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是这样描绘信息的:它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从物理学上来讲,信息与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不是物质,虽然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但是信息本身并不具有能量。信息最显著的特点是不能独立存在,信息的存在必须依托载体。譬如,计算机程序软件(算法)集就是一组信息团,听必须依赖计算机组装的各种硬件方能显示出它的存在投影;又譬如,一首旋律,没有乐器(或发声体),旋律是无影无踪的,就连乐谱的记录也不是旋律本身,而是作为旋律可被识别出来的物性抽象的图标显影。
事实上,目的就是过程,过程就是目的。这又让我想起佛家里的五大说(风大,地大,火大,水大和空大),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凡夫俗子信教去修炼,口中念念有词向世人讲述“四大皆空”为真的概念,在我看来,“空”是什么,可能连他自己都未能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从时间晶格(时间粒子)这一脉追溯上去,你会发现,原来那个所谓的“空大”里充满着“信息”的活跃,“信”(我称之为格断
即:h/(0,i))是这个集合群的基本元素。世界是由“信”构造出来的,无“信”则无being。
一微友说:生命的本质就是熵减,熵也是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熵决定了系统的不确定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生命的存在是否就在于能最大程度的收集信息,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减少信息熵。所以我们一切的努力,一切的一律,一切的进化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收集和整理信息,以便最大程度的挽留这个世界,这个宇宙,这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我们,和宇宙的存在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一个充满了自我信息整序的宇宙。
我答:是的,我们的生命体是熵增的逆矢量。熵增是失信(秩序),熵减是建信(秩序)。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对立存在?猜想这大概就是“空大”的作用吧,在空大里,小的“信体”是一种游离态的存在,“信”与“信”之间充满着撕扯和纠缠,“在熵增”就是撕扯分崩离析留下来的痕迹斑落,“在熵减”就是纠缠重新缝合构筑下来的新秩在线。熵增和熵减是个互映镜像,没有增量就没有减量。它们都是时间晶格分化中的产物。而“信”就是它们存在的基元。
另有一微友说:被智慧加工过的宇宙信息再回到宇宙中去,叫人类的灵魂出窍、也叫全人类的灵魂出窍。大自然能不能保存好这些信息取决于人这个感性向理性的转换器,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宇宙的本质是信息就不虚幻了。
我答:你这是依“分别心”推理构造出的一种假设。事实上,人这个存物是宇宙之内的存物,包括他的理性、他对世界的所有的感知和理解。我们完全可以把人的作为比做宇宙分支场中的涡流,他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狭隘信息动量,但最终这个信息动量都会融入到宇宙这个样本空间的本体之中。所谓独立意识(性灵)就是祂能够知晓他与周遭是有别的,而这个“别”就是人体性灵云算法这个信息团在有限的领域之内祂能保有一个相对紧凑的信息网格。人本来就是一个信息场的存在,只是信息场有大小、有高低、亦有疏密之差异,“分别心”也是一种信在。
以上都是站在本维度上的说辞。而若是从数学多维观去解读,无论是量子纠缠也好,虫洞也罢,瞬间移动,其实只不过是高维度世界在低一级维度上的投影动作下的匪夷所思。而低维度空间的生命观察到的量子纠缠之类的奇怪现象,只不过是高维度世界垂直于低维度方向的运动呈现,也就是说,高维度多一维的那个存在根本不会出现在低维度世界的方程里面,因此,你永远都无法探知它的究竟,假若你把时间作为一个实量维度去度量理解的话,那么现实中,人们所理解的那个时间,不过都是高维的存在投影在低维世界里的幻影罢了。事实上,站在多维宇宙空间里,时间并不存在于本维度里,它仅仅是一个虚设概念,一条便于思想开明的辅助线而已。
事实上,物理学界发现时间粒子是永恒的存在,就是在表明一个事实——时间就是一个实量维度的存在。爱因斯坦对时间的描述依然没有过时。
马斯克就十分确信地说,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组程序。
而说到程序就不得不提到有关“序”的学说(引自陈延锋的回答):1、序也可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类序”与“精神类序”,物质类序属稳态序,精神类序属流变序,越高的精神流变越快。
2、存在是最广泛的概念,包含“具有确定性的存在”与“没有确定性的存在”,没有不确定性存在就是“序源”,就是“序前存在”,可以理解为“奇点前混沌存在”。
3、奇点之后,一切皆序,包含“万事”与“万物”。所谓无序,只是在新序涌现前的状态,但构成“新序”的前体确都是有确定性的序,除非到了“奇点前”。
回到我们之前提出的论点:“宇宙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信息。”对比一下“序”之说,你会发现,原来信息就是序列。
而你只是序列中的一个微微小的存在,你所能感知感受到的序列真相,也只能是个微微小的有得。因此,无论如何,你都要谦卑地低下头颅,不做张扬人。
赞(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