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行前,避暑山庄之美、燕山之重要仅仅停留在皇家休闲避暑胜地、人类文化遗产、首都的天然屏障而已。今年的暑假承德之行得以真切的目睹走近它们,对两者的认识才得以丰富、立体、真实起来,我更加且身体会了“百闻不如一见”的内涵。这次承德执行捡拾了许多难忘的记忆,触发了诸多的感受。
很早就有动笔整理这次远行的点滴感受的欲望,可久久未敢动笔,如此历史文化名城、如此独特的背景、如此厚重的历史、如此与想象反差之大,加之对历史了解甚少而不敢妄加评判,但那种欲诉不能而又迫切想回味倾诉的情愫久久困扰着我,偶尔读罢一篇《皇帝家的后院》游记,作者诸多的感受、细致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随促使我拿起笔,整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
第一个出乎意料是燕山之大,地图上所了解的燕山横亘东西、并不算太长的山脉,可这次途径燕山山区方见识其范围大的惊人,峰峦叠嶂、郁郁葱葱,偶尔可看到山岭上长城的断壁残垣,先进开阔的马路沿着山谷间的平原延伸,车子足足行驶了大半天还未走出燕山山区。途径遵化县城附近,董存瑞烈士牺牲纪念地的标志牌转瞬即逝,儿时早知晓那场生死之战发生地——遵化,可真看到这一地处山凹中的小县城,联想到人们敬仰的勇士就长眠于此,不能驻足瞻仰烈士墓总觉遗憾。或许烈士的付出并无所求,或许烈士并不喜欢打扰,或许烈士已经习惯了那种淡忘,但我总有一种莫名的伤感。
相隔不远的承德避暑山庄却热闹非凡、游人如织。崇山峻岭中的承德座落在狭窄的河谷平原上,现代建筑多依偎在山脚下,那份簇拥令人感到此处平地的珍贵,滨河公路正在施工,河水不大,行进间视野极受限制,南望是山,北望还是山,大路只能顺着窄窄的河谷延伸,目力所及多是一处处面积不大但极力向高空发展的建筑,很少见到开阔的院落。
承德避暑山庄真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瑰宝,借助海拔不足百米的群山,顺应延绵的山势围建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那一丝不苟的古老厚重的城墙处处章显着皇家的威严,将其与外界喧闹的世界分隔开。遥想当年,三步一兵、五步一哨戒备森严的阵势,别管皇家是否留住,诺大的山庄,都将有多少人服侍、护理,且不说构建山庄的花费的巨资,单单维护这山庄的一切正常运转就会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要说奢侈、浪费、腐化莫过于皇家更会享受了。
走近这古老的山庄,单观古朴的丽正门巨幅匾额上五种文字书写的避暑山庄,就给人一种威严之感,青瓦灰墙也彰显着其不凡的气度,步入山庄,穿行于宫殿区,人们仿佛又回到历史的从前。这座历经三帝、历时87年漫漫建筑历程的山庄,当时的建筑场面之宏大可想而知。正宫的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哪一部分都是价值连城的经典建筑。前朝的澹泊敬诚殿的红木立柱,原植根于南方,上百年的名贵木材,当年的交通运输条件下,以何人力物力运抵北国的山庄,又以何力量和技术构建了如此气势宏大、如此坚实的宫殿,当年中国的能工巧匠又有多少人的命运和青春年华维系于此,又有多少劳工背景离乡、舍家抛业、甚至病死累死在建筑工地上,山庄是无数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为构建山庄又给当地百姓增添了多少沉重的负担,而享受这一切的仅仅是皇帝一家,最可悲的是当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京城岌岌可危之时,咸丰帝竟然能避之山庄,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继续其享乐腐化的生活,自欺欺人,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成为客死热河的唯一的皇帝,留下令国人耻辱和伤心的一页。此后的慈禧太后与八大臣的殊死斗争又为山庄留下了一份耐人寻味的思考和记忆。
最令人不解的是山庄中竟然也建有冷宫,短暂的休闲避暑期间竟然也有此心思为妃子们设置如此去处,或许这并非皇帝的初衷,无论如何总觉的不人道。再看那风景秀丽的人造湖区,真可谓包络天下美景。登临城墙远望,小布达拉宫清晰可见,厚实的城墙宽处竟然能五马并行,当年的设计者可谓独具匠心、苦心营造。挺拔的松林、娇嫩的草皮、悠闲漫步的小鹿,若不是现代旅游车和云集的游客,整个湖区将非常幽静,与城墙外面喧嚣的现代世界相比可谓两重天地,好一出纳凉休闲的好去处。
现如今平民百姓能到此旅游,得以步入如此幽静的皇家山庄,对帝王曾经的腐化生活评头论足,这或许也是当初的执政者所万万没有想到的吧。
令人欣慰的是:这座价值连城的山庄,已随着历史的滚滚车轮,取之于民而今又回馈于民,成为带动承德经济发展的重要旅游资源,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瑰宝,正发挥着久远的影响力。
祝愿这造福于一方百姓的山庄在今人的呵护下永远大放异彩,祝愿它永葆世界文化遗产的显赫地位,更希望能教育影响后人,莫忘国耻、发愤图强。
2006.12.3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