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校长的观点是关于教育及人生观的简述:“比聪明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兴趣、价值观和人生观念。”尽管这种观念为人所熟识,但是精神科学的解释仍然新奇,曰:不同的学习过程形成不同的神经网络,从而决定不同的思考和行为习惯。当前的重复和再现知识的思维方式,制约着成长中的孩子的思维多元和灵活性质,如此模具一样生产出来的性命,必然缺乏生机和姿色。这是其一,而且,刘长铭校长的认识在普惠的使用上,更贴近现实的教育行为和具备更多的把柄便于操作,或者说不仅剥光了现行教育的华丽外衣,对更新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也提供着可以继续商榷的平台及课堂。
叶澜先生的文章,更是难以展开,因为其涵蓄的内容甚为丰富,以全球化及信息化的视角解构人类存在的当下:“个人意识时空,尤其是虚拟时空的质量”发生转变,从而影响个人的生存方式,以及交往、学习,空间与时间的分配皆产生变革,乃至于波及人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出现转型。这种解构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进一步的“建设”。文章的第二部分的是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
具有争议的黄仁宇,提供的是另外一种视角:大历史观。其中有些观点可以抽离出来,巩固我的既有三观,也从技术层面更新着自己观察事物及其发展的科技含量。
“人类历史之大块儿文章,以长远的距离视之,属于神学领域”,非人类的经验所能预料,更无所谓把握,做好相对的“中期”(也许仅仅是近期)的事业即可。这是我的世界观,或者说也有的宇宙观所衍生的部分根据,而对黄仁宇先生的观点尚无特别的疑窦,仅此表示敬意。诚如斯言,人类的整个历史只过万年上下,在宇宙的生命中过于纤小,况且宇宙的生命又是更巨硕事物中的极小部分;这是从空间的层面而言。
若以上的迷茫目光收敛一些,其意义毕现的是,寻找到近期(或中期)人类及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从两步看五十步,从五十步看百步,确凿也没有什么可笑的,我们存着共同的命运,在近似轮回却上升的DNA形体上,一代代的翻滚旋转,旋转而翻滚。如此,这是否已经深陷传说的神秘主义的忖度?
这绝不是什么胡思乱想,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吧。于是,五月的鲜花之侧,整理这些八年前的思考。便听到窗外黄鹂的婉转鸣叫,看到大光明在整个世界缓缓的燃烧,知道犬儒主义、现实主义、理想主义的交织交流,这端梦幻,那般陶醉迷离。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