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家的老头老太

时间:2022/3/28 作者: 赵王 热度: 77943
  江南小村庄的魅力,在于依山傍水,尤其雨后绕过山腰处,那一缕白纱般的浮云,让观者萌生一种洗涤心灵后的畅快感。踢踏在乡间小路上,唱着歌谣,回忆着过往……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的一对老头老太,熬过了小日本进村,见证了建国大业,盼到了改革开放,也享受到了新社会的美好,盲婚哑嫁绑在了一起,一眨眼忽已风烛残年,子孙满堂。

  想当初老头还是年轻小伙的时候,也是国企一正式职工,供养一家4个娃却也分外艰难,一次车间事故,削去了三根手指,便退养在家里忙忙农务,靠着国家发放的退休金,用玉米糊糊拉扯大了4个孩子。孩子们算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那个年代的农村还是不富裕,老大便跟着师傅们外出学习泥水浇筑手艺,老二响应号召参军,剩下两个小妹妹在家帮衬着家务,在附近砖瓦厂挣点嫁妆。老人松了口气,日子总算缓过来了,老人爱吃鱼爱吃肉,蔬菜只挑一筷子。

  渐渐的,孙子辈也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嘎嘣出地面。老大成了工地项目经理,孩子的事情忙不开,老人一手拖着小姐姐,一手抱着家里的宝贝孙子,风尘仆仆回了老家,这个沉寂下来的小院又开始闹哄哄起来。退伍后老二在外地落户办厂,逢年过节回家一趟。两个女儿离得近,偶尔也把孩子送过来。老人渐渐觉得有点力不从心,拿了长木棍,到家门前的池塘里像赶小鸭子一样把这群已经泡得发白的熊孩子从水里撵出来。晚上,老太带着孩子们坐在院里的凉塌上,摇着蒲扇,吃着门前溪水镇过的西瓜纳凉看星星,时不时帮身边的熊娃子怕打下蚊子,絮叨些灾荒那些年吃过的苦,老人嘴角泛起淡淡的弧度。

  很快,熊孩子们一个个关进了学校,老太开始她的长征路,走上几里地给宿读的孩子们送炸鸡腿。孩子怯懦,老太常常在教室门口一站一节课,然后匆匆赶回家给老头做饭。老太总会变着法儿的搜罗好东西,给小娃娃们美餐一顿:什么油炸丝瓜花、爆炒螺蛳、红烧肉等等。如此这般,小娃娃也给喂成了大娃娃,就是嘴刁得不行,经常打电话吐槽学校里的伙食,老人笑出了满脸的皱纹。娃娃考上了大学,老太兜着一袋子零嘴满村子转悠,扒着老姐妹们感慨小娃娃也有出息啦,顺手给老姐妹儿家的小皮猴们塞几块糖果糕点,一个村子逛下来已是日落西山,误了晚餐,挨了老头子的数落。

  那时节,田里还种着稻谷,家家户户依然要忙耕作,如今环顾稻田,大部分田地已转租出去,改作了大棚,种些市场上稀缺的瓜果蔬菜。也是,改革开放以后,该打工的打工,该做生意的做生意,村子里除了逢年过节,都是老人守着孩子,间或鸡鸭鱼鹅相伴了。也得感慨一句,村里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式小洋房如雨后春笋般一茬茬得冒出尖,且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日新月异,不无赞叹劳动创造的物质生活是如此迷人。可是,多少年后,我最怀念的还是那池塘边一丛丛细竹影印下的明瓦粉墙,有我们家老头老太带着满院子撒欢。

  老头老太守着我们心底牵挂的小院子,小辈们也开始踏入社会,谈恋爱,结婚。渐渐的不那么经常给老人打电话了,老人开始分外珍惜过年过节。扛不住岁月的侵蚀,老头得了老年痴呆,一次不小心掉进了门前的池塘,幸亏旁边有人捞得快,老头还乐乐得说“真要有点事,孩子们今天就能坐飞机赶回来”。

  老太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去了日思夜想的北京,老人们对北京有一种近乎执念的膜拜。吃了烤鸭,逛了故宫,老太回来骄傲得说“看那天安门广场上,就没见第二个年纪比我大的人!”“咱们村,这老头那老太,有谁去过北京?!”后来,农村开始拆迁危房,老太住了一辈子的沙墙屋也拆掉了,连同老太的精气神,老太老了……老了……老了……
赞(2)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