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看大班戏

时间:2022/3/10 作者: 南山2020 热度: 94173
  小时候,大人们把看琼剧叫做“看大班”或“看大班戏”,我至今都弄不清“大班”是什么意思,可能是指人数多的意思吧。在那个年代,我们乡下非常闭塞,缺少娱乐生活,能看到电影和琼剧是村民们最大的娱乐享受。电影队一般二三个人可以搞平,但琼剧团人数要多得多,至少要数十人以上。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很多琼剧团经常来我们大队演出,有时一个月来几趟,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建华山大队出了名。1958年,担任大队总支书记的符和友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建华山大队成了远近知名的先进单位。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大队对他们的招待都很好,他们跟大队总支书记符和友的关系都很不错,符和友书记也是一个琼剧迷。

  后来大人告诉我,广东省琼剧院的一团、二团都多次来我们这里演出,这些都是相当有名的琼剧团,一般小的地方很难请到他们。琼剧著名演员林道修、红梅、陈华、王英容等多次光顾光顾我们大队。各个县的琼剧团就更不用说了。

  那个时候我还小,根本就不晓得什么叫琼剧,我喜欢他们到这里来演出的原因,主要是凑热闹。另外,在演出那天,如果母亲高兴的话,也会给我一毛几分钱到戏场里买零食吃。那时,剧场里买食的摊位很多,从一分钱的糖果到几毛钱的鸡肉都有,人们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看戏,戏场里象是一个热闹的市场。

  后来多次看戏,我也慢慢地晓得了琼剧是啥东西。我们这里叫琼剧为“大班戏”,如果大人们说“今晚要做大班戏啦!”那就是说今晚要演琼剧了。大人们还将剧团称为“戏班”,戏班里有“冲脚”、“旦脚”,还有“杂脚”等角色。如陈华就是著名的“冲脚”,他在琼剧【张文秀】演张文秀,在【梁山伯祝英台】演梁山伯,红梅和王英容是“旦脚”,林道修是个全才,什么角色都可以演,他的特长是男扮女装,他演的【春香莲】最有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杂脚”,他们的演出常常引起人们捧肚大笑。当时海南有广东琼剧院一团、二团,此外还有海口、文昌、定安、琼山等琼剧团。自治州那里好象没有什么琼剧团。一团和二团是大团,著名琼剧演员红梅、道修、陈华都在那里。

  有一年【记不清哪一年了】夏天,我们大队来了“大团”【高档次的琼剧团】,广东省琼剧院一团的,听说林道修红梅都来了,要在我们这里演三天,在大队墙壁上贴的大红广告上写得清清楚楚。我们看了都高兴极了。

  中午,我们便結伙到大队去看戏班。那里都聚满了人,男女老少都有,都是来看剧团的。当我们去的时候,剧团已经来了,有两辆大卡车,装了满满的两卡车的人和道具。“大团”和一般小剧团的气派就不一样。在他们到来之前,大队早已派人把幼儿园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男演员就在走廊上过夜,他们在栏杆上架上了几块木板,就搭成了简单的铺。女演员则睡在幼儿园的大房子里面。

  下午,大队杀了一头猪,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来犒劳演员们,那时物质缺乏,要搞好菜好酒很不容易,杀一头猪是最高等级的招待了。但不给他们酒喝,怕影响他们晚上的演出。

  天还没黑,剧团的锣鼓就“咚彰咚彰彰”地响了起,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搞得人们的心里都乱乱的。我半碗饭还没有拔完,就迫不及待地要走,因为伙伴们早就等待在门外了。

  当我们赶往戏场的时候,戏台早已经搭好了,锣鼓声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戏场四周已经给围上了帷幕,场里场外都有民兵看守,维持戏场秩序。看戏的人要凭票进场,票分三等,一等是超等,三毛钱,位置最好,二等是对号,两毛钱,位置也不错,最差的是普通票,一毛钱,位置当然是最后的了,没有座位,只能站着看。看琼剧我们从来不买票,因为一毛钱在当时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能买很多吃的东西。我们很机灵,常常乘人不备的时候就钻进了戏场。这不,今天我们乘人多的时候,同样的就走进了戏场。

  壮观的夜景,令人心醉!高不可测的黑色天幕上,繁星无数,星星点点,如磷火闪闪。戏场里,华灯初上,亮如白昼,人流如潮,激烈的争论声,打破了朗朗夜空的寂静。

  戏还没开演,我就钻进后台去看演员们化妆,只见十多位演员一字儿排在化妆台上化妆。人们指指点点,“这个是红梅,”“那个是道修。”我对这些都没感兴趣,我当时连道修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过了好长时间,帷幕在一阵暴风雨般的锣鼓声中拉开了,人们翘头以盼的大戏终于开场了。我连忙离开了后台,走进了前台,只见戏台里人山人海,黑麻麻的一片,好位置都给人占了,我只能挤在人群中间,连戏台都看得不太清楚。后来,我用力往前挤,终于冲到了戏台的最前沿。我不知道今天演什么节目,我只想图个热闹。

  一阵锣鼓响后,演员终于亮相了。“冲脚”踏着“咚咚嗝,咚咚嗝-----”的节奏迈着方步走到了前台,在后台传来悠扬尖利的“嗳----约----”的声中,“旦脚”随后挪动着莲花碎步也跟了上来,两个人提袍拉裙抛袖扬眉瞪眼的晙间,“当”的一声,并肩亮相造型,接着两个人就“伊伊呀呀”地唱了起里。

  我不知道他俩在唱什么,也不想知道,但我总觉得比电影里的场面差劲多了,电影里打仗的场面多刺激,多打动人心。

  后来我长大了,慢慢的对琼剧有了感情,因为它毕竟是海南乡土文化的一种传承。几十年来,我自己也在学唱一些海南戏,至今,我还经常唱【十八相送】的“送弟出,杭州城----”,【楼台会】的“听英台,她把心话对我诉-----”,【偷包袱】的“幸得睡醒捉着贼----”等等。

  在海南传承了几百年的琼剧,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就逐渐衰落了下来。如今,只有在乡村的节日婚庆、庙会祭祖之时,人们才能看到它们的芳踪。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