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唐诗里的枫桥

时间:2023/4/20 作者: 寻常人家 热度: 4517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可谓家喻户晓。这首诗,让枫桥也成了著名的景点。

  一首诗带火一孔桥

  枫桥,是苏州阊门往西七里处横跨枫江的一座单孔石拱桥。由于这里地处苏州城西北水路交通要冲,为防盗匪袭扰,晚上会用木栅栏将桥下的航道锁闭,因此最初枫桥的名字并不叫枫桥,而是叫封桥。而张继的《枫桥夜泊》流传开来后,人们才把这座桥称为枫桥。

  1200多年前的一个深秋,唐朝长安城小幕僚张继为躲避安史之乱,雇了小船,一路南下,走水路来到了江南。到达枫桥时,已经是暮色四合,只得在此停泊住宿,次日一早再继续下一段旅程。

  农历十月,桥边的乌桕树叶子经过霜打,红得就像一团火。远道而来的客人,常把乌桕树当成枫树。实际上,枫树怕水,一般生长在山里,乌桕树生长在水边,倒是很常见。月落了,夜深了,周遭的寂静中蕴含着说不出的羁旅之思,夜半响起的钟声,更是平添了几许愁绪。于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就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诞生了。

  一孔桥聚起一个镇

  在江南水乡,以桥名作镇名的地方很多,枫桥镇就是这样一个古镇。只不过,在张继写诗的时代,枫桥尚未形成一座市镇。

  在古代,像枫桥这样的距离大城市几里远的人烟聚集之地,叫作附郭。在苏州城周边的附郭中,枫桥显现出了惊人的潜力。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枫桥扼守国家级水运干道要冲的地位,一下子就凸显出来。

  这里还有一个优势,是古驿道必经之地。走陆路出阊门,沿着宽大笔直、可容五辆马车并行的大道一路往西,数里地外就是枫桥,过了枫桥,有驿道通往无锡、常州、镇江,或者更远的地方。枫桥扼守的是水陆交通要冲。

  漕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举措,就是把南方的粮食通过水路运到北方,政府开销、官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都指望这些船队运来的粮食。

  枫桥是重要的漕运中转枢纽,也是漕粮的主要采征地之一。唐玄宗时期,每年近百万石漕粮经枫桥转运。南宋迁都杭州后,江南运河成为沟通江淮地区的重要航道,每年经苏州南下的漕粮不下四五百万石,枫桥为必经之地。

  一个镇成就一碗面

  苏州是一个喜爱吃面的城市,苏州的早晨是从一碗头汤面开始的。以镇名来命名一碗面,大概只有枫桥了。据说,上了《舌尖上的中国》、风靡苏州大小面馆的枫镇大面就起源于枫桥。

  清中叶枫桥这地方往来客商云集,文人墨客齐聚,面馆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想在枫桥立足,很难。

  “厨师的汤,艺人的腔”是一句老苏州的谚语,说的是下面条的师傅,那一碗汤,决定面的优劣。做枫镇大面的五花肉和各种熬汤的作料买回来后,要精雕细琢,文火慢炖,一直到第三天的清早,那一块枫镇大肉、一碗鲜美的面汤才闪亮登场。

  枫镇大面走的是低调奢华路线,面汤里一滴酱油都不放,素淡清澈,汤上面鼓出来的面条,就像个鲫鱼背,汤下面的面条丝丝清晰。面上撒着一些大蒜叶,显得特别翠绿。捞面的时候,灶上放着一碗酒酿,每一碗出锅的面条上加一点点,顿时,鲜香扑鼻。

  一碗枫镇大面究竟是否成功,最终还要看那一块白切的焖肉。如果抿一口,不油腻,且肥肉瘦肉都入口即化,那这碗面就是好面。讲究的面馆,不同浇头的面,必定用不同的碗来盛,而承载枫镇大面的必定是青花瓷大碗,三蝦面一般用烫金碗,蹄髈面用红花碗。这些都是不成文的规定,老厨师懂,老吃客也懂。

  整个夏季,枫镇大面都是苏州面中的当红主角,直到天色渐凉,才渐渐退市,等待明年初夏的再次相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