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曾经住过的大杂院

时间:2018/1/1 作者: 千海江 热度: 98569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刚从山沟里调到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政府办公室工作,没有住房,就和母亲租住在乌鲁木齐市天津南路附近的城乡结合部的大杂院里。

  这个大杂院地处乌鲁木齐市天津北路西侧的原二工乡二队,房东姓王,回族,院子里的人都称他“老王”。我和母亲租住“老王”家的房子是楼房的一楼,楼一共有两层。楼房面朝南,朝南方向有一大玻璃窗,晴天的房子里阳光非常充足。

  介绍我和母亲住在这个大杂院的曾经是新疆《老年康乐报》社的记者杨涛。他和妻儿一家三口就住在我和母亲居住的房子对面的两间平房里。

  院子中央有一个自来水龙头,院子里除了住在二楼的房东老王和住在对面平房的记者杨涛家里有自来水外,其余的住户都在院子中央的自来水龙头处接水。

  冬天,院子中央的那个自来水龙头被冻上了,放不出水,我和院子里住的其他住户只有到住在楼房对面平房的杨涛家里去接。有时,住在二楼的房东老王家没有水,他的妻子也下楼到记者杨涛家里去接。

  在“老王”家的院子里,租房户真可谓是干什么的都有,所从事的行业各有不同。除了我和杨涛是搞文字工作的以外,其余的就是买水果的、卖酱油醋的、开理发店的、搞建筑的,大都来自四川、山东、陕西、河南等地。

  院子里住得人虽然来自不同各方,但在一起住得时间长了,邻里之间,男女老幼,大到老人,小到孩子,关系处理的都很和睦,团结的像一大家子人。如果谁家有点为难事儿,都会主动出来帮忙。

  住在这里虽好,但就是没有厕所,上厕所要到天津路上的一个公厕去,白天还可以,晚上人家锁上门就没有办法了,因此不很方便。

  为了再搬一个既有厕所,又比较理想的地方,下班后,我又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大杂院,并让在老王家大杂院里认识的卖酱油醋的陕西老乡老董用三轮车帮忙搬了家。

  这个大杂院地处乌鲁木齐市天津北路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热力公司的东侧,距离房东老王家有公交车站一站多的路程。

  房东姓马,回族,会驾驶技术。他和妻子都有单位,因双方单位经济效益不景气而待岗。他们有一女儿,当时已是乌鲁木齐市第35小学3年级的学生,长得活泼可爱,对人也很有礼貌。房东一家3口全靠家里房子的每月租金生活,两口子对人很和善。我和母亲住在院子里的一间平房里。

  房东一家住在门面二层小楼上,二层小楼的东面是门对门的两排小平房。院子里所有住户房内均没有上下水和暖气,但院子里也有自来水龙头,因为地面干净,且维护好的缘故,这自来水龙头即使冬天也没有冻过。出了院子大门,就是一个大厕所。在这里居住,无论是倒脏水,还是上厕所都很方便。

  时间不长,开“小饭桌”食堂的朋友小高两口子也在我的介绍下搬到了这个院子,和我同母亲住的房子门对门。那年的冬天似乎很寒冷。当时还没有网络,不能上网,又不想看电视,晚上我便和小高经常喝瓶北京或红星“二锅头”。因为酒凉,小高很有办法,将酒倒在茶缸里,放在炉子通往火墙的铁皮烟筒上。时间不长,凉酒变得温热,喝下去竟像喝白开水一样,睡觉的时候,全身上下感觉是那样的温暖。

  住得时间长了,相互熟识了,马姓房东也请我到他们家里拉家常。一天,马姓房东让我和母亲搬到院子最里面的两间房子居住,租金一分不多收,我怕麻烦,谢绝了他的好意。母亲说:“不管搬到哪,住习惯了就好啦!搬哪哪好!”

  后来,单位分了房子,仍是在老王家大杂院里认识的卖酱油醋的陕西老乡老董用三轮车帮我搬的家。单位分的房子有暖气,搬家时,母亲将我们用的大铁炉子,烧剩的煤炭,以及母亲在一些建筑工地拾的架炉子的木柴全给了老袁,让他拉回家用。

  前时,我路过地处乌鲁木齐市天津北路的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热力公司东侧的我和母亲曾经居住过的大杂院附近,发现往昔的大杂院及附近的一些大杂院,已经全部没有了,变成了一条宽畅、平坦的“长春路”。我试图找到过去的这个大杂院的影子,但是没有,现在矗立着西北石油局的办公大楼。

  转眼10多年过去了,大杂院带给我和母亲温馨和感动让人难以忘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