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泗州州署考

时间:2022/4/1 作者: 春风杨柳 热度: 96681
  泗州,是宿迁市境内历史上第一座州城,也是第一个州署。它始于公元579年(治与宿豫同城),终于1912年(治与泗县同城),历经1333年。泗州治所在宿豫156年,在境内1101 年。泗州的建立,为宿豫奠定了徐州、海州、楚州之中间地带较大城市地位,也成为今宿迁市的历史源头。

  泗州始建于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年),北周为加强泗水(古水名,发源于山东沂蒙山,流经徐州、宿迁、泗阳注入淮河)运道和南北漕运的管理,建城设治于宿豫县(今泗阳县郑楼乡古城村境内的废黄河畔),因倚泗水而建,故称“泗州”。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开通济渠,历史上称汴渠又称南汴。此河由洛阳帝宫西苑至洛口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水,经开封、商丘、灵壁、夏丘至临淮(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非今临淮镇)入淮。大运河的兴起,使泗水的漕运逐渐衰败,泗州城也失去了当年的作用和繁华景象,变得萧条。隋大业初,泗州被废,改置下邳郡,仍以宿豫县城为其治所。

  唐初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然以宿豫县作为其治所。泗州辖境为今宿迁、泗洪、泗阳、邳州、涟水、灌南、邳县、盱眙、淮南、睢宁及安徽泗县、天长、五河等地。《泗州志》载:泗州天下无事,则为南北行商之所必历,天下有事,则为南北兵家所力争。《太平寰宇记》载:泗州乃地当水口,为南北御要。是黄河、淮河、长江水道的中转点,唐宋时漕运中心,有水陆都会之称。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为加强通济渠的管理,加速物资中转,徙泗州府于汴河口的东岸,即与临淮县城(该地始筑于唐贞观年间、704年设县)隔河相望。这里溯淮而上可通濠梁、颖寿、信阳诸州府,顺淮而下,可抵淮阴、山阳(今淮安),经运河可直达长江。由此,泗州城向南迁移了190里,结束了它在宿豫县156年的历史,开始了新的历程。

  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徙临淮县治于徐城驿(今泗洪临淮镇),泗州遂成为跨汴河两岸的重镇。隔河与淮河南岸的盱眙县城相望,相距5里许。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州城为洪泽湖水所淹没,寄治盱眙。雍正初升为直隶州,乾隆时移治今泗县。辖境相当今安徽泗县、五河、天长市和江苏盱眙、泗洪等县。民国元年(1912年),改泗州为泗县。(辞海1092页)

  一、历代官制

  泗州州署,为北周至清历代统治阶级的工具,得到历朝的重视。

  汉郡置太守一员、丞一员。乡置有秩三老,游击、啬夫、乡佐、亭长、里魁。

  唐上州,刺史一员、别驾一员、长史一员、司马一员,参军十一员,録士二员、参军事四员、丞一员、文学一员、医学博一员。

  宋上州,知州一员、通判一员、推官一员、判官一员、参军四员、教授一员。

  金中防御一员、防御使一员、通知使事一员、判官一员、知法教授一员、司军一员、军辖兼巡捕使一员、管勾排岸兼巡检一员。州设刺史、同知、判官、司军、知法军辖兼巡捕使各一员。

  元下州,达鲁花赤、知州、判官、吏臣各一员。

  以上泗州分属郡之时间短,作为特立都会时间长,或者领县二十九,或领县六,或领县四五,其官制基本如此。

  明泗州开始为属州,隶属于凤阳府领县二。钦差庐、凤、淮、扬、滁、徐和监察御史驻节泗州置御史行台。泗州设知州、同知、判官、吏目、儒学学正各一员。训导三员、广济仓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泗水驿驿丞一员、龙窝驿驿丞一员、迎运所大使一员、阴阳学典术一员、医学典科一员、僧正司僧正一员、道正司道正一员。

  清顺治至康熙年间,泗州仍然为州署。庐、凤、淮、扬、滁、徐和监察御史,驻节泗州。顺治元年(1644年),设兵马司指挥一员(正六品),副指挥二员(正七品),吏目一员(未入流)。顺治二年,设凤泗兵备道,驻泗州。顺治十年,设兴屯道参军议驻泗州。顺治七年,泗州归并江南。顺治十八年,江南左布政使驻省城,领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九府。徐滁和广德四洲分置右布政使,驻苏州,增领扬州、淮安二府及徐州。顺治六年,定为江苏安徽二布政使司领府州如故。泗州始终隶安徽布政使司。

  康熙三年,设江北提刑按察使司驻节泗州。本州设知州一员、州同一员、吏目、学正、训导各一员。泗水驿驿丞一员、阴阳学典术一员、医学典科一员、僧正司僧正一员、道正司道正一员。

  雍正二年,升直隶州,皆正五品(属州从五品),辖县二。

  乾隆四十二年,虹城与四洲合并,直隶泗州设知州一员,养廉银八百两,移驻虹城增银二百两。编俸银三十九两二钱一分九厘。知州员下核定典吏十三名,门役二名,皂隶十六名,禹快夫六名,伞夫一名,库子四名,斗级四名,禁兵六名,桥兵二十一名,吹手四名,铺兵三十名,各门役具有核定工食银两,分别丁地正耗银内支给。

  州同一员,养廉银六十两,编俸二十九两四钱一分四厘。

  州判一员,养廉银六十两,编俸银二十二两二钱三分四厘。吏目一员,养廉银六十两,编俸银十五两四钱二厘。

  附:泗州清初疆域图

  二、州署机构

  泗州署明洪武时,知县乐徽建。清康熙十年,县令龚起辉修。乾隆十三年,县令李先声重修。

  泗州衙门设知州公署、南察院、东察院、盐院、皇华堂、泗州卫都等。泗州城不仅是历代州郡所在地,而且唐时淮东节度使驻泗州、北宋欧阳修父曾任泗州通判,南宋时淮南路东宣抚使韩世忠曾驻防泗州,保土抗金。明清时的庐凤淮扬滁徐钦差以及监察御史、凤泗兵备道、江北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也都设驻泗州。

  清时泗州州署办公机构有:泗州署、州同署、州判署、学正署、训导署、吏目署、泗州营都司署、泗州卫守备署、泗州营千总署、僧正司、道正司、盐院、养济院、工部、户部、常平仓、水次仓、界沟仓、管公店仓、羁侯舖、寅宾馆、东察院、西察院、医学、阴阳学、义仓、预备仓、上塘公馆、銮驾库等。

  泗州署设大堂、二堂、左右书吏房、土地祠、监房(其中有女监、神堂)。乾隆四十三年,知州刘作垣添建瓦监房十间,土围墙一道,砖围墙一道。乾隆五十一年知州郑交泰建东西班房六间。内宅一所,东偏房(六间),马棚(四间)。

  清初仿明制,于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设立都察院。后设东、西察院,负责审理诉讼、缉捕盗贼等事,不仅为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还是稽察泗州地方治安的机构。东、西察院“代天子巡守”﹐巡按诸军﹐提督学校﹐巡查盐务﹑茶马﹑漕运﹑关隘﹑屯田等事务﹐对州﹑县诸官考察﹐举劾优劣﹐可与州行政长官分庭抗礼。

  另有甓山书院、决科书院、龙泉书院、泗水书院等文教机构。

  城内有坛、宫、寺、庙、观、庵、祠58座。

  附:泗州城图

  三、保甲制

  清朝时期,泗州地方基层实现保甲制管理。按照章程,十家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负责地方治安、防汛、赈灾等事宜,既有百姓自治性质,又具有官府管理职能。其组织遍布州域数百里,如星罗密布,均听令于州治。乾隆年间,泗州并旧虹为堡一百三十,为户十三万九千二百,设保长一百六十九名,甲长一千三百五十名。光绪年间,为堡一百二十,为户六万五千八百九十三,为牌共六千六百零四。

  附:泗州保甲图

  四、关津

  古时行商多,坐商少,并且征收税收人员少,征收税费面广量大,商人纳税意识淡薄。又因泗州地处水乡,历来水系发达,货物多水陆运输,征收税费难度较大。清初泗州多将稽查设在渡口。乾隆十九年,泗州署在濉河口设立稽查关,后移驻虹县南关征收纳课,青阳关改驻濉河口。濉河口关在石家集距州衙五十里,上通河南,下达江苏,商船通津,故设关以查税。嘉道年间濉河关淤关撤。光绪五年任移驻青阳。

  稽查口在南门外濉汴分支由城西北至东南入淮处。夏秋水涨商船来往恐偷漏税,故设关。

  五、泗州盐关

  洪泽湖是淮北拨盐总汇,因水系发达,常有私盐贩运。旧制凤、淮等六处官盐船只也通过洪泽湖集散。泗州知州逐船监查验引放行。泗州州署移驻虹城后,知州刘作垣专司请令州同专司事。将关设在淮河南岸盱山下为前关,以头舖河为后关,查验盐船。其时泗州渡口多达26之多,查验工作十分繁重。

  六、马递

  马递即今邮递。泗州没有驿站,只有棚马五匹,传递紧要公文。乾隆二十三年,正阳关立淮河水志,令下游卅县添设要目站,飞报河院衙门,时泗州侨寓盱山,接递蒋翟壩计程六十里。乾隆四十二年,治移驻虹城,知州刘作垣以水报紧要,请拨马二匹于盱山安站。

  七、历任知州

  泗州知州一般为五品官,在州降格为从州(府辖)时,知州为从五品。清时,官员收入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编俸,一部分为养廉银。养廉银高于编俸,常常是编俸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明朝至清朝历任知州表

  年代 姓名 籍贯 出身 年代 姓名 籍贯 出身

  明洪武 王孟耀 监生 明永乐 童 谈 举人

  宣德 石 佩 南乐人 监生 成化 言 芳 邹平人 进士

  成化 娄 鑑 献县人 成化 许 弼

  成化 王嘉庆 四川嘉定 洪治 张 縭 平谷人

  洪治 汪应轸 山阴人 洪治 袁 淮

  嘉靖 桂 祥 汝阳人 举人 嘉靖 王宗户 太和人

  隆庆 张 镛 怀庆人 举人 隆庆 杨 化 永平人 举人

  万历 陈永直 浦州人 举人 万历 秘自谦 晋州人

  万历 浦朝柱 登州人 万历 王一右 黄冈人 举人

  万历 王 升 湖广人 举人 万历 会惟成 富阳人 举人

  万历 任 政 山西人 举人 万历 孙宏基 山东人 举人

  万历 包世杰 秀水人 举人 天启 王臣纪 靳州人 举人

  天启 张凤樨 鄞县人 进士 崇祯 王臣直 绛州人 进士

  崇祯 李希楧 解梁人 举人 崇祯 黄 景 峡江人 举人

  清顺治二年 席侧侍 河南人 生员 顺治三年 张鑑衡 洛阳人 举人

  顺治四年 景世英 辽东人 顺治五年 胡贞明 绍兴人

  顺治八年 薛时勉 辽东人 顺治十年 采徳芳 开州人 贡生

  顺治十二年 傅应万 辽东人 顺治十八年 范三俊 太谷人

  康熙二年 翁九鼎 福建人 举人 康熙三年 王之宥 辽东人

  康熙四年 张宏谟 辽东人 康熙五年 袁象乾 良乡人

  康熙八年 马 璣 大城人 进士 康熙十四年 魏三聘 辽东人

  康熙二十三年 莫之翰 湖广潜江 康熙三十九年 潘圣俞 绍兴人

  康熙四十三年 尚崇震 满洲正白旗 康熙四十七年 梅 健

  雍正 张文炳 绛州人 雍正十一年 汪文煜 上元人

  雍正十二年 郭兆通 雍正十三年 宁承谟

  乾隆元年 周 璠 成都县人 举人 乾隆二年 张耀增 景州人

  乾隆四年 李必翔 峡江人 乾隆五年 罗 仪 绍兴人 进士

  乾隆七年 叶 本 青浦人 乾隆十三年 祝 宜 嘉兴人

  乾隆十四年 陈幕楷 商州人 乾隆十六年 张 浩 嘉定人

  乾隆十六年 陈 韶 海盐人 举人 乾隆二十三年 苏尔通阿

  乾隆二十四年 王如玖 宛平人 乾隆二十五年 王 怀 直隶太仓州人 进士

  乾隆二十六年 德宁安 正白旗 乾隆二十七年 庄经会 武进人 进士

  乾隆三十年 陈大中 江阴人 乾隆三十四年 谢其炳 武昌人 贡生

  乾隆三十八年 张肇杨 莒州人 乾隆 郑 基 香山人

  乾隆四十年 孙 儒 宝坻人 乾隆四十二年 刘作垣 武威人

  乾隆四十三年 徐绍基 钱塘人 乾隆四十四年 甘 澍 崇善人

  乾隆四十五年 张佩芸 平定人 乾隆四十七年 赵其睿 肃宁人

  乾隆四十八年 富 祥 镶黄旗满洲人 乾隆 沈 芝 正黄旗

  乾隆四十九年 周云程 沭阳人 乾隆五十年 郑交泰 香山人

  乾隆五十一年 叶 蘭 榆林县人 举人 乾隆五十三年 陈三辰 萧山人

  乾隆 胡鹏云 高阳县人 进士 乾隆 博卿额

  乾隆五十四年 吕占建 德州人 举人 乾隆五十四年 述 源 阳湖人 举人

  乾隆五十五年 蔡必昌 宛平人 进士 乾隆 李邦定 湘潭人 举人

  乾隆五十六年 杨廷瑛 天津人 举人 嘉庆元年 郑裕国 举人

  嘉庆五年 罗绍政 中江人 举人 嘉庆 杨廷耀

  嘉庆 顾 浩 会稽人 监生 嘉庆 许鸿磐 济宁人 进士

  嘉庆 左 辅 阳湖人 进士 嘉庆二十年 李尧文 汉军人 举人

  嘉庆二十四年 袁士肃 榆林人 举人 道光元年 刘 珊 汉川人 进士

  道光 丰绅图 镶红旗 举人 道光 王毓芳 济东人 贡生

  道光 张凤翔 天津人 监生 道光 赵 梅 上海人 监生

  道光 王思植 宛平人 贡生 道光 刘耀椿 安丘人 进士

  道光 张应云 陈州人 进士 咸丰 李承恩 济宁人 监生

  咸丰 汤敏忠 大兴人 举人 咸丰 裘宝善

  咸丰 承 款 宛平人 举人 咸丰 赵季辅 镇平人 监生

  咸丰 郑 沅 大兴人 举人 咸丰 李荫堂 武邑人 附生

  同治 黄祺年 青镇人 举人 同治 贺绪潘 黄平人 癝生

  同治 钟 泰 正黄旗 举人 同治 彭嘉玉 善化人 附生

  同治 知 开 新化人 举人 同治 陈德明 阳湖人 监生

  同治 陈士绶 临桂人 举人 同治 王希会 长葛人 附贡

  同治 朱锡杰 博白人 附贡 光绪 胡志章 钟祥人 优贡

  光绪 懋 勳 松滋人 光绪 李祖福 涿州人 监生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