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天生桥散记(一)

时间:2021/4/16 作者: 鱼翔 热度: 428150
  “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桥”的天生桥在距弥渡县城东约4公里处的天桥山峡谷中,桥高30米,宽17米,桥孔直径7米,桥身长21米。是弥渡最早升起炊烟的地方之一,见证了“六诏咽喉,古滇西粮仓”的辉煌之景。往事如风,天生桥已成为岁月的文化化石,如今的避暑休闲胜地,目光所及,心海翻腾。

  石刻

  清雍正十二年(1734),首任大理府弥渡通判屈学洙作《天生桥赋》赞天生桥“罗星峰于危磴,驾天路于层峦;破鸿蒙而开一窍,烹顽砾而补半天。灵钟翠巘,冠绝全滇。”赞誉天生桥“天下无双境,人间第一桥”。天生桥遂成为名闻遐迩的一方名胜。

  弥渡先民依高临险,攀崖凿壁,至民国初,在东西石壁上建成了“观音殿、玉皇阁、三教阁、老君殿、药王庙、春秋楼”等五阁四殿,一庙一楼,构成儒、释、道合一的格局。形成了“庐从天地成奇构,窍发乾坤泻巨川,路曲偏随春树绕,寺稀端籍暮云连”的绝妙佳境,神山佛地,像一块磁石,吸引无数文人雅士前来揽胜。

  石头刻文,不朽的是历史。来此求神拜佛许愿、修兰亭禊事的官家、文人墨客雅士,自然刻石留记,既勉励自我,又昭示后人。

  从登入西峙壁的第一步,石壁上的石刻扑面而来。石刻“浩气长空”古朴厚重,异常醒目。伫立凝思,我的耳畔回响起钎钻凿石之声,在山谷中回旋不已。众多的石刻,有的石刻留有题字者的名字,有的石刻上题字者的名字模糊不清,不过,它们都是文人墨客雅士们精心传世的作品。石刻题名者虽多为晚清之士,但都呈现出浓浓书法意蕴,豪放情怀,至美境界,成为天生桥的一大人文景观。

  天生桥摩崖石刻20方,有碑记,有诗刻,有题额,还有布告,内容不一而足。一路行,一路石刻,一路欣赏。欣赏“幽趣天成”的书法意蕴,品味“世外桃源”的独特意境,感受“人间天上”的不同凡俗,玩味“势如点头”的奇石佳趣,领略“高出云表”的挺拔巍峨,吸纳“正气冲霄”之豪放情怀,体验“曲径通幽”的景随步异。刻于1838年4月的《弥渡府张示》,是一个禁止周围群众到景区内采石的官府布告:“弥阳胜景,首著天桥;桥内打石,地震山摇;勿许贪利,妄动丝毫;如违准禀,重责不饶”。 就32个字,让人惊叹古人浓烈的环保意识。

  最有诗情画意的是玉皇阁左侧石壁之诗赋石刻。1885年6月,弥渡大旱,广东人陈乔崧任弥渡通判,遂率弥邑举人黄玉书、归里武官杨安一行,到天生桥龙王庙祈祷求雨而得雨。7月10日,陈乔崧一行至天生桥还愿,游览之余并作诗酒酬唱之雅集。陈乔崧吟哦道:“不须斧凿也天然,造化何必万象悬。玉蝀岂真存胜境,银涛或尚许名川。闼排凤岭峰青送,窗列螺山嶂翠连。乘兴相携来一访,芒鞋踏破白云巅”。黄玉书即和之曰:“百尺虹飞势突然,两岸相伴不相悬。庐从天地成奇构,窍发乾坤泻巨川。路曲偏随春树绕,寺稀端籍暮云连。翘瞻五老长生聚,醉欲乘风到绝巅”。诗人虽是即兴所赋,但古人心境雅趣,文采风流,天生桥的鬼斧神工之杰作,跃然于诗中,令人羡慕神往不已。
赞(2)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