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大队把我调进渔业队,我当了一名渔民。
进入渔业队后,我先在渔船修造厂当了一段时间的修理工。修造厂里有十多位工人,都是刚刚调进渔业队的年轻人,我们在师傅的指导下,每天选木料,拉大锯,劳动虽然很辛苦,但伙食很好,天天是大米干饭,还有鱼吃,有时还有鱼拿回家去,工分也比其他社员高,比猫在生产队里跟着妇女干农活要好得多。几个月后,渔业队领导把我派下船,我成了一位名正言顺的渔民。
当渔民是我当时的愿望。我回乡一年多,尽管自己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刻苦改造世界观,听从组织的安排,在工作中埋头苦干,特别是在几次艰苦的水利劳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每次都被评为五好战士,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没有得到大队领导层的充分信任,我想再继续努力下去,也是白费心机。再者,建华山人多地少,又没有水利保证,搞农业没有出路,我想来想去,还是当个渔民好,建华山是个半渔半农的生产单位,渔业是大队主要的经济来源,渔民的待遇比较好,我何乐而不为?在众多的回乡知识青年中,没有多少人去当渔民,因为当渔民非常艰苦,又要冒风险,我可能是屈指其数的少数几个。
建华山地处清澜港的出海口,椰风海韵,风景秀丽,是发展旅游业最理想的地方,但在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风风雨雨,一直制约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又有谁想来这里观光呢?东郊椰林成为旅游圣地,那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建华山大队渔业队是个很大的单位,有大小渔船几十艘,渔民三百多人,我被分配到机船队。这个队有两艘灯光船,是渔业队的支柱,是靠机械化捕鱼的,我被安排到2号船当船员。
2号船的船长是庄光安,是个老船长,他十多岁就当了渔民,饱经风霜,有相当丰富的海上捕捞经验。我刚调来的时候,他就亲自找我谈话:
“欢迎你来到我们船,我们都是大老粗,在船上就你的文化程度高,将来灯光船要搞科学捕渔,要学习新的捕鱼技术,少不了你这个学生仔,本来准备送你到湛江水产学校去学习一段时间,但目前船上缺少人手,你先在船上锻炼锻炼一下,习惯海上生活,然后再去学习吧!”
我对老船长的热情表示感谢:“谢谢老船长的关照,我一定虚心向你们学习,努力工作,完成生产任务,我刚来乍到,先锻炼一下好,学习以后再说吧!”
灯光船出了几次海,也围了几次网,我克服了晕船的毛病,很快地习惯了船上的生活和操作。灯光船捕鱼是一种技术性很高的海上捕捞作业,这种捕鱼方法一般在夜里,渔船到达渔场后,先用探鱼器探测海里鱼类的活动情况,然后派出灯艇,用灯光引诱鱼类,如鱼类浮上海水上层,集中到一定的规模,主船就放下围网,把鱼儿一网打尽。
2号船有二十多名船员,除了船长外,还有副船长兼驾驶员严居武,轮机员黄奇琼、黄宏明,出网师符安勇,艇长陈修存等,他们都是有多年捕鱼经验的老渔民,船员大多数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有气魄,肯学习,工作非常卖力,我刚来不久,就跟他们感情融恰,成了很好的伙伴。船长对我很信任,就给了我一个小官:当船上的出纳员,成了船上的钱粮总管。
我刚来不久,渔业队里就召开了秋汛渔业生产誓师大会,简陋的会场里挤满了人,大家的情绪很高,会场里热气腾腾。
大队党总支书记黄循湖也赶来参加大会,他首先传达了县渔业指挥部关于今年秋汛渔业生产的部署,然后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具体布置了每个队的生产任务,紧接着就是每个队每号船表决心,订措施,搞生产大竟赛。
1号船船长黄大俊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首先跳上主席台,发出了他铜钟般的声音:
“脚踏船头,放眼世界,多捞大鱼,支援国家。我们1号船保证捕鱼两千担,以实际行动落实毛主席在九大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黄大俊是渔业队中资格最老的船长,渔业生产经验非常丰富,文革中参加井系旗派,曾担任过县革委会委员。
1号船船长话音未落,会场里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向1号船学习!向1号船致敬!”口号声、欢呼声彼起此伏。
会场里安静了下来,人们的目光一齐投向2号船船长庄光安,只见他涨红着脸,“通通通”地走上了讲台,一板一字,郑地有声:
“撑舵靠毛泽东思想,捕鱼靠群众力量,我们2号船全体船员团结一条心,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苦干加巧干,坚决完成二千五百担。2号船的同志们有没有决心?”
“有!”我们一齐吼叫了起来-------
赞(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