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近的状况,不同的结局。想起“相由心生”四字,诚以为然。
这两次都是我有错在先。当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熙熙攘攘,难免磕磕绊绊,除了自己有错,有时自然也会遇到别人有错在先。影响最深的两次也都是十多年前。那年开着新提的车,慢慢靠右行驶在老家崎岖的山路上,拐弯时,与一个疾驰的无牌摩托车相撞,左大灯完全破碎,左车门凹陷。我虽然离开老家较早,但骑车人还是认出我来。我从未经历过这种事,一时不知所措,便打电话询问帮我买保险的同事,岂料他说基本保险都买了,但没买车损险。山村里自然没有交警,附近的人便劝我不要太计较,农村人都不容易,便让他赔了随身带的一些钱。后来到了4S店,自费了数倍的赔款才完成维修,得到教训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车损险。后来村里有些人竟说我不厚道,让我有苦难言。另一次,一个抢道的郊区公交车左转时将正常骑行的我挂倒,售票员连忙下车察看,我费力站起时感觉并无大碍,没费口舌,便挥手让紧张不已的售票员上车走人,我知道他们也不易。他们走后,我才发现手机已摔坏,车前轮亦变形,膝盖和左手掌开始渗血,浑身酸疼好几天。之后谈及此事,有人说我过于善良,傻。与此相似的情况曾经数度发生,我都息事宁人,大多到了对方的感激,也迎来了别人异样的目光。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生活琐事包含的小恶小善。生性木讷的我,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时相信“吃亏是福”、“得饶人处且饶人”、“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等诸如此类的训言。一路走来,觉得并非尽然,但交往中存一颗包容之心,却是应该的,如何做,就要看自身的修养了。
但,什么又是修养呢?词条显示,修养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古人多推崇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慎廉,勤正刚直勇”。受知识所限,我理解得并不透彻,但感觉正如所有信仰或宗教一样,都有教人向善的含义。
古往今来,涌现过无数的仁人志士甚至伟人,万民敬仰之,也产生了许多的卖国贼、贪官污吏等等,世人唾弃之,此乃大善与大恶的两端。他们的成长轨迹,也并非直线,掺杂着各种因素,修养或追求不同,对善恶之度掌控不同,其结果也完全不同。普通百姓之间产生的小善小恶亦然如此。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三字经》开篇即点明了人性与善恶的关系,这也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或哲学家哲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见识浅薄的我自然不敢妄论善与恶的渊源,只是从切身经历中,感受到善恶也具有两面性,它是社会中的必然存在。当然,所谓的至善至美是不存在的,穷凶极恶也不是一朝养成的,这里面也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人们常叹,岁月无情不停留,人生苦短无回头。诚然,人生短短几个秋,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浪花一现,追求幸福是必然的,但心存恶念,一味地患得患失、追名逐利、锱铢必较,于身无益,于事无补,常常会误入歧途,积小恶成大恶。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我想,心存善念,抑恶从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应该活得更加坦然吧。
赞(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