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多少人的向往幻想。每一个走过“丝路”的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一份收获,娓娓道来,就成了心中的“丝绸之路”……
一、宝鸡印象
那年暑假,有学生在全国第二届“新世纪”杯作文大赛中获了奖,带着她到敦煌领奖,走了一回“丝绸之路”。
我们一行五人,全都是女的,两个老师,三个学生还是半大的孩子,没跟旅行社,也没多想安不安全的问题,只怀着“世上还是好人多”的信念,就这样出发了。
昆明没有直达敦煌的火车,要到西安转。一了解,说不用到西安,宝鸡就是个大站,转车更方便,就定下了此行的第一站——宝鸡。
车到宝鸡,才早上6点。天已经大亮了。一出站,便是一个大广场,拾级而下,偌大的广场上全都是晨炼的人,热情欢快的音乐在广场上空回荡着,扭秧歌的、打太极的、跳交际舞的……一股蓬勃的生机扑面而来。第一印象就是:宝鸡的文化生活挺红火的!
我们转到敦煌的票是下午的,一商量,不浪费一分一秒,利用这点时间去个名胜景点游览一番。陕西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商周国界就大致在这个范围,《封神榜》上许多典故地就在宝鸡一带,比如说姜子牙垂钓台什么的。但我们认为最值得去看的,应该是炎帝陵——炎黄炎黄,身为炎黄子孙,自然要到始祖陵前拜拜祖宗了!于是决定吃了早点就出发。
我们把喜欢旅游的人自称为“游友”,游友中有句话:去哪里,就要在哪里“看名胜景点,吃名特小吃,体民俗风情。”这次当然也不例外。问一位锻炼的大爷:“我们宝鸡最好吃的早点是什么?”他愣了一下,也许是想早点就是早点,还有什么“最”不“最”好吃的。随即指着车站对面的一家餐馆热情地告诉我们:“我们最好吃的就是馍,那家的最好吃,我们都爱去那家吃!”餐馆就在对面,大看得见,但他还是很详细地告诉我们往哪往哪走。宝鸡的第二印象——人挺热情挺质朴的!
进了餐馆一看,只卖三样东西:馍、稀饭、黑大头。卖得挺便宜,五角钱,一大块馍,一大碗稀饭,黑大头切成丝,用小碟子装着,随便抬。馍比较硬,要泡在稀饭里吃,黑大头咸味比较重。也许是口味不太习惯,分量也足,我们五个人都没吃完。得出了第三印象——宝鸡人吃得简单,为人挺实在。
直奔炎帝陵。炎帝陵所在地素来都有争议,比较出名的还有湖南株洲市炎陵县的炎帝陵。不过,的士师傅一路上都在跟我们强调说宝鸡的炎帝陵是正宗的。先看了炎帝祠,知道了“神农”一词的来历;再登炎帝墓。炎帝墓建在后山,后山山势略高,两旁山脉逶迤而下,炎帝墓就在山顶,别无遮拦,倒像是踞坐在高高的椅子上,俯瞰脚下的大地。宽宽的石梯一路而上,爬到气都喘不过来,到了山顶,却是简简单单一座牌坊,简简单单一座圆圆的大墓。大墓圆溜溜的,总要有十多二十人才围得起来,没有围栏,没有森严,没有肃穆,有的,只是一种亲和,一种简朴,和一种融于天地中的大气。站在墓前,看着天上漂浮的白云,和地上起伏变化的山脉,禁不住想:也许,这就是大化无形吧!这就是第四印象——真实而大气!
下到山下,已是中午,大家都听得到肚皮咕咕响了。正好路边有卖西瓜的,一元一个,个不大,但皮薄,两手捏着一掰,瓜便裂成了两半。汁水充足,味道甜美,实在是好瓜!让我们吃得不亦乐乎!
又问附近有什么做得好的风味小吃,得知是“凉皮”。近前一看,类似云南的卷粉,但韧性更好,充满期待地吃进嘴里——除了酸味还是酸味!忙不迭地找老板要糖,老板很奇怪:要糖做什么?得知我们要放进凉皮里,老板瞪大了眼——还没听说过!但还是到旁边店里给我们要了白糖来。拌好了凉皮,我们鼓动老板尝一尝,老板将信将疑地吃进嘴里,最后变出了一句话:“嘿!你们云南的醋加糖还怪好吃的!”我们得意地大笑,更汇声汇色地把云南的着料一一数将出来:……花椒油、芝麻油、韭菜、豆芽、芫菥、折耳根……把周围的人听得咋舌不已。我们也就大方地邀请大家有空到云南来做客,在欢笑声中,宾主尽兴而散。
带着喜悦的心情,我们登上了西去的火车,直奔目的地——敦煌。
二、快乐的小兵和流浪艺术家
登上了开往敦煌的火车,便开始了我们的快乐之旅……奇异之旅……
火车是新疆局的,很干净。只买到硬座,车厢里不挤也不空,正好。一安顿完行李,我们便邀约会友——“双扣”之会。马上有人响应。一个是位“兵哥哥”,另一个则自我介绍说是流浪艺术家,一把二胡走遍全国的。
“兵哥哥”还是个半大小伙,瘦瘦的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连头发都透出一股质朴而欢乐的味道。没几分钟,就招出自己驻扎在伊梨,这次是回家相亲的。同行的曾大姐是个热情爽朗的人,一听这话,一路上就冲着“兵哥哥”开玩笑,把“兵哥哥”逗得脸红起来就没白过。心一慌,这牌就老出错,从头至尾就没赢过。大伙也起哄,说输了不能白输,要戴帽!于是拿了报纸来,一顶顶的纸帽子转瞬就折了出来。“兵哥哥”牌德好,认输服戴,头上就戴了一顶又一顶的尖帽子,高高的竖了起来。大伙都乐了,望着“兵哥哥”善意地笑。“兵哥哥”一边叫着要翻身,一边也爽朗地笑,整个车厢里就回荡着快乐的笑声!
等“兵哥哥”翻了身,大家也倦了,就听流浪艺术家侃他游历全国的经典故事。艺术家讲了还不过瘾,拉起了二胡做现场表演,一时间车厢里喝彩声、鼓掌声、嬉笑声……响成一片。满车厢的人早就被我们所感染,艺术家身边围了一圈的人,更得意了,闭着眼睛吹他会多少多少种乐器。围观者中有人嘘他,他不服气的辩解,有声音喊:辩什么呀?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就知道了吗?!大家一发哄,鼓动着艺术家再来一个,艺术家便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了……
这哪是在火车硬座车厢呀?这分明是朋友的聚会呀!
闹到深夜熄灯,大伙也就你靠着我,我靠着你,歪着斜着睡了。这份快乐,怕是卧铺所没有的吧?
明早醒来,敦煌又是什么样子呢?
三、初踏敦煌路
清晨,才睁开眼,就发现天色已蒙蒙亮了。窗外的景色已从丘陵变为了荒漠,火车道两旁,全是沙砾,还可以看见起伏的沙丘,圆圆的,像一个个蒸得正好的馒头。心头一阵激动——沙漠,到了!
想起三毛的《撒哈拉沙漠》,那一望无垠的沙海,那如血的沙漠落日,那些从头蒙到脚的阿拉伯人,还有那被三毛捡回来做艺术品的骆驼头骨……三毛笔下的沙漠是广袤、雄奇、神秘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我们将要进入的沙漠,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中午,带着激动与向往,我们到了敦煌站。下了车才知道,敦煌城离敦煌站还有100多公里,那么远?!我们不禁咋舌。而热浪已经翻滚而来,只有租张桑塔纳,再踏上行程了。车一起程,我们再次激动起来——眼前是广袤无垠的荒漠,一条闪着银光的公路直直地延伸出去——沙漠中的路,那么平坦、那么笔直,一个劲地往前伸着,就像要直伸到天的尽头去。对于多山的云南来说,这种路,简直是不可能的!还有沙漠中的山,远远的伫立着,居然是黑色的,没有一丝植物的影子,山壁像是用刀一刀刀劈出来的,在灿烂的阳光下,居然透着一股浓浓的阴森和神秘的气焰——让人想起沙漠中群居的恶狼——那一定是恶狼的居所,让人不敢多看。
忙着问能不能看到海市蜃楼,司机肯定地说能,七月的天,又是正午,一定能看见,而且不止一个,多的时候,可以看到四五回呢!我们还在将信将疑,同伴已经叫了起来:“看!海市蜃楼!”真的!就在我们的右边,远远的天边,有着一片深蓝在摇曳,像是海岸,又像是一个大湖,岸边还有大石,和模糊的树影。正在神往之际,同伴又叫了起来:“快看,左边也有!”真的呀!我们的左前方也出现了一个!小了许多,但同样的深蓝,同样的摇曳!今天,总算是亲眼见到海市蜃楼了!海市蜃楼在慢慢变化着,我们也随之心荡神驰——怎样奇异的自然之景呀!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出呢?!真不知道要用怎样的语言描述了……
又看到了红柳,细细的叶,矮矮地趴在地上,却趴出了顽强的味道。这种沙漠中的植物啊,不知是靠什么活下来的,就在见不到一丝水的荒漠中,却活出了绿色、紫色、红色……还在感慨着红柳的生命力,又见到了一群群的骆驼。比起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骆驼,眼前的明显要瘦些高些,眼神中有一缕不拘,悠悠地走着,傲慢的神态,像是在自家的后院里闲庭信步。司机说这些是野骆驼,但我们有些不信:真得是野骆驼,还会在公路两旁,在急驰的汽车呼啸而过时安然自若吗?可可西里区域藏羚羊被猎杀的悲惨景象,一直在我们心中打着一个“残忍”的感叹号。可我们又希望真得是野骆驼,如果敦煌的野生动物保护能到这种境界,那就是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了!——那又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当一片片瓜田出现在道路两旁,当我们又吃上了汁水四溢、香甜可口,而又便宜得令人惊喜的西瓜时,我们知道——敦煌城,就在前方不远处了。
四、夜市与夜光杯
到了敦煌把一切安顿好,已是下晚。管它天色晚不晚,兴奋的我们四处打听好吃好玩之处。听说敦煌有一夜市,专卖土特产的,还有烧烤。迫不及待地冲着去——痛痛快快吃一通正宗的烤羊肉串,可是我们此行的一大目的哦!
果然是夜市一条街,用的玩的玲琅满目。可我们无心玩赏,一门心思直奔主题——烤羊肉!
可惜,一串烤羊肉没吃完,我们已没有了兴致。云南的烤肉串种类繁多,味道浓烈,有嫩肉片的,有串荤的,有辣与不辣的……相比而言,敦煌的烤羊肉没那么多花样,着料也简单,吃起来便没有那么多姿多味,让我们直感叹:哎,还是家乡味道合口胃啊!可是又不甘心,总不能就这样亏待了自己的胃呀!于是左遛右望,非要找出样好吃的不可。
还真被我们找着了!那就是烤鱼!活着养在鱼缸里,现剖出来烤,随随便便放一点着料,当我们心中还在嘀咕着“这能好吃吗”时,香味已经扑鼻而来了。完全就是吃那点鲜味!鱼肉入口,又香,又鲜,又嫩,混合着烤碳的气息和生鲜的回甜,丝丝回津。——和泸沽湖的金鱼完全是两种味道,却一样的鲜美无比,爽口爽心!我们不禁筷箸大动,一条还没吃完就直嚷着还要一条,吃得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大饱口福之后,我们心满意足地逛开了夜市。细细地看,还真有许多好东西,有色彩缤纷的羊毛围巾,有玉石做成的各种仿古首饰……最高兴的,是看到了一排排各式各样的夜光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是多么脍炙人口的诗句又多么令人艳羡的意境。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使夜光杯闻名遐迩,实际上西汉的东方朔早就对夜光杯有所记载——周穆王时,西胡(西域人)献过“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海内十洲记》)——说是把盛满酒水的杯子放在月光下,酒水便能闪闪发光。我们早已在文学史中领略过夜光杯的神奇,没想到如此奇异之物,就这样随意间遇上了。
听说制做夜光杯的玉石材料极为难得——产自甘肃酒泉城南的祁连山,采玉要在溽暑季节(山内终年积雪),壮劳动力携带食品衣物和防身用具,进入深山,选好矿苗,打开岩层,再用大量木柴烧火,烧红石层后,用黑醋去浇,激出裂缝,再用木楔打进缝,以水浸泡,扩大裂缝,崩开石块,方能采玉。有时秋进冬出,就用溪水倒进裂缝,利用水凝结冰、涨开石块,取得玉料。但费尽艰辛采到的玉料,却还难得尽如人意。采玉后要就地整打,然后由采石工背出山,再用牦牛驮运到加工地酒泉。而加工夜光杯所用的硬砂,则又要到玉门或山丹去置办。如此繁难,才能锻造出酒器珍品——夜光杯。
真正的夜光杯,怕不会就这样随意地放在夜摊上卖。但随手拿起一只来,却也是质地纯朴,隐隐透光。而且,杯壁极薄,拿在手中小巧玲珑,轻若无物,价钱也公道。管它是不是真的,只要自己喜欢!当下买了两只,小心翼翼地收好,前路还有迢迢千里,可千万不能有闪失。
得了这夜光杯,犹然也像得了个宝,欢欢喜喜回到宾馆,又憧憬起著名的莫高窟了……
五、被龙卷风卷到莫高窟
去过敦煌的人,也许没有一个人不去莫高窟的。
一是因为它驰名的艺术成就;二是因为它身上烙印的奇耻大辱!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因其地处莫高乡而得名。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今存洞窟492个,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有机结合,系统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艺术风格,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清朝末年,仅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5万多件文物,艺术价值极高。可惜,由于朝政腐败,民众愚昧,这些宝贝在当时几乎被视为草芥。为了换取那么一点点柴油粮钱,这些宝藏就被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以极低的价钱卖给了外国的探险者——所谓的“文物收藏家”——价值连城的宝物几乎被悉数偷运往国外!以至于那些外国的强盗堂而皇之地宣称他们是保护中国文物的功臣!以至于现在我们要研究自己祖先的历史与文化,还不得不出高价到国外去求些零星碎角回来。呜呼哀哉!!莫高窟惨遭涂炭的浩劫,记载着中华民族最黑暗也最耻辱的一段历史!
因了这两个原因,去到敦煌,莫高窟非去不可!
莫高窟位于敦煌县城东南鸣沙山下,距离敦煌城还有25公里。同样,我们租车前往。司机健谈,把“敦煌”的命名缘由娓娓到来:“敦”,意思为“大”,“煌”,意思为“盛”,自汉代以来,此地就命名为“敦煌”,足见此地在西域的重要性……还有,莫高窟由于石窟开发在沙漠高处的石崖上,所以取名“漠高窟”,古汉语中“漠”与“莫”通用,后来就叫成“莫高窟”……
一路听司机谈着,一路便观赏窗外风景,竟也有意外的发现:一路出城,便明显地看出地理变化的沧桑——道路两旁,先是高大的杨树,而后是灌木,之后是茅草,接着是大块的石头,继而越变越小,终于变成细小的沙砾,最后是绵绵的细沙与起伏的沙丘——宛然一幅绿洲至沙漠的变迁图!
阳光下,沙丘如软缎一般闪着金色或银色的光芒,正在听司机讲鸣沙山的“响沙”传闻,前方的天空中忽然有什么旋转的东西闪过眼帘。定睛一看,居然是龙卷风,从高空中扶摇而下,直向我们呼啸而来!天啦!龙卷风!美国大片《龙卷风》中的恐怖景象还历历在目,现实中的龙卷风就在眼前!怎么办?!大家惊慌失色,仓皇失声,车内一片恐慌!
司机却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一脸轻松。见我们的狼狈样,笑着连连说没事没事,沙漠中出现龙卷风实在太正常了!他保证说龙卷风不会卷到我们这来,边说边减慢车速,还让我们“欣赏欣赏”龙卷风。我们惊魂未定,忐忑不安,战战兢兢——不过还是安静下来盯着龙卷风——果然,就在我们前方30米,龙卷风摇摇摆摆,穿越公路,翻卷着越过沙丘去了——而沙丘后面,就是我们要去的莫高窟!
没有遭到龙卷风的袭击,我们还是担心去到莫高窟会不会有危险,比如再遇到龙卷风啊,沙漠风暴啊什么的,一个劲地拿着司机问。司机笑我们大惊小怪,连连安慰我们,说等我们到了那,龙卷风早就过去了,一点影响都不会有。至于沙漠风暴嘛,我们想遇都遇不着呢!
一听这话,我们乐了。有惊无险,凭添了几分乐趣,于是又兴致盎然地讨论起刚才的龙卷风来,甚至还庆幸遇到了龙卷风——看,我们多有福气呀!昨天看到了海市蜃楼,今天遇到了龙卷风,沙漠要把它的奇宝拿出来,款待我们呢!“嘿嘿,我们被龙卷风卷到莫高窟去了!”一句话说得车内一片欢笑!
终于到了莫高窟。莫高窟外,一尊飞天的塑像栩栩如生!石窟开在鸣沙山山壁上,一层一层,一排一排,用栈道连接起来。但为了文物保护的缘故,石窟都被锁住,不允许随意参观,游览的人被分为一小队一小队的,分别由导游带着,打开几个有代表性的石窟参观。窟内昏暗,不能有灯火,以延缓风化。导游用大电筒照着个别塑像或绘画,略略解说一下,便又锁上大门,转移阵地了。
只是走马观花,不可能细细地慢慢地去研究,但那些满壁的绘画、传神的雕塑、宏大的规模,仍然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千年前的中华,已有如此辉煌的艺术成就!古人的物质条件远远不如我们,但却仍有足够的耐心和精湛的手艺,哪怕是终其一生,也要去完成一件精致的作品。然而今天,号称文明程度较之古往高度发达的我们,又到哪里去寻找这份细致与精湛呢?
这便是莫高窟,所看到的九牛一毛,越加激发我们对未所见未所知的无比向往,特别是那些早已被掠夺到异国他乡的珍宝,更激起了我们心中难言的情愫。站在这块曾经交织着辉煌与耻辱的土地上,面对着这漫漫黄沙,百年后的我们,心中只回荡着一份难言的苍凉。
六、鸣沙山
鸣沙山之所以命名为“鸣沙”,据说是因为山上的沙会响。传说中沙为五色,以金沙银沙为多。在夜深风起时,常能听到沙山发出“呜呼”之声。其科学根据是什么呢?却是不得而知。我们也无心去考证,因为我们的兴趣,早已被鸣沙山的大沙丘所吸引。沙漠的温差极大,即使在盛夏,早晨的温度仍然不适宜出游。所以,等到太阳升起了老高,我们才来到鸣沙山脚下。
骑骆驼缓行入山,骆驼极温顺,叫行则行,要卧即卧,走起路来四平八稳,坐在上面极是稳当。第一次在沙漠中骑骆驼,虽然炎日当空,但更多的是新鲜感,比起骑马在平原上奔驰,另有一番悠然自得的味道。
鸣沙山最刺激最好玩的是“滑沙”——坐在一块简易木板上,从高高的山顶顺陡峭的山坡滑行而下,沙子在两旁飞溅开来,宛如生出了两只沙的翅膀。也有掌握不好从木板上摔下来的,顺着沙丘翻滚而下,卷起腾腾黄沙,看得人心惊肉跳。——但只会是洗了个“沙澡”,滚了一身沙,头发眉毛都能抖出沙粒,却不会受一点伤!——于是惊叫声与欢笑声便不绝于耳,回荡在整个山间。
陡峭的最高峰是要自己爬上去的。峰并不算高,不过就是几十米,但极难爬。踩着沙子往上登,一步一滑,还会陷进去,两脚都埋在沙里。得手脚并用,努力拔出来,再踩进去,又拔出来,又踩进去,留下一串串深深浅浅歪歪斜斜的脚印。
沙丘顶上又是另有一番风景:蜿蜒回环的沙丘,形成一个起伏盘旋的山谷。那些沙丘的线条,是极柔和的,却又是极锋锐的。山坡缓缓铺开,温柔而光滑;山梁却是一条线,如斧刃一般锋利,在阳光的照耀下,刃口隐隐闪烁流光。刚与柔,尖锐与舒滑,就这样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山顶上风势猛烈,吹得人立足不稳,我们又是兴奋又是担心,手拉手挤在一起,生怕一不小心倒下去,被那些闪着雪光的斧刃划个遍体鳞伤。
极目远眺,便能看到敦煌城的全景。一片绿色被茫茫的沙海所包围,紧挨着一圈杨树林,就是高大而且后续绵绵的沙丘。沙丘是静默的,却在静默中透出浓浓的威胁意味,让人一下就想起一个词:虎视眈眈!是的,虎视眈眈,在这里,非常清楚地显现出绿洲、城市、人烟……是怎样被威力无穷的沙漠所吞噬的。据说科学家曾预测:五十年后,敦煌将被沙漠淹没,不复存在!沙丘在难以察觉的移动着,也许五十年后,敦煌真得将变成又一个罗布泊中的“楼兰”!一念即此,我们的心变得沉重起来。
但我们仍然虔诚地祝愿:敦煌,能坚强地挺立下去,守候着我们心中一份对绿色与生命的信念与希望!
七、月牙泉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
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从那年/我从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
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
看那/看那/月牙泉.
想那/念那/月牙泉
……”
也许你也曾经听过田震的这首《月牙泉》,其中那份眷恋与缱绻在田震略带沙哑而又富有磁性的嗓音演绎下,显得格外缠绵与动人……
我们,就满怀着对“沙漠之眼”的向往与渴望,来到了月牙泉边。
泉如其名。月牙泉就是一个形如弯弯月牙的湖,蜷卧在沙丘之下。
泉如其喻。月牙泉就是一只晶晶亮的眼睛,闪烁在群沙的环绕之中。
玩“滑沙”的鸣沙山坡在鸣沙山北坡,而月牙泉却在鸣沙山的南麓。骑骆驼过来,已是下晚。夕阳西下,湖水泛起粼粼金光,闪得人睁不开眼。月牙泉前的缓坡是一个照相的绝佳地点,细沙如金,在指间漏下,随着微风轻舞飞扬;而背景,就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和在其间闪烁的月牙泉。
站在缓坡上,不禁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就在沙海的环绕中,月牙泉居然可以存在千年。沙漠是如此广袤,以不可拦阻之势吞没万物,却如此温柔地对待月牙泉这一弹丸之地,如同一个粗犷的巨汉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一个楚楚可怜的弱女——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而奔到月牙泉边,却压制不住内心的担忧:月牙泉,你还能支撑得下去吗?
小小的湖边,已显出干涸的迹象。湖水层层退去,只留下一道道令人遗憾与忧虑的印迹。站在湖边,不禁发怔:月牙泉,最终是不是也只会成为一个无法再现,只能看着图片空自遥想的传说呢?
其实,我们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月牙泉,真得是在一天天萎缩下去。
一念及此,我已无法描述月牙泉的奇异,无法讲述心中的怆惘……
亲爱的朋友们,请你们,亲自,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
八、开往吐鲁番
敦煌,这块神奇的土地,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感慨与留恋。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的玉门关;还有那笼罩着浓浓神秘色彩的雅丹魔鬼城……
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得不跟敦煌说再见了。残缺亦是美。也许,留下遗憾,敦煌在我们心中才越加地引人和动人吧。
下一站去哪呢?大家一合计:既然都到了新疆的家门口,干脆到新疆一游吧!拿出地图一看,进疆第一大站就是吐鲁番——“吐鲁蕃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对!就去吐鲁番!
于是,带着满瓶满瓶的杏皮水,带着对敦煌的依依不舍,我们登上了开往吐鲁番的火车。
还在敦煌车站买票的时候,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插上来,说着广东普通话问我能不能帮他买两张吐鲁番的票。嘿嘿,原来是“同道中人”,何乐而不为呢?中年男子笑容满面地拿票去给他的同伴——一个矮个子的小伙子——乍一看,有一种异国的味道。一问,果然,是日本人。他们俩也是路上碰到的,临时搭个伴。
对小日本,我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车之后,一夜无话。
凌晨时分,车至吐鲁番。天色昏黑,下车的人蛮多,蜂拥出站。站外停着许多车辆,大部分是私人的,公家的明显不够坐。一张面包车的车主大声地吆喝着,过分热情地拉我们坐他的车。我们正在犹豫着,中年男子又从后面冒了出来,一副经验十足的样子,邀约着我们一起上车。人多胆大,上就上呗。车上已有两个人,父子俩,加上我们,一行九人,坐得满满的。
中年男子果然经验丰富而且精明能干,就吃早点的当口,他已向车主了解到了吐鲁番的旅游胜地、游览路线和包车事宜。又和我们协商,都是旅游的,干脆大伙结团,共同包车游览吧。
也好,人多有伴,又省去零零碎碎的麻烦事。这一车人倒也干脆,就这样定了!
既然成了伴,大伙自然就有说有笑起来。自报家门:中年男子是湛江人,有个别称叫“孤狼”,(挺酷吧?)地处东南;小伙子是日本人,有个日本大众化的名字:山本;父子俩原本山东大汉——大王和小王,地处东方偏北,现在父亲在深圳做生意,儿子在英国留学,这次是被老爸拽着来“体验生活”的;而我们五人是云南的,纯正的西南人。大家一听来历,全都笑了:我们这是东北、东南加西南,共同向大西北挺进呢!
笑声缩短了距离,没一会,我们一伙人就很融洽了。说说笑笑中,我们开始了吐鲁番之旅。
九、醇香甜美葡萄沟
吐鲁番的第一站,自然是葡萄沟。吐鲁番地势低,雨水少,气候干热,种出来的葡萄品种多,味道甜,为全国之冠。我们去的时候是盛夏,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当然要去大饱口福了。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1公里处的葡萄乡,在一个狭长的山谷里,两面山如屏障,有清泉从谷底淙淙流过。一个个葡萄园依山而建,葡萄架密密麻麻,葡萄叶遮得不见缝隙,绿枝成荫,郁郁葱葱。在吐鲁番这个“火洲”,真是难得的好景色。
一路走下,两旁全都是维族人家——也即葡萄园主临时搭建的毡院,花布围边,毡毯为椅,葡萄作顶,充满着民族风情,又不失自然情调。院前摆满专门卖葡萄干的货摊,种类繁多的葡萄琳琅满目。这里主要种植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味道纯甜,其甜度含量为世界之首。其他还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喀尔、百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形状或成椭圆,或呈滚圆;颜色五彩缤纷,红、黑、白、紫、青……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而有的碧绿若翡翠……当地人给它们各自取了好听的名字,什么黑珍珠呀,紫水晶呀……引得人驻足观看,非要尝一尝味道解解被勾出的谗瘾了。
道路上方,葡萄藤下垂着一串接一串的葡萄。有的含羞躲在枝叶中,有的却是伸手可及。颗颗饱满,晶莹剔透,引得我们忍不住要去攀摘。却被告知路边的葡萄是不能乱摘的,要摘新鲜葡萄,须到毡院里,摘葡萄园主的私家葡萄。
在葡萄园中逛了半天,肚子也饿了。便信步走入一个毡院。才一入座,便端上了新鲜的哈密瓜,然后是烤肉串,然后是手抓饭,然后是新疆特色食品——馕……还可以看准了头顶上垂落的葡萄,现摘下来放在嘴里,有滋有味,香甜四溢。耳旁回响着新疆民族歌曲,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人生自有好风景!
孤狼这个人名字害怕,人却挺好,又是个典型的“驴友”,有非常丰富的旅游经验。一路上凡事有他搞定,我们便省了不少心,只管优哉优哉玩个痛快。这不,他又别出心裁,来邀约我们到未开放的葡萄园中游逛照相。这可有极大诱惑力,管它开放不开放,我们又不会乱踩滥伐,更不会乱摘乱丢,跟园主说了一声,掀开毡院后面的花布钻过去,便进了葡萄园。
葡萄园中又是另一番风景。没有支架攀撑,葡萄树长得矮矮的,就人那么高。蹲在葡萄树下,浑圆的葡萄就在眼前,忍不住伸出舌头去舔。一个一个圆圆的葡萄在舌间滚动,倒模模糊糊生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来。只可惜葡萄枝叶密不透风,太热太闷。过完了照相瘾,我们便撤了回来。
临走,自然是免不了大袋小袋地买些葡萄干带上,以馈亲友了。
顺道还去了王洛宾纪念馆。来到新疆,自然应去缅怀这位西部民歌之王。
葡萄沟给我们留下了醇香甜美,火焰山给我们留下的,却是酣畅淋漓了……
十、酣畅淋漓火焰山
离开了葡萄沟,我们又奔往火焰山。
火焰山,可是大名鼎鼎。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把火焰山描写得神乎其神,相信大家还记得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所骗,兴高采烈扛了一把假宝扇回来,却被烧得皮开肉绽,狼狈不堪的情形吧!
烧坏了一个孙行者,出名了一座火焰山!
火焰山果然名不虚传!
吐鲁番本来就号称“火洲”,夏季更是持续高温,三十七、八度完全是习以为常。所以吐鲁番是少植物,多尘土。火焰山更是厉害,车还没到地界,就已经是荒山秃岭,寸草不生!车停在路边,离着山脚还有上百米呢,已是热浪翻滚,让人立足不稳。就在路边,立着一块大石,气势磅礴地写着三个大字——“火焰山”,仿佛是一块界石,提醒着游人:“不能再往前走了,否则,有你好受!”
司机介绍说,往里走,地表温度就达到了四十度,烫得脚板疼;如果到了山上,温度可达八十度,别说鸡蛋,连人都烤得熟。我们耐不住热,在路边站了一会,对着眼前热气翻腾的火焰山望洋兴叹一番,赶紧逃之夭夭了。
车往前行,到达了火焰山脉中的一个山谷。这里的温度没有那么高,尚能忍受,但山势却截然不同。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壮观”!再用两个字,就是“震撼”!
同样是寸草不生,土呈红色,从上百米的山顶笔直而下,又高又陡地挺立在眼前。而且,连绵数百米,一样的山势,一样的皱褶,一样的纹路,一样的山色,乍一看去,就像有无数条带火的瀑布奔腾而下,而且耳边仿佛听到千军万马的叱诧之声了。再一定神,水呀雾呀烟消云散,眼前只留下笔直的山壁,而这山壁随时都像是要扑过来,整座山壁就像是一条条潜伏的巨龙,那些皱褶,就是无数喷薄欲出的龙爪。
我们在山前伫立良久,任激荡的胸臆在心间久久回荡。旁边有孙行者行宫,可这人造的拙劣作品,又怎能及得上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笔的万分之一呢?
我们在山谷中奔跑,在一个个土台中跳上跃下,又俯卧地上,从下而上地照下火焰山壁的磅礴气势……我们享受着火焰山地段天然的“干蒸”浴,浑身大汗,满脸通红,却又畅快至极!
这份酣畅淋漓,离了火焰山,又到哪里去寻呢?
十一、国色天香坎儿井
未到坎儿井之前,并没听说过坎儿井。当司机把我们带到坎儿井之后,才知道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这个地位不底哦,可要好好了解一下。
刚到门口,恰逢《半月谈》杂志参观团到达坎儿井,满满几大车人。坎儿井展览馆的礼仪人员早已等候门外,一见车辆到达,马上拍鼓弹琴,载歌载舞起来。开始并没在意,等注意力被歌舞所吸引时,才惊见领舞的女子艳冠群芳,身材高挑,舞姿轻盈,一张俏脸如芙蓉带露,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别说男子,就连我们这些女的,都看得目瞪口呆,挪不开眼睛了。原来世间真有如此国色天香,看来古人所言“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并非夸大其辞。再一转念,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写到的香香公主,大约也不过如此吧。
正在尽享美色之际,参观团进场,“公主”悄然退场,徒留下一段念想。
正要买票,孤狼一拉我的袖子:“你还买票干嘛?!”我一怔,没反应过来。他一脸坏笑:“这么多人,谁知道谁是谁,混进去好了!”我忍不住笑起来:“要混你混,我呀,要购票入场!”他无奈地瞪我一眼。等我买好票,嘿!他真得已混进去了。这人!
进门是大厅,展出了坎儿井工程的全貌模型和详细说明。
坎尔井是在吐鲁番盆地中借着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其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至今仍在发挥不可替代的灌溉功能。
吐鲁番盆地西部的喀拉乌成山和北部的博格达山,春夏时节会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藏入戈壁滩下。吐鲁番古代人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因水流是在暗渠当中,不会因炎热、狂风而致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站在模型前,你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坎儿井水从天山各峰高高引下,顺着山坡延绵,相互交错,联络成网,覆盖了整个吐鲁番盆地。而且,这是地下工程,在沙漠戈壁地带要做出这样一个工程,得花费多少心力物力!
大厅两旁就是坎儿井实景,人们可以走到这项古代工程之中,一览坎儿井的真貌。
狭长的暗渠之中,一条小溪蜿蜒而来。与地面的尘土飞扬不同,溪水清澈透明。触手清凉,盛夏之际,沁人心脾,令人为之神清气爽。再往上走,发现溪水中居然还有小鱼戏游,真是哪里想得到漠漠沙海中,竟然还有这样的清渠呢?!暗渠弯弯曲曲,不知伸向何处也!
如果说地上的吐鲁番是“火洲”,那么坎儿井就是火中定神的清凉地。正因了坎儿井的存在,吐鲁番人民才得以耕种养殖,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它的甘甜,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吐鲁番维族儿女。
如果说领舞女子是维族人民血脉中的国色天香,那么,坎儿井,就是维族人民智慧结晶的“国色天香”了!
十二、神秘诡异交河城
到吐鲁番,一定要去古城一游。
吐鲁番从古至今都是西域重地,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小国遗迹和古城遗址。要挖掘吐鲁番的历史底蕴,就非到古城一游。众多古城中,保留较好而又最有名气者,莫过于高昌古城和交河古城。
我们先到高昌古城。高昌古城名气甚大,一到之下,却让我们倍感失望。入口之处,挤满了出售民族饰品的小摊小贩,拥挤嘈杂,没有一点历史文化古城的气息,倒更像是一个自由交易市场。抬眼望去,古城区上空沙土飞扬,不见天日,让我们望而却步。大家一商议,改程前往交河古城。
交河古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两千多年来保存最完整的都市遗迹。最独特的是:整个古城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那么高。不论大小,建筑物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艺之独特,不仅国内仅此一家,国外也罕见其例。
而交河古城给我们留下的,除了其独特建筑风格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外,更主要的,是那份神秘与诡异……
古城整体建筑在两条河之间的河心洲上,活生生地像一片桃叶。从河谷往上,垂直高度达到30米,四周全是悬崖峭壁。因,此,根本不需要城墙,峭壁就是城墙。其地势之险要可见一斑。还在车上,便看见一座巨大的高台耸立在眼前,让人想起《美女与野兽》中的城堡,与外界的阳光灿烂截然不同,仿若一脚就要踏入另一个世界中。
相比之下,交河古城要比高昌古城清静得多。没有什么交易市场,也没有多少游人。古城入口处,是一条由下而上又陡又长的大道。一见之下,同伴们都打了退堂鼓。因为天气太热,站着不动都有要中暑的感觉,何况还要爬那么陡的坡,何况还要在寸草不生的土城中游逛。只有我和文文仍旧兴致盎然,坚持要进城见识一番。于是其他人便在城外树荫下休息,喝着茶等我们。
一鼓作气,我和文文登上长坡。两边是厚厚的陡立的土墙,坡呈弧形,看不到尽头,倒是两旁的土壁像是要压过来,让我们心惊肉跳。终于到了尽头,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开阔地带呈现在我们面前,只见前方一座土房挨着一座土房,一条街巷连着一条街巷,偶有高大的建筑突兀而起,依稀可见当年恢弘的气魄。当中一条稍宽的中央大道,左右各有小道伸往土城深处。
我们一商量,决定先从右边的小道进入,走到城底后再绕回来。
土城中的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刚走的时候前后还见得到几个人,走着走着,人都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空荡荡地只剩下我们两个人。前面是未知莫测的世界,寂静之处,只听得到脚步的回响。我们心里有点发虚,又舍不得放弃探险,就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两旁屋舍残留的土墙上,还有一些门窗的残迹,像是一双双睁开的眼睛,可又是那么空洞而无神。在那些黑洞洞的“眼睛”后面,不知道有多少历代而久远的亡魂在注视着我们。一念及此,我们禁不住放开脚步跑起来,只想尽快摆脱这幽深的长巷。
烈日炎炎,我们汗如雨下。终于望见一个分岔路口。道路稍微宽阔,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出口”。我俩松下一口气来,心情开朗许多,高高兴兴拿出相机,要拍下这里以作纪念。
路口正中是一堵椭圆的土垣,地上堆起一垄细沙,左高右底,形成一个缓坡。我跳上坡去,准备靠着土垣作休息状拍照。忽然觉得脚下一软,像是踩在了中空的沙堆上,人便要陷下去一般。连忙定睛一看,又没什么异状。正在惊疑不定间,耳旁又响起了声音,像是青蛙在低啼,又像是婴孩在哭泣,断断续续。
我和文文先是奇怪,后是惊疑——这里全是土堆,一滴水、一棵草都没有,哪来的青蛙?这里除了废墟就是成年游客,哪来的婴孩?!
头顶上是太阳当空,阳光强得刺眼,可耳边偏偏回荡着有气无力而又清清楚楚的婴孩哭声,我只觉得浑身的汗都干了,一股冷气从脊梁骨窜上来——空气似乎都凝固了——这情形是如此诡异!
我俩相顾失色,尖叫一声,拔腿就逃!
冲上一截断墙,前面看似像一户人家的庭院,只剩下断土残垣,厅堂中全是沙子。这时候哪还顾得了许多,先逃命再说。
一脚踏下,脚下又是一软,身子一陷!忙不迭地提脚起来,以从来没有过的速度(比兔子它爷爷还跑得快)冲到墙边,一顾头,妈呀!真得是流沙!只见沙子缓缓地流转着,向中央旋漏而下。我们惊魂未定,但一见此自然界的正常景象,比刚才好多了。
越过土墙,就是中央大道,居然看到前面有一群游人!啊!有人了!我和文文相视大笑,拉着手又跳又蹦又尖叫,惹得大家莫名其妙地瞪着我们看。
不敢再单独行动了,随着众人一起从中央大道回来,才看到入口处有一块指示牌,上面标明了城内各处的划分区域。我们顺着走过的路线看,只见刚才分岔路口处分明标注着三个字——“婴儿坟”。
天!
后注:讲述这个故事,并不是要哗众取宠讲个鬼故事,更不是要宣扬什么封建迷信,只是把我们亲身的经历讲出来。也许是天气太热产生了幻觉吧,也许是自然条件的综合反映吧……只是,在我心中,对交河古城是难以忘记了。
十三、天山天池谁人家
在吐鲁番玩得尽兴,大家兴致盎然,包了车直奔乌鲁木齐。
第一个景点,肯定是西王母的家——天山天池。
一大早,我们就乘车上山。以前的印象里,天山到处是绿树葱葱,碧溪淙淙。可沿途的景象却非我们想象。至少到天池以前,路边都是树木稀疏。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景象:天山布满了众多山脊,各山脊一律是北坡不长树木,而南坡树木挺直——也许,这是气候和季风的影响所致吧。
在略略失望的心情中抵达天池,迎接我们的,却是大大的惊喜!
天池的风,清凉沁骨,迎面缓缓吹来,带来雪山的气息;
天池的水,碧绿清冽,宛如一块巨大的绸缎在群山之中温柔地舒展开来,又带着玉石的莹润;
天池的背景,是重叠的青山和极高处连绵的雪峰。一座一座,一层一层,牵引着你的思绪,飘飘忽忽,飞向远方;
天池的右手边,是地势平缓的向阳坡,一个个圆圆的毡包点缀在青山绿林中,还有一团团移动的白云——那些悠闲自在的羊群;
天池的左手边,是一个个景点,游人连绵而至,鱼贯而行;
最凝人心魂的,是整个天池的意境——如此静谧。就算是游人如织喧嚣四起,也不过是擦着表皮吹过的浮尘而已。天池的灵魂,就像是卧在层层水晶中,沉沉,恬睡。如此安然,如此超脱,如此飘逸,如此——静谧……
大伙要去各景点游玩,我不想去,我已被这份静谧所深深吸引。找块大石,面水而坐,我的思绪,早已瓢向了那些云雾缭绕的雪峰。
雪峰是险峻的,似乎能看见铺天盖地的风雪,从天而降的冰川……
雪峰是高高在上凌驾一切的,它高傲地昂着头,睨视着世间万物……
有谁,才配得上在雪峰间穿行?
我仿佛看到了金庸笔下的天山剑侠——挽剑若花,虚步凌空,从冰川上飘然而下……
这是在人间还是在幻境?
这本就不是凡间俗人所居住的地方!
风从雪山迎面吹来,竟带着丝丝缕缕初秋的凉意,把酷暑的炎热和尘世的浮躁一扫而光,心中,也只留下了明净,仿佛在毫无杂质的净水中涤荡、涤荡……
能在天池定居而住,与雪山相依相伴的人,一定是修了千年万年的福分。坐看雪峰云涌云散,笑观碧水冬雪夏花,那份逍遥自在,那份悠然自得,怕是仙家神佛,也不过如此吧!
今生今世,我是注定没有这份福气了。且把这副皮囊交到尘世游荡,而把灵魂,寄放在这一片安宁中吧。
在这仙界的湖光山色中,我,几乎要沉沉睡去了。
十四、可爱又可恨的小日本
在敦煌邂逅的那个小日本,本来是没什么兴趣的。几天游览下来,大家也熟了一些。渐渐感觉:好像小日本也不是那么可恨,我们面前的这个,身板敦实,脸上总带着憨厚的笑,行为举止彬彬有礼,让人讨厌不起来。而且,他已经在北京学习了两年汉语,听说都没问题,最让我们高兴的,是他说自己全家都是“亲中”(亲近中国)派,他最喜欢的国家就是中国。于是,大家慢慢熟络了,也会开起玩笑来。
到达乌鲁木齐的晚上,正是2008奥运申办表决这一天。孤狼、曾大姐和我先去火车站,要把回程票先买了,留下文文、南薇、晶晶和小日本在宾馆看电视转播。回来见他们四个在房间里又跳又打,又笑又叫,闹成了一团。
原来,四个人看第一轮投票时,小日本自然是支持大板,而三个女生当然是坚定的“北京派”,两边就唇腔舌战了一番。等大板出围,小日本是黯然神伤,三女生是幸灾乐祸。文文还敲着小日本的脑袋说:“你们大板不行喽!还是看我们北京的吧!”小日本也转忧为喜,声称北京是他的第二个故乡,现在他要坚决支持北京了!
等北京以绝对优势胜出,房间里喜作一团,在床上蹦的,拿着被子打的,搂着别人跳的,欢笑声、鼓掌声、尖叫声……几乎要把房顶都掀了去!小日本也笑逐颜开,连连说:“太好了!太好了!”
听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述,我心里对小日本有了一点点好感。
但这点好感,没过一天便消失殆尽!
第二天一早上天山,返程时,我忍不住问了小日本一个问题:
“你知道日本当年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吗?”(从教科书事件中,我知道日本的历史教育是回避这个问题的。)
小日本的神色一下子凝重起来,带着几分警惕看着我,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我追问:“那你们日本人怎么看这段历史呢?”
“我们日本并没有侵略中国。”小日本终于忍不住了,“那只是你们中国的宣传。”
一股怒火从我心头生起,我追问:“那你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没有?!”
“去过!”小日本回答得很肯定。
我一喜:“那你相信那是事实了!”
“不!”小日本面无表情,“那是你们中国人假造的!”
我只觉得血一下子涌上了后脑,那样的尸骨成山!那样的铁证如山!他居然说是我们中国人假造的!!!
我咬紧了牙,捏紧了拳头,就要爆发了!孤狼一见情形不对,赶紧上前把我拉开,连连劝到:“出来旅游,不谈国事,不谈国事……”“什么‘不谈国事’!这是真实的历史!”我不依,可还是被孤狼拖开了。
呜呼哀哉!
日本政府的一意孤行、对青年一代的欺骗教育、对历史的背叛、对真理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从这以后,我没拿正眼看过一次小日本。
直到今天,一想起这事,我心中还是气愤难平!
同样是二战的发起者和战败国,德国总理可以为本民族曾经犯下的罪行向全世界人民下跪,他的一跪,赢得了全世界对德国人民的敬佩与尊重!可小日本呢?做了些什么!非但拒不认错,还千方百计篡改历史,欺骗民众!
不管他们有多少优秀品质,我鄙视这个民族!!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我只祈愿:我亲爱的祖国,早一天富饶强大,傲立东方!
十五、留憾南山牧场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大陆城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但由于周围雪山环绕,冰雪融化四季不断,倒也形成了一片片绿洲和牧场。“乌鲁木齐”在蒙古语中的意思就是“优美的牧场”,来到乌鲁木齐,当然要去牧场看一看。
乌鲁木齐最富有代表性的牧场就是南山牧场。这是一个属于山岳、森林、草原结构型的天然风景区。宣传资料上说它“……雪峰插云,冰川晶莹,群山蜿蜒,危崖耸立,峡谷深邃,林木葱郁,花草满坡,泉瀑淙淙,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我们早就神往之,要去看看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原本打算第一天游天池,第二天到牧场,因大王小王临时有急事要赶着返回,我们改变了行程,从天池下山,就风尘仆仆赶往南山牧场。
已是下午四点,一车人急急地往前赶。可是,车往山里行,越开越险——上了半山腰,路是越来越窄,旁边是悬崖峭壁,路面还是石头路,凸凹不平,颠簸得厉害。而且,在山里盘行,太阳落得特别快,转眼就掉到山的后面去了,光线昏暗下来。最要命的是,我们发现司机开惯了沙漠戈壁里笔直的平坦的大道,根本不擅长开盘山公路,何况是这种路况!
我们坐在车上是心惊肉跳,司机自己也是直冒冷汗。越看越觉得情形不对,牧场是好看,但总不能把性命丢了吧。于是,大伙纷纷要求放弃牧场之行。
车往回开,一改往日的欢欣,车里的气氛有些沉闷,大家的脸上都挂着两个字:可惜!
司机可能是内疚吧,转而把我们拉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山坳里。这里地势较为开阔,四面青山环绕,长草铺地,高大而挺直的柏树随随意意地点缀其间,中间一条小河流淌而过,颇有一番田园风光。叮叮咚咚的水声响起,频添了许多生气与乐趣。河水清澈,难得见到还没被污染的河水,大家都是心头一喜。河底河岸卧着许多鹅卵石,大大小小都磨得溜圆,白亮亮的甚是可爱!抬头看天,阳光没有那么刺眼了,柔和地洒下来,让天地温馨了许多。湛蓝的天空上,丝丝缕缕的白云漂浮不定,变化无穷,煞是好看!
我们的心情又愉快起来,嬉戏着,照相着,说笑着,在柔和的阳光与轻风中,全身心地放松下来,尽情享受这份闲暇与惬意。
回到宾馆,心中对南山牧场未能成行始终有些遗憾,但也只能“留憾”了。
也许,冥冥之中,天意是要我们再来乌鲁木齐吧!
十六、西安拾锦
我们的这个临时小分队,不得不解散了。大王小王返回深圳,孤狼要继续到南疆一游,而我们,将踏上返程,前往西安。临别之时,大家都有点依依不舍,毕竟曾经是一个团队,毕竟一起欢笑一起担忧过,一别之后,各自天涯,不知道何时能再见了。
带着惜别之情,我们登上火车,开往这次丝绸之路的最后一站:西安。
西安,这座千年古帝京,前后曾有11个朝代在这里建都,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秦、西汉、唐的都城,都建在西安。有游览价值的地方,可以说比比皆是。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旅游旺季,交通住宿都挤得一塌糊涂。我们是自助游,最困难的就是购买车票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买到了两张火车票和三张机票,一行人拆成了两半。时间还限在三天后,之后便又没票了。
三天啊,这么多好景点,我们怎么看得过来?!只好拣着又重要又喜欢的景点,匆匆而行了。
目睹兵马俑
兵马俑,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与之齐名的其他七大奇迹只有埃及金字塔仅存于世。通过电视、报纸、画册的了解,对兵马俑可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与兵马俑面对面,还是忍不住得震撼。这种从视觉到心灵的冲击,是必须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得到的。
那些与真人同样大小的兵俑,栩栩如生,就在你面前,瞪着眼睛直视着你。一排排的阵列,似乎已作好一切准备,整装待发,只要一声令下,便冲锋前进——而且是那种步步有声,震起漫天黄沙,看似缓慢却蕴涵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威力的前进。
在这里,漫长而宏大的时空差距已凝缩成了一线,两千多年前的古俑仿佛就是你身旁的人——你的邻居、你儿时的玩伴、与你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只不过穿的服装不同罢了。
在这里,会有一种恍惚,眼前这些古俑,不过就是一些真实的泥土,可是,你看他们的眼睛,却仿若,有灵魂的存在,静默的,无形的,聚在展坑的上空。
不过,这样的灵魂是不会让人害怕,只会让人肃然起敬的。他们的目标,不在我们这些如织的游人,而在虚无的前方,那些早已化为尘烟的敌人——那是一种身虽死而气长存的精神——由战士的忠诚与勇敢凝聚而成的精神。
身临华清池
一提起华清池,自然会想起唐玄宗与杨贵妃。白居易笔下《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暖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故事留给人多少的怅惘与回味。杨贵妃沐浴的莲花池,与其他浴池相比,显得小巧玲珑,圆圆的石垒围就,池底一朵绽放的莲花,古朴而高雅。当年美人临浴,定是热气弥漫,香气氤氲。而今,石莲依旧,却难掩岁月沧桑的冷落。
再提华清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大大有名,抗战时期,张学良与杨虎城二将发起的“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就发生在这。华清池景区内的五间厅,就是当年蒋介石歇身之处。现在屋内的摆设,跟当时一模一样,简朴的单人木床,简单的木方桌,简单的木条凳。之前真没想到,当年统帅三军的“蒋委员长”就住在这样的地方。据说,兵变之夜,蒋介石仓皇出逃,往屋后翻墙而走,却被士兵擒倒在地,束手就擒。现在想来,蒋介石当时的样子,也真够狼狈的吧。
贾二灌汤包
好几年前,曾在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已忘记了,却清清楚楚记得其中的一段情节:……情窦初开的女孩子,不敢吐露心声,只能想办法坐在自行车后架上,让自己喜欢的男生带着,穿越半个城,去吃贾二灌汤包,任车轮在一条条街道上晃悠悠地碾过……看完以后,就一直有个心愿——去西安,一定要去吃贾二灌汤包!
贾二灌汤包店,就在西安著名的回民小吃街上。两层楼的店堂,被食客挤得满满的。墙壁上挂满了店主与各届名人的合影,我本人对此是没有多大兴趣,对包子本身却是兴趣大大的。要了好几种馅的,热热地端上来,皮薄,半透明状,热气萦绕中,隐隐可以感到有汤汁在流动,像是要胀出来。小心地咬了一个小口,轻轻地吮吸,一股甜香的汁液即刻流淌在舌间齿际,果然好味道!灌汤灌汤,这汤汁,便是这包子的精华了!
晚上,在梦中,那甜甜美美的味道,唇齿遗香……
十七大气乾陵
乾陵,世界上唯一的两帝合葬墓,里面躺着的,是唐高宗李治和他的妻子——一代女皇武则天。
在西安这块土地上,历朝历代的帝王陵墓数不胜数,大大小小星罗棋布,属主不乏赫赫有名者——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唐太宗……当你驱车而过,也许道旁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土包,就是某某明君的寝墓。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乾陵。
如果作为旅游区来说,乾陵的开发并不完备,甚至有些冷落。但就它的建筑规模、气势、历史地位、文化沉淀等等来说,在汉唐陵墓中却首屈一指。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它真正的主人——武则天。
武则天,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慈禧不算,她始终不敢走出垂帘,清之国号也始终未变。)在男权一统天下的唐代,她居然可以君临天下,公开称皇帝,改国号,并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四海升平,八方朝拜,其智慧与力量使常人只能仰视而莫及。
尽管对武则天的评论历来都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由她一手兴建的乾陵,倒的确是大气磅礴。
整座陵墓依山而建,陵墓主体便是一座隆起的山丘,并不算高,也不险峻,却是浑圆葱郁,雍容尽显。陵冢就建在山腹之中,山腰隐蔽处有一个笔直而狭小、直径只有0·4米的深洞,当地人说这是当年郭沫若带队勘察到的陵冢入口,深达60米,但因技术原因,怕陵冢一旦打开,墓内文物风化,毁了历代希世珍品,所以至今仍不敢打开墓门,乾陵仍处于未开发状态。
站在山顶,抬眼远视,但见山岭逶迤,苍野茫茫。目力穷尽处,左右山脉起伏,延绵千里,似两条长龙飞驰而来,聚首合围,把苍莽丘陵万丈原野拢在其中。这千里原野,便似一座宝地莲台,而这山丘,稳踞于原野中心,便是天地灵气所聚托出的一颗宝珠了。
传言说,整座乾陵,就是一尊武则天仰天而卧相。仔细观之,倒真得有几分神似。山丘是武则天的头颅,山前一条大道延伸向南,是武则天修长的脖颈,再往前,东西对峙两座小峰,当地俗称“奶头山”,而后地势稍下,一直延绵到苍莽大地,竟似武则天裙摆荷叶般展开,无边无际。整座陵墓的气势,是武则天头倚北峦,脚踏南野,手抚六合,胸怀天地。这份气度,当真是横扫红尘。而我们,立于山顶,在自觉渺小之余,又有着一份蝼蚁之身的半是惴惴半是窃喜了。
武则天还留下一个令人神往又颇令人寻味之物——无字碑。无字碑立于陵墓东侧,高7·5米,宽2·1米,厚1·5米。这块重达百吨的石碑极为抢眼,凌然的,而又静默的,无言地面对世人的种种猜测、揣度、非议,或赞誉……其实,一切语言,在它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逝者已逝,夫复何言!
十八、告别丝路
当飞机呼啸着冲上西安蓝天的刹那,我们的丝绸之路之旅,终于在不舍与回味中划上了句号。
当我们在白云缭绕中与这片大西北的广袤土地说再见的时候,心中,隐隐滑过一丝怅惘——在敦煌,与玉门关擦肩而过;吐鲁番,与海拔低至-156米,中国之最、世界第二洼地——艾丁湖(第一是死海)错之交臂;乌鲁木齐,终是未能一睹冰川的壮丽;西安,更是留下了诸如碑林、法门寺、秦始皇陵等等未及涉足之处。
然而,尽管有着那么多的遗憾,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一路走来,却也是行囊鼓鼓,心满意足。
我们走过了迢迢戈壁,茫茫沙漠,进入了一个新奇而未知的世界,把海市蜃楼、龙卷风、火焰山、天池雪峰……等等奇异之景一览眼底;
我们触摸着历史的气息,淌过维族儿女的坎儿井,在兵马俑的方阵里梦回秦朝,从杨贵妃千娇百媚的霓裳霞影中,幻化出武则天冠绝古今的长袖挥舞;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同聚在大西北的蓝天下,让朗朗的笑声响彻了绵绵山脉,悠悠长风;
我们共同经历旅途的劳累、惶惑、仓促,共同感受快乐、遐迩、惬意,共同拥有惊喜、惊异、惊魂,共同接受时空与历史的洗礼!
那时的我们,同在一个世界,同游一路风景,同拥一份感觉——纵使如今海角天涯,可是,我亲爱的朋友们,依然祝福你们——岁岁平安,朝朝花灼!
也许今后,我们还会重回丝路,但永远不会再有同样的情怀。因为,我们已再也回不到同样的岁月、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心境。
所以——
就把这段短暂而刻骨铭心的生命历程
珍藏于心
用时光的似水柔情
酝润成一颗
流光溢彩的
岁月明珠
后记——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关山飞月凭舟渡,折柳一笑挥手中。
谨以这十八篇“丝绸之路”游记纪念曾一同出游的事与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