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草垛、柴门和篱笆

时间:2022/4/13 作者: 宁星 热度: 65627
  ◎草垛

  老家地处丘陵地带的山区,山地多农田少。农耕时代,有了农田就可以种水稻,就有白米吃,就可能填饱肚子,所以村民们特别珍惜它,任何旮旯农田,甚至只有几张桌面的小田块也被种上水稻。集体时种两茬,早稻和晚稻;而包产到户时逐渐改为种一茬杂交水稻,虽然农田少,但这样种植水稻,稻草就多了。

  少年时的我,也在热火潮天的“双抢”时节捆过稻束,晒过稻草。常常在割过水稻的水田里,戴着草帽,时不时用衣角或袖子拭着汗水,抓住四五把稻束,我在前面走,仿佛稻束在后背跟着,向田埂、道路、山地、山麓等空间拖去。水田上面留下一道道浑浊的泥浆“辙痕”。让一把把稻束像裙子一样散开,并站立,接受太阳的检阅,洗礼。

  在农耕时代,金灿灿温暖而散发着稻香的稻草,是农家的宝。垫猪牛栏,喂牲口,农家铺床垫,搭个草棚,作个苫盖,捆绑个什么东西的,等等,都是离不开稻草。

  稻草晒干燥后,就要将其储放,为今后的日常生活所备用。稻草蓬蓬松松的,且田畈上到处散落着,若全部把它储放在房子里,那肯定不行。于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得出经验——用堆成稻草垛的办法来储存。而我们的祖辈们不乏智慧,把稻草垛堆放在松树干上,不占用地面一点空间。

  栽完晚稻秧苗后,村民们就开始在对门山冈上的几棵大松树上堆草垛了。腾空地面一米高左右,有经验、有技术的人在上面叠,下面的人将一把把稻草往上扔。一个扔,一个接。我站在一旁有趣地看着,觉得挺有意思的,像我在学校操场上玩一个人扔球,一个人接球的体育活动。上面的人按规律一层一层叠放,并踩实。草垛渐渐被叠高后,就需要下面的人用竹杈才能把稻草挑了上去。这草垛能叠放上百担稻草。远看,就像个大大的野蜂巢,成为乡村一道靓丽风景。它牢固,经得住风雨袭击,又不易腐烂。我现在想来,这种储存稻草的办法真科学!

  但大部分的稻草垛是堆放在田间或田头地角的,而这稻草一般是来之于秋天收割的晚稻。一时间,农田荒芜,田畴干燥,露着疏密相间的稻茬。草垛像蒙古包那样形状堆放,顶部圆锥形。中间,稻草横着叠放,只有顶部一把稻草垂直,像稻草垛的一个司令员。这样堆放,滂沱的大雨只是从表面流过,就不会侵入其中。

  这田野上的一个个草垛,是麻雀们憩息场所的最爱,时不时就“着陆”在上面。有温床好睡,有弹性的沙发好坐,说不定还会觅到粮食而饱餐一顿,叽叽喳喳,好不欢畅!

  而村边田野上的一个个草垛,则是我小时候玩耍的地方,捉迷藏,在周围一圈圈奔跑,在上面攀爬,打滚……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小孩子几乎一天没有回家了,于是父母到处寻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在一个草垛旁找到了他。原来他玩玩就躺在草垛旁睡着了。

  草垛也是村民劳动临时休息的地方。累了就靠在松软的草垛上休息,或睡一会儿,再去干活。那时“半边天”妇女,也要与男人一样投身到火热的劳动生产中去。因为当时农村没有托儿所,或有的家庭没有老人给予看管,妇女们只好把孩子带到田间地头。取下几把稻草放在草垛旁,并摊一床毯子或衣裳,算是给孩子做摇篮了。干活时,不时要去逗逗孩子。

  金秋时节,荒芜的农田,或者说是修生养息,留着疏密相间的稻茬,并静静地卧着一个个金黄色的草垛。见此情景,就会让人感到大地已处于沉静安详之中,让人感到日子的丰满和温馨。

  记得有一次参观某单位在市区举办的摄影展,其中有一幅获奖的摄影作品让我驻足,它的标题是《秋归》:背景是远山,袅袅炊烟的村庄,眼前是疏密相间稻茬的农田,一个个草垛,一位村妇在匆匆赶路。或许吸引我的是背景中一个个温馨而亲切的稻草垛吧。

  ◎柴门

  古代时,所谓柴门,即柴扉、荆扉,是用树棍、树枝条、竹篾等编扎而成的简陋门。曾有许多写关于柴门的诗句,脍炙人口,如“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梅花路尽青山远,深掩柴门过一春”……

  而对家乡柴门,我则有了两种不同的解读:第一种是家庭及院子门户的“半截拉门”;第二种是菜园、庄稼田地等进出口的庄稼柴门。

  第一种柴门,通过木匠制作,有一定档次。四方形木建构,一米多高,中间有竹条镶嵌,并留空隙,一边门架有固定的转轴。如果家庭和院子的大门宽,就用两扇柴门,中间有锁扣,关柴门时,拉上两扇柴扉,扣住锁扣就行。如果门窄,就用单扇。

  这种家庭柴扉主要是为了防止畜禽、野狗等闯入室内,或在院子里圈养小鸡等。外面的鸡子们把头伸进缝隙里,晃动着脖子,使劲地往里挤啊挤,可是身子被两条竹篾挡住,无论如何进不去。而狗们看看,嗅嗅,就从拉门前走过了……

  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邻居到我家串门,见大门敞开,而“拉门”紧闭,“小扣柴扉久不开”, 她便把头伸进屋里去,瞧瞧,见不到人影,就喊道:“婶婶,婶婶在家吗?”过了一会,午睡的母亲才答应道:“你打开拉门,自己进来吧。”于是她拿掉锁扣,打开拉门进来了,又将它关回去……

  第二种庄稼柴门,就有些复杂了。在菜园、庄稼地进出口处柴门,有的是用带刺的灌木或杉树刺扎成一捆的;有的是用一大蓬藤蔓的荆刺的,进出时要用锄头挑;有的是用几根棕榈树干横叠的;有的是用夯下一排木桩的;有的是用一块垂直石板的;有的是用树棍、竹篾等编扎而成的,其中也有门框门轴、可以开合而高档一些的。在房子周围的菜园柴门,主要是为了防猪、鸡等。在离村庄较远的农地柴门,主要是为了防牛,如果闯入,庄稼就会被吃、拔、踩,这块农地就要大遭殃了。所以村民常常要去加固和筑牢柴门和篱笆。

  春夏时节,在那种用木篾条编扎而成的柴门上,有各种藤蔓攀爬了上去。而其中喇叭状的蓝莹莹的牵牛花,从柴门的下方登啊攀呀,有的终于越过那柴门的肩膀、头颅,迎着春风摇曳。犹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情境。

  ◎篱笆

  防卫时关好柴门,也要筑牢篱笆。老家有院子篱笆,有菜园、庄稼地的篱笆,也有晒场等篱笆。院子篱笆高档一些,常常用树棍、树枝条、竹篾等编扎而成,有的是夯筑的土泥篱笆墙,为防雨淋上面苫盖小蕨草,有的是用石块砌成的篱笆墙。但家乡地处山区,院子没有平原地带、北方那么多和大,所以栅栏式、大面积围圈篱笆就明显少了。

  菜园、庄稼地、晒场等,也有用院子那样的篱笆,但菜园、庄稼地的篱笆比较简单。一般是夯下木桩,在上面用铁丝或用从山上割来的藤条捆上一些毛竹、树木,再嵌入树枝条,并把从山上砍来的荆棘或杉树刺按于此。

  菜园地就是自留地,大集体时就分给各家庭种蔬菜、种畜禽饲料,但菜园面积非常有限,所以村民都很珍惜。庄稼地指种粮食的集体农田地,而包产到户后指责任田地。

  我家有一块菜园在村头一个叫胡弄口的地方。它离一条小径只有一、二米高,耕牛路过一抬头,就会掳去半截蔬菜,横扫掉一大片,所以篱笆一定要筑牢。这简单的篱笆设施在一定时间会腐烂掉,因此一年中要重新搭建几次。有一次父亲带着老虎钳、弯刀、铁丝、斧子等,去菜园搭建篱笆。那天,有几个下乡的干部要找当村干部的父亲联系工作,于是我把他们带到村头那块菜园里。父亲一边用斧子的背面一斧一斧锤夯着木桩,并忙着搭建,一边与他们商量着农村有关工作。而下乡干部也蹲在地里,帮助父亲……

  不管什么篱笆都是作为人和畜禽的障碍物。无意间也成为各种花草、藤蔓的阶梯。而那些在当中生长着黄金柴等灌木,却成了活的天然屏障,即障碍物。当然,也有覆盆子、灯笼泡草野果、有中草药、有不知名的小植物。

  几年前的初夏,我回到老屋时,发现房子左侧菜园篱笆墙上,点缀着许多黄色的金银花,娇美而脆嫩,令人欲饮甘露。我情不自禁地去采撷几捧,泡茶饮,微苦而清香。

  今年清明节,我回老家。门前有一段篱笆墙,护卫着前面的小晒场。它边沿立着几根竹杈,上面横着长竹竿,用于晒衣褥等。篱笆墙是用石块砌成的,半人多高,顶部用水泥固化,可以坐人,在此闲聊。各缝隙中及石块边满是绿盈盈的青苔。篱笆墙脚边有车前草、灰灰菜、苦菜,有密密匝匝的石酸苋,还有不知名的许多小花草。让人心生喜爱之。

  写到篱笆墙时,就会让我想起一首好听的歌曲《篱笆墙的影子》:只有那篱笆墙影子还那么长,在那墙上边爬满了爬满了豆角秧……

  如果画家画几笔篱笆和柴门,再画几笔草垛,那乡土气息就会扑面而来。它们曾经是乡村的代名词。虽然土里土气,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体现了依靠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环保理念。这些景物也蕴含了我的乡愁。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