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山水密祉(一)

时间:2022/3/11 作者: 鱼翔 热度: 103079
  一

  密祉旅游小镇境内的太极顶风景名胜区,面积25。63平方公里,因形似易像太极图而得名。古人有诗:“四面群山,撮起空中妙境,一方极顶,锁住天外雄风;柱立乾坤,八面江山收眼底,峰凌霄汉,四时花鸟畅幽情。”说的就是太极顶是以横断山脉、哀牢山脉复合而生,形成十三峰分脉,九溪水汇流,以水称奇,因峰冠雄,以丰富的山、水、林为特色,以雄、险、秀、幽、奇而著称,以剥蚀构造地貌零星孤山顶地质景观为特征,以南诏开国帝王蒙细奴逻避难牧耕之地,以启于秦末汉初,建于唐,继于宋元,盛于明清,鼎盛至今的21座石结构的寺庙、宫庵集“儒、释、道”三教同源,佛光花明、灵应昭然的道山佛地,虽无僧尼云集,但朝山礼佛者络绎不绝,成为历史文化内涵厚重,自然景观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的“妙香佛地、古滇瑰宝”,云南省级风景名胜生态旅游景区。

  旅游太极顶的旅游公路从镇政府所在地“大寺街”直达山脚的生态停车场。从停车场到太极峰顶2千余阶的石砌游道,是用密祉特产的红砂石打制成石条支砌,一阶一阶衔接起来,原始朴实,与山势蜿蜒一体。清鲜的空气,清凉的雾气浓重地笼罩着道路,滋润着蓬勃的青草,鲜绿的青苔,蹉跎的古树。行走在栈道上面,虽然在攀爬,但攀爬在那份幽静与安适中,让我如行走在仙道之上飘飘欲仙,十分惬意。

  经过几个平台2千多级石阶,就到了“最高地位最耸山”的太极峰巅,太极峰是太极顶最高峰,海拔3061.4米,峰似玉笔,状如莲花,峰巅危崖绝壁,巍峨奇秀,遍布巨石。其间一偶缓坡之地则成了歌场,每年正月初七日朝山盛会,来自弥渡、南涧、巍山的汉族、彝族、白族等朝山者聚集太极顶,“打歌”、“玩灯”、“霸王鞭”,在热歌劲舞中祈求来年的幸福和平安。几条蜿蜒的小径,穿行其间,或进殿宇、或登怪石、或临峭崖、或见佳泉,景物变化多端。21座庙宇宫观镶嵌于怪石嶙峋间,悬崖峭壁上。其间,在一三面悬空的巨崖上有一石阁名“转石阁”。站在转石阁外围2尺见边的转道上,从箐底呼啸而上的烈风咆哮着、撕扯着,让我产生一种似要被抛下万丈深渊万劫不复的恐惧感,又似要把我送上九天揽月的刺激感,用词语形容这种感觉就是心惊胆战的“惊险!”到底有多险?俯首下望,身边是突兀下落的深壑,深壑有多深,听听那深壑中狂风撕裂筋骨的叫唤,深得叫人毛骨悚然!只感觉头晕目眩,上下摇晃不已,左右颠簸不停,好似万丈悬崖直落脚下,稍不留意就会跌得粉身碎骨,禁不住惊叫:险!仰首云端,烈风呼啸着从崖壁直立而上,摩擦着蓝天,撕扯着云团,此时方知“高处不胜寒”,寒得令人胆寒,禁不住惊叫:险!传说当年南诏开国帝王细奴逻被仇家追杀,就是躲在转石阁逃过一劫,尔后开创了南诏帝国伟业。从此以后,就留下了在转石阁转上三圈,可祛灾除病增寿的传说。于是这里便有了一道民俗风景,带着虔诚之心的善男信女来到砖石阁上,许上心愿,便把用纸剪好的一叠叠“纸钱”撒向天空,这些“纸钱”在劲风的催动下飞舞着,越舞越高,飞离“妙香佛地”“古滇瑰宝”,带走疾病痛苦忧愁,留下健康幸福快乐。如今,为了安全,转道四周都安装了护栏,现在在转石阁转圈,已经少了让人毛骨悚然的恐惧感,但让人胆战心惊的刺激感依旧。这就是太极顶转石阁,这就是转石阁惊心动魄的风光。走遍神州大地,很难见过这样震撼人的风景。

  庙宇宫庵,多为石室、石阁。神仙佛像,也是由石头雕凿而成,这些石雕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塑艺术,虽不知确切年代,但从雕刻的法式看,估计至迟也是明代的雕塑。悬崖峭壁上,庙宇宫观间,还有不少历代名人学士的题刻、题联,内涵深邃,外延丰富,字体各异,古朴典雅,驻脚观赏,百读不厌,百看不烦。这也许就是太极顶所独有的神韵与魅力。

  登上峰顶,站在海拔3061。4米的太极峰之巅的“睹光台”上,真切地感受到天地之高远,宇宙之无穷。众山在脚下,云层在脚下,蓝天白云伸手可及。远处无垠的田畴阡陌画图般展现在的眼前,任尽情欣赏。连绵起伏的群峦,随着云层的移动,仿佛海浪般翻滚,又像群马驰聘奔腾,溅起流动的律韵,如诗如乐一般。密祉坝里的那些青砖灰瓦白墙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犹抱琵琶半遮面”,恰如初见世面的农家妹子,欲展靓丽姿色,却又有几分娇羞。袅袅升起的炊烟,在夕阳影里轻飘慢散,织结着新时代密祉旅游小镇新农村新农民新的期许与愿景。

  夕阳西下,远眺苍山,皑皑白雪,恢宏壮观,近看东坡,是一幅“月上树梢头”的天然画幅,西看则是日落群峰万道绮丽彩霞。自古以来,众多“朝山礼佛者于五更之前陟此山”。为的就是看太极日出的绮丽风观。诗云:最高地位最耸山,遥视东方凭石栏,此时天地都成赤,天宫红炉又炼丹,试问宇宙何造化,一粒丸珠走天盘。说的就是太极日出时幻化无穷的美景。

  沿蜿蜒石阶小径西北下,只见一面高耸的陡石壁,刻有“竹扫清尘”四字,背靠石壁就是建于唐南诏早期的石砌“竹扫寺”,是为仙人聚会之地。清康熙《蒙化府志》“竹扫寺,在郡城(今巍山县城)东南七十里,名太极,登顶可望数百里,洞内有石佛,岁旱则蒙人到之,祷应即还。”内有一块岩石,上有“至诚感神”石刻。岩石下面,摆满朝山祈福者供奉的三牲祭品。面对“至诚感神”,我有一种欲与神仙对话的冲动。

  沿蜿蜒石阶小径东下,则是“奇树林”。一眼望去,都是保留完好的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自然林风貌,树干上、树枝上挂满“树胡子”(青苔),随风飘舞,让人遐想连连。树形奇特怪异,“仙人床树”、“庆门树”、“荡秋千树”、“龙主树”、“太子树”、“孔雀树”等自然树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漫步其间,呼吸着略带腐质气味的清新空气,看一眼参天刺栗木上栖息着的野雉,株株黄梨树上嬉戏的山莺,偶尔听到一两声它们叫声,颇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趣。极目远眺,太极十三峰南北走向错落有致,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到处峰秀林翠、鸟语花香。

  高山密林中,次生林中的高山栎、野八角、栲树、青风、银合欢、牛筋巴、山白杨、羊蹄甲等树呈现出一圈圈、一片片、一簇簇的红叶,红得火艳,漫山遍野绚丽多彩,犹如一位大画师打翻了调色盘。装点得“古滇瑰宝”太极顶美丽生辉!

  “奇树林”下方,是“杜鹃花海”。 太极山杜鹃隐于3000米海拔高山,形形色色,或与春花相依,或与夏红相伴,或与秋色相艳,或与冬雪相映。有的枝高若树,叶大如手掌,盛开时花如伞盖,有的却枝形矮小,叶似瓜子,几近匍匐于地表。其中,长叶凸尖杜鹃、大白杜鹃、亮毛杜鹃、露珠杜鹃、厚叶杜鹃珍稀至极,称之为“杜鹃祖先”。还有亮毛、粗柄、厚叶、云南露等为珍稀濒危品种。但它们都是一样艳丽、饱满,透着动人的光泽;都是一样烂漫、璀璨,散发着活力与热情。

  一片连着一片的杜鹃丛林,枝干高过人们的头顶,并且茂密如篱,若想进入林中,却难寻容身之隙。枝干尾段便是密集的花朵,犹如粉红的紫薇,透过镜头看去又状如牡丹,大红中透着粉红,连成一片便是姹紫嫣红,婀娜芳菲。可以说每一朵都艳得水灵,艳得丰润。什么国色天香,什么妩媚妖艳,此时此刻让我怦然心动的,是这种杜鹃群落的端庄大气,是这种高山花仙的卓绝风姿。杜鹃花能将山岳映红,以往听起来总感到带有诗的夸张,当我置身太极山的杜鹃花海,就再也不认为那是一种诗意的渲染,文人的联想。这里的杜鹃,将太极山岭铺成了红色,铺成了花的海洋。即使是鲜花如潮的公园和节日的广场,也无法与这里的杜鹃花海相媲美。

  观赏太极山的杜鹃花海,让我不但领略了大自然的一种壮美奇观,还感受到了什么是尊严之美、惊艳之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