也有的将存活的几只送人。我借用一个矿泉水瓶,小心将所买的螃蟹装入瓶中,倒入适量的海水,将瓶子斜放,给这些小生灵营造一个半陆半水的小环境,一路上精心呵护,丝毫不敢怠慢。可是终因矿泉水瓶空间狭小和一路颠簸、闷热,有几只在旅途中伤了腿脚,总算挨到家,完好得所剩无几,所带回的纪念品中儿子的确特别喜欢这几只小海蟹。
我和儿子精心给小海蟹营造了一个家:将它们放养在一透明的塑料小桶中,并用从海中捡回的贝壳给它们搭建了人工海滩,然后放上适量的清水,再放上少许的食盐,撒几片鲜嫩的菜叶,再将买回的鱼片放一点点做饵料,每天清晨定时换水清理卫生。受伤的几只先后死去,两只完好的竟然存活了三十多天,个头也长大了不少,每天它们在小桶中追逐嬉戏,似两个好斗的摔跤手常常做出一副进攻的架势,拉拉扯扯,谁也不肯服输,一刻也不肯安静,它们还常常将人造海滩给变变样子,不时挥动着长长的利爪将小桶抓的沙沙作响,每天悠哉悠哉的享用着一日三餐的香喷喷的鱼片。每天换水喂食虽然麻烦,可从中也带给我们很多乐趣。只要有爱心和耐心,小海蟹也可长期饲养好。
有一次因急着上班换水时图省事没将贝壳检出,结果砸伤了颜色较深的那只小海蟹的腿,不久受伤的这只因我的这次失误而死去,只剩下孤零零的棕色一只。没了玩伴的小海蟹让人觉得很可怜,我也为自己的失误后悔不已。小外甥一凡偶尔得知我家养了一只小海蟹,执意想要,征得儿子同意便送给了他,千叮咛万嘱咐喂养的注意事项。一只小海蟹若换得一个孩子对小生命的热爱和责任感也值了。
第一次赶海,第一次领略海上日出之美,第一次尝试饲养小海蟹,竟然别有一番体验和收获,耐人回味,令人难忘。
2007.11.2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