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第十五“我执”相的领悟

时间:2017/12/27 作者: 刁文 热度: 84898
  那天,在网络上与诸多好友谈起了“我执”,众说纷纭。以下是吾那天的聊语回录,算是一个自我的一个小觉吧。因自己学识浅薄,肯定有许多偏见和纰漏,还望友人肯城指正,批之,且盼!

  问:“我执”究竟是什么?誰能跳出五行外而回窥自身?

  因为用五行域内的我去诠释“我执”是不能自洽圆说的。

  存在者论证存在本身的真实,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是离散型的,而不是收敛一致性的。因为存在者本体的不确定性,导致参照坐标系原点位置设置有所差异,因而就会得出不同形态的存在认知。

  个人觉得,许多时候,我们所谈及的“我执”,判定下来,都是在肯定自身某个先因是绝对真质的前提下,去同类比相言说其它的存在性属关系的正确与否。但,有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你那个先因就是绝对的“真”,而比较中的那个存在就是“执之谬”或“谬我执”呢?予与他人说“我执”的自身是否就是一个“我执”在线进行式呢?

  海德格尔的此在论述到最后所能得出的结论依然是通过周边的比较和认可来确定自身的存在。孤岛效应下的“我执”判定是不成立的,即使成立也只能是与我首先肯定的“先因”存在的比较推断。而广垠无边全样本空间下的“先因”谁人都无法获得绝对的肯定,你又怎么能判定与你不同自洽系的他,就处在“我执”范畴之内呢?

  “请放下‘我执’”这句话不能说不对,但就这句话本身而言,其实就是一个肯定句式的“我执”,这是在用自身以为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正确的“执念”前提下,来修正与己有异的言说。或许,对于禅修者来说,真正想要放下的应该是连“我执”这个概念都不存在,如若存在,便是没有真正的放下。空境之内无物无念,“我执” 又是何物何指?

  偏性是普遍存在,这是事实。没有偏性的人是无趣的。哲学思想家是独立带有偏性的,因为他看到了某一矢量上的关联存在质性,继而用自身的偏性创立出自我了断的新界,于“我执”中肯定思维视野中别样的发现,应该说是有独立思想的一个有趣,而不是无意。艺术家若是没有一点独特的偏性,其作品则毫无价值可言,枯燥且乏味。我们说,偏性创造了动态与静态彼此关照的美感。

  世人肯定是带有偏性的,倘若没有偏性就无病可言,而存世的人,皆为病之涌动携带体。换句话说,在同一个生命系统、生活圈内的一个人,倘若不带点“我执”之类的一点偏性,这个人必定是已死去或不存在的人。只要生命还在,“执”就不可能不存,要知道,世上没有完全彻底的中性之人。构造三千大千世界的基本粒子波都是一样的,正是因为有了偏性的“执”的存在,婆娑世界才会显得这般丰富多彩。也即是说,“执”造就了个体差异,个体差异造就了万般光影实存呈现。中庸无道,有道只是美丽的假说、暮人学。中庸只是一个幻影镜像,它所追求的八面十方不偏不倚理想境,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若是存在,定是伪君子假说。

  就上述而言,“我执”并不完全等同于“执迷不悟”。毕竟,所有的存在和它存在的属性,其根本都是有条件(自然约束、人为约束)限制的,他不能脱离实体而虚空无依存生。

  生存境、意识境、社会境,倘若都处在某一个相同的生命层圈之内,对于某些严重背离常理之外的,或许我们可以对某个违约的人说上一句“执迷不悟”这个词。但还是需要慎之又慎,因为稍不留意,我们自己正在“执迷”。我们国人熟悉的阶级斗争学说大概就是建立在此,它总是以“自我意识”为真理主导来强加于人,否则就会顺昌逆灭来个沉底根除。而天下怎么会“惟我独尊,唯我独存”呢?世上能永恒绵延下来的,或许只有那些彼此纠缠又分离的涌动生命,与他从未停止过的、带着偏性的游离世界。

  佛家是以“四圣谛”作为绝对真理来诠释“我执”现象发生,或偏或倚或离。但它果真就是完全彻底无漏的思想境嚒?个人觉得,觉悟固然重要,但知识面也很重要,否则,所得出的那个觉悟,没准只是一个低级的觉悟,或十分局促狭隘的觉悟不被当下自洽系普遍认可。知识是基础,尤其是对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新思想的了解和掌握,狭隘的、初浅的科学知识是不能武装自己的头脑,它是思想起源的根基。在此,也想说一句,除了聚焦思维外,或许我们还应该持有一点发散思维的必要。不要轻易否定某些存在的真实性,也不要轻易肯定某种存在必要性。关键的是你自己对此所涉及的诸多领域有多少了解。科学是发现,宗教是发明。某些发明会等同于发现,但某些发明并不完全等同发现。切莫把科学宗教化,也不要把宗教牵强附会比作科学的指南。二者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是有条件下的约束生成,继而得到某一自洽圆融;一个是无条件下的肯定,而后再采取各种收敛方法去趋近完成。所以二者切莫将混为一谈。科学是自洽域内的真在,而宗教是无限域下的假说真样。彼此的根基落点是完全不能苟同的。

  个人见解:科学=∑实证×数学,宗教=∑臆想×收敛

  对于存在和存在关系,科学是某一条件下的实证成立,就好比做一道数学题,无论誰去做,正确答案都是唯一指,而不是多重指。而宗教更多的是强调某一模糊的概念是真,至于求证,每一个实践个体皆存在差异,无法统一,于是就会有个体觉悟或醒悟一说。

  佛家的那个放下“我执”和中庸的“难得糊涂”相结合,在舍小我求大我利益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契约精神和科学层面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浑然,有暮气保身苟且之嫌,它是私己行为上的聪明小智慧语断,而不是大智慧上的应该。

  “我执”是什么?我还真的无法给予判定,在我的概念里没有“我执”这个概念存在。用一点浅薄的数学语言来说,低维低秩时空里的认知,无论时间矢量如何扩容膨胀,在高维高秩的时空上去观察,它依然是个零态势,没有扩容。换句话说,所谓的“我执”存在,在不同的思想维度里,有着各自不同的感知感觉,而这个感知感觉既实在又虚幻,无察时,有之;有察时,无之。就好像一个气泡,内部场的扭曲颤栗,造就了不同截体时间的延伸,而在外部、更高一级视野去观察,它自始自终就是一个气泡点集存在而已。

  “我执”其实就是指思想者在不同维度不同矩阵秩下,对于某一矢量下的一个跨越上的感知自我存在的偏性判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