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读书,除了成天在学校听老师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以外,放学回家后也是除了吃饭睡觉外,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和补习以及特长兴趣的培训学习。
而在我的记忆中,我自己在读小学一二三年级的时候,每天除了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之外,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就再也没有做过什么家庭作业了。每一天的放学回到家放学书包不是找几个自己的小朋友玩耍捉迷藏,就是以竹杆为马,骑着竹杆一面吆喝着一面狂跑在空旷的地方。自己最大的兴趣和爱好就是收集烟盒纸,然后将烟盒纸做成三尖角后,拿去与自己的同学朋友们一起打烟盒,赢了后走路趾高气扬挺着胸膛,回到家里半夜做梦都在微笑,输了之后没精打采。就是上课时候都在想放学后如果再去哪个地方捡上一些烟盒那就好了。特别是如果能够捡到几个诸如大前门、中华牌牡丹牌的名牌烟盒,就可以用一个这些名牌烟盒去抵十个一角三一包太阳牌香烟的烟盒了。那个高兴的感觉真是无法言喻。因为用高级烟盒去与对方的低挡烟盒匹克,特别是那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牌烟的烟盒,那就可以用一个大前门的烟盒抵他二三十个了。
所以,那里会去做什么家庭作业这样的劳什子事喔。真的是从来都没有作过家庭作业,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自己的同学和小朋友去做什么家庭作业事。
然而,话虽如此,与现在的孩子们相比较虽然没有家庭作业。但是当时儿时的我们这一代有一点特别的事,是现在的孩子们从来都没有体会与做过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那就是每一年的收获小春作物继而栽插大春作物的半个月农忙假。
据我所知道的,那个年代到了每一年的五月中旬左右的时间,每一所小学都会放农忙假,家在农村的孩子,放了假之后回到家里,就主动去帮助大人们干农活。如果大人们在干收割麦子或者是胡豆豌豆之类的农作物,小孩们则一起帮助大人挑运农作物到生产队的晒场。也有一二年级的小女孩因为太小的原因,则跟在收割麦子胡豆豌豆的大人身后捡拾麦蕙胡豆豌豆之类的东西。当然,捡拾到的麦蕙和胡豆豌豆之类的东西肯定是生产队集体的利益,而生产队对每一个小学生捡来交到生产队保管室麦蕙胡豆豌豆,都要称重量后进行登记,然后按照十五斤至二十斤折算成一个成人劳动力一天的工分。所以一到了农忙假,家在农村的学生家长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放假回来帮助自己干那些捡拾麦蕙胡豆豌豆之类的农活,因为可以多一个人多挣一点工分。
而对于那些家在街上或是单位不在农村的小学生,到了放农忙假的时候,照样要去帮助农民干那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也就是去捡拾麦蕙胡豆豌豆。虽然生产队不会给记工分,但是要将捡拾到的那些粮食作物称了重量交给生产队后,由生产队出具收条,然后在农忙假结束后将生产队出具的收条交到学校班主任那里。班主任会在班会上对捡拾麦蕙胡豆豌豆之类的东西多的学生进行表扬,有时候还会发给奖状。得到奖状的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开心和幸福。
我也得到过一次这样的奖状,那是我在读小学二年级放农忙假的时候得到的。
记得那是一九六五年的五月农忙假期中,当时的我在读一年级。放假后,我每一天都是急急忙忙地吃过早饭后,就拿着一个很大的洗脸瓷盆一个人跑到我读书的方家小学操场上,蹲在地上捡拾前一天生产队晒粮食作物时掉落在学校操场上的胡豆豌豆和小麦粒。半天下来,捡拾得多的时候我会捡拾到满满的一瓷盆豌豆胡豆,足足十三四斤,少的时候也就捡拾到半瓷盆。
我现在依然记得,那时候每当自己将捡拾到的胡豆豌豆和麦子鼓着劲端到生产队的办公室去称了重量,得到保管室的保管员签名字写的“收到刘红交来的胡豆豌豆xx斤”收条时,心里那个高兴劲甭提有多么高兴了,走起路来都是屁颠屁颠的。
有一次,我拿着生产队保管员写的收条回到我姑姑的方家中学语文教研室(当时我跟着姑姑生活),办公室的一个语文老师对我说:“刘红,你看你捡了半天,就得到一张二指宽的收条,你如果把捡拾到的胡豆豌豆拿回来去伙食团叫朱师傅整成油酥豌豆胡豆,吃起来香喷喷的,比你这张收条安逸得多!”。
我不知道那个老师是在逗我,因此听了之后两只眼睛鼓得特圆,气不打一处来唬色唬气地回答说:“你乱说,我们老师说捡拾的胡豆豌豆和麦蕙都是生产队的,生产队的东西是公家的!公家的东西是绝不能够拿去整油酥豌豆的!”。
听了我说的话后,几个老师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还有一次是我在学校操场上捡拾了半天后,瓷盆已经满满的了。这时候旁边一个姓刘的高年级学生走过来说:“刘红,你捡了那么多,反正你又不会拿去折算成公分。你把它给我,我拿去称了重量得一点工分好不好!”。
我听之后非常认真地告诉她说:“我们班主任说捡拾到的这些粮食,都必须由自己交到生产队保管室,不然就是坏行为!”。
那个姓刘的高年级学生看了我一眼,然后说了一句:“没有见过你这么听不懂话一个古板娃娃!”。
岁月沧桑渐行渐远,几十年的时间已如云烟一般消弭于无形的过去了。但是儿童时候的农忙假给我的印象却嵌刻在了我的心底里最深处。还有那班主任老师告诫的公家的东西绝不能够据为己有的话,亦如一条抹不去的深深的烙印一般印记在了我的骨髓里,永远永远都无法忘记。
在我看来,我想,一个人的德育教育,单单的仅仅是去背诵一些警言警句是不可能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的。他必须是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慢慢地侵染和通过不断的一点一点的陶冶下,才会深深的融入到一个人的灵魂深处,自然的保留下来直到永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