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以前的安新县老十字街是当时县城里唯一的一个十字路口,别看这里的道路最宽处不过七八米,不知道什么时候铺筑的柏油路面也是坑坑洼洼,更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但这里却是县城里最重要、最繁华的交通要道,无论南来北往的车辆或者行人,都必须要经过这里。安新县城很小,如果站在十字路口中央四处远眺,东边的二商场、工商银行、浴池、粮食局、邮政局、城关第一小学、煤建公司和东关码头等等尽收眼底;西边的电影院、县政府、汽车站遥遥相望;南边的安新最长的跨河大桥依稀可见;北面的县招待所、安新一中、县医院极目可及。
十字街是县城最为繁华的地段和商业中心。十字街的东南角是一座灰褐色建筑的副食品商店,县城里的居民和乡下来的百姓大都会在这里采购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平日这人来人往,出出进进,是县城里最热闹的地方,如果到了年关的时候,这里就更会是另一番景象,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记得有一年过年,为了买到几斤猪肉,我一大早就去排队,那时候这里早就是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我那时候不过刚刚十几岁,哪里挤得过那些身高马大的成年人,看着别人都如愿以偿的买到了猪肉,我干着急没有办法,要不是后来我碰到了一位同学的父亲帮助我,恐怕我只能铩羽而归;西南角是红砖砌筑的新华书店,门面不是很大,门前高高矗立的“新华书店”四个红色大字格外惹人注目,与副食店截然不同的是,这里门可罗雀,人员稀少。我是这里的常客,尽管我一贫如洗,兜里没有多余的“银两”买书,但是我依然还是乐此不彼,记得我最喜欢的“欧阳海之歌”“雷锋”‘唐诗精选’这些书,就是在这里买的,这些费用也是我“省吃俭用”,从妈妈给我的零花钱里一分一分的积攒出来的。西北角是安新县最大的国营第一商场,商场灰色的建筑如同一个巨大的锐角占据着西北角马路两侧,我们上下学这里是必经之地,商场的每一扇窗户,橱窗里的每一件展品,甚至每一块砖瓦我们都了如指掌,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我们学习必备的笔墨纸张,衣服鞋帽无不出自这里。有一次,妈妈在这里给我买了一双白色回力鞋,那个年代,能穿上这种运动鞋的中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售货员阿姨羡慕的说,他的儿子非常渴望有这样的运动鞋,可是生活拮据,的确没有办法满足他的愿望,毕竟活着是最重要的。东北角是与街对面副食商店建筑风格近似的国营饭店,每到中午的时候,门前狭窄的空地上,都会被三三两两的自行车或者毛驴车、手推车摆满,出入饭店的人们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阵阵让人垂涎欲滴的饭菜香气,飘飘渺渺笼罩着半条街道,这里基本是我的禁足之地,偶尔会来这里买几个馒头或者包子,我只记得参军走之前,几个要好的铁哥们专门为我送行,才得以在这里了却了酒足饭饱的心愿。
那些年,我在一中上学,无论早出晚归,我都会年复一年的在十字街留下串串的足迹,不管春夏秋冬,我也会日复一日的在十字街掠过长长的身影。“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的春天,我会经常痴痴地站在十字街头的一隅,近看人来人往,远眺云卷云舒。任凭微风拂面柳絮飞,尽享槐花香气浸肺腑,期待着同学如约而至的身影,想念着朋友满面春风的笑靥。夏暑逾秋骄未尽,万物皇皇久焦窘的夏日,我会静静躲在街头路边杨柳绿茵下,怀揣几册心爱的书籍,手拿一根解暑的冰棍,心阅世界万千,细品人间冷暖,追寻着青春萌动的憧憬和五彩缤纷的梦想;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色中,我会一次次的徜徉于东街西路、南桥北城,观赏路边地摊中白的莲藕、绿的莲蓬、青的螃蟹、褐的菱角、红彤彤的高粱,黄橙橙的玉米,活蹦乱跳的鱼虾,叽叽喳喳的鸭鹅;聆听着卖糖稀大哥的可劲叫卖、卖瓜子大娘的大声吆喝、卖香烟小伙的热情招呼,分享着渔民、农民们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艰辛。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的寒冬岁末,车少人稀,街头清冷,我会和很多像我一样年龄的少年们那样,周末休息时间,借来双轮排子车,迈着沉重的步履,采购取暖的煤炭、过冬的白菜、限额的口粮,生活的艰苦和磨练,早熟了少年心智。
还记得,那一年仲夏,我们几十名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心怀青春梦想,高举着红旗,呼喊着口号,途径十字街头,列队走向林场,虽然迷茫无助,我们依然还是义无反顾。不会忘,那一年深冬,我们一百多名适龄青年,身穿绿色军装,肩负戎边重任,高唱“我参加解放军我穿上绿军装”,乘坐着解放牌敞篷汽车,缓缓驶过十字街头,欢送的锣鼓震耳欲聋,欢送的人流熙熙攘攘,从那一刻起,我们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领土完整、人民幸福平安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如今,安新县早已旧貌换新颜,高楼林立,马路纵横,一个崭新的县城拔地而起。老十字街虽然已经是新县城的边缘地带,这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书店、商场、饭店早就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建筑、宽阔的马路、迷人的广告、五彩的霓虹、震耳欲聋的音响,游人如织的市井,一派欣欣向荣的喜庆景象,但是,我内心深处,依然还是念着老十字街,想着老十字街。
啊,安新县的老十字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