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我上海师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了,1979年的高考又将到来。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人们把高考看得很重,连普通的老百姓也在议论一年一次的高考,每年的高考成为一道风景线。
新中国是在1952年实行高考的,1966年至1977年十年文革废除了高考制度,从工农兵中推荐一些人上大学,他们其实不是大学生,而只能称为工农兵学员。1977年由邓小平拍板,才恢复了高考制度。
高考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被认为是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几十年来,高考影响了上亿名青年的人生轨迹,也镌刻国家发展、时代变迁的印记。
参加1979年高考的人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家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应届生和刚毕业不久的历届高中毕业生,主要的原因是老三届中的优秀学生在前两次高考中差不多都考上了大学,剩下来的人也不想再去参加高考了。相比之下,1979年的考生虽然相对年轻,但他们的文化素质远比不上老三届。这一代人的小学和中学年代都是在文革十年中度过的,他们的文化基础可想而知。
79年高考的主战场在学校而不是在社会,主要原因是以社会青年身份参加高考的人不多了,考生的主体来自各个学校。这时,以高考的成绩决定学校的命运也就越来越重要了。在一般人看来,哪个学校上大学的人多,就说明这个学校教育质量高,办得出色。因此,各个中学都把教学水平最高的教师调任高三和文理复习班的科任老师,认真做好备考工作,千方百计的把教学质量抓上去。
在学生备考过程中,文理各科的复习资料必不可少,但在77、78年的高考中,不要说高考的复习资料,就是连高中的教材也难找到。据说当时上海出了一本【数理化自学丛书】,印刷量很少,很难买到,不少考生为了拿到这本书,竟全家出动,连夜到书店排队。后来印刷厂日夜赶印,仍然供不应求。正是因为这套丛书,那些被文革耽误了的青年的命运,从此得到了改变。这套丛书后来共发行了7395万册。
1978年,【数理化自学丛书】17本得以整套再行出版。相比77级学生而言,78、79级学生们因为有了这套丛书,对高考增添了几分自信。在那个年代里,数理化的复习资料都很难找到,文科的就更不用说了。
有一次,我们班里几个同学聊天,在谈到今年的高考时,有个同学突然说:“我的母校给我来信说,叫我帮他们复习班的考生写几篇作文。”我笑着说:“他是叫你押题,他们总是认为我们大学这方面的信息比较灵通,你就写几篇给他们做为参考吧!”他感到有点为难:“我哪里有时间写?再说,我也没有那个心情。”
过了几天,有几个县的中学给我们中文77级写了信,要求我们为他们编一本中学生作文选。王大山同学看了信,当场作了决定:“给他们回信,我们决定为他们编一本作文选。”最后,王同学笑着对我们说:“不过,我们也不是白做工,他们也要给我们一定的报酬。”
说干就干,王同学找了十多位同学,都是对写文章比较感兴趣,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学。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们讨论了几次,然后分了工,每个同学负责一个题目。我们首先搜集77、78年高考作文的资料,因为77年高考是各省自行命题,我们便给各个省的学校去了函,要求他们给77年高考的作文题目。
几天后,除了西藏外,很多省市都回函给了我们题目:
北京: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上海:“知识越多越反动”、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事
天津:他象雷锋同志那样、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
山东:难忘的一天
安嶶:紧跟华主席高唱东方红
吉林: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吉林人民心连心、伟大的胜利------难忘的1976年10月
四川:【一个青年矿工的变化】读后感
湖北:学雷锋的故事
内蒙:谈实事求是、在红旗下
甘肃:不到长城非好汉
河南:我们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为抓纲治国初见成效而欢呼
陕西:致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
宁夏:谈青年时代、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
河北:园丁赞歌------记我最敬爱的一位老师
湖南:心中有话向党说
江西:难忘的时刻
山西:心里的话儿献给华主席、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
福建:【大庆见闻一则】读后感
辽宁:在沸腾的日子里
广西: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难忘的日子
云南:攻书莫畏难、青松颂
青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浙江:路
黑龙江:每当我想起东方红
新疆:当我想起周总理的时候、驳“难”、在攀登的的起点上
贵州、广东:大治之年气象新
1978年高考全国统一命题,作文题目出自广大考生意料之外,竟是缩写,题目要求把文章【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约2300字】缩写500至600字的短文,要求突出原文中心,准确反映原文要点。
我们对77、78年高考的作文题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有些出得好,有些出得不太好。有些题目政治色采太浓,有歌功颂德、突出个人崇拜的思想,这类题目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今后可能不会再出现。另外有些题目模棱两可,题意不太清楚,使考生难以把握中心思想的题目,如浙江的【路】,今后也不会出现。经过充分的讨论,我们决定从记叙文、论说文、说明文、扩写、缩写、改写等六个方面划定了20个题目,然后交付各位同学具体操作。
我领到【大治之年气象新】这个题目,大家都认为广东、贵州77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出得好,能紧密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有时代意义,应该保留下来。我在原来作文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增加了一些内容,只用两天时间就交了稿。
几天后,大家把自己写好的文章都交了上来,然后我们对每篇文章都进行了具体的讨论,提出意见,进行修改,最后都定了稿。
接下来是出版和发行。我们以编辑部的名义向各个中学发出征订涵,不久就收到了回函,有二十多所中学想购买我们的作文选,大约有五千册左右。但印刷是个大问题,当时纸张供应困难,而且很贵,在市场上很难购买大量的纸张。原来准备交付印刷厂排版印刷,但费用太高【一万元】,我们担负不起,只得自力更生,改为油印。由于市场上买不到纸张,我和王同学赶往海南日报社求助。王同学文章写得好,是海南日报社的特约通讯员,跟报社的人很熟,他带我几次到了报社,弄到大批新闻纸。我们一方面叫人打印蜡纸,一方面日夜加班赶印,装订成册,只用一个礼拜的工夫,将近五千本的作文选就赶制出来了。
由于要赶时间,在印刷方面出现了不少的漏洞,一是错别字较多,二是印刷不过关。时间紧迫,对这些作文选的印刷我们都来不及仔细的检查,这给我们在发行方面带来不少的麻烦。
在一个礼拜的时间里,我们把所有的作文选都发了出去【每本工本费1元】,这时距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几天后,有学校给我们来了信【只有一所】,一封给了学校,一封给了中文系77级,说我们的作文选“质量很差”,是“骗钱”。我们看了来信,都感到很紧张,王同学赶快向学校领导做了检讨,这场风波才算过去了。
说实在话,我们在编这本作文选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功利主义”的意思,我们只想为我们的考生们出点主意,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说,我们的作文选“质量差”,我们认了,但说我们“骗钱”,那是冤枉了我们。在我们加班加点编印这本作文选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并没有分到一分钱。我们最大的报酬是,在工作结束的时候,编辑部的所有人员到外面吃了一顿饭,然后参观了五公祠,大家合拍了一张相片,如此如已,我们问心无悔。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