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迷蒙缥缈的雨,加剧了这个冬天的寒冷。自昨日清晨,天气一改前几日的暖和,冷风再起,顿时让人感到冬的真切。而今日傍晚时分飘起的雨丝,彻底把整个小城带入冬的世界里。一天下来,蜷缩在小屋里,看球赛,改试卷,读新闻,练练字,时间久了便觉得有些困倦。于是,便出门去感受那冷雨。
连通住处和街道的是一条狭长而多弯的小巷,在昏黄路灯的笼罩下,湿漉漉的水泥板上也能浮泛起一点儿刺眼的亮光,有些黯淡。人家屋檐角参差错落下来的雨滴,打在窗棚上,声音粗脆响亮,震荡在整个巷道里;而落到地面上的雨滴,炸开出幽黯的水花,有些在灯光下还轻盈地跳跃着,似幻似真:两者相应和而为歌。这是一条雨巷,虽没有戴望舒的那条雨巷那般凄婉迷茫缠绵之美,但她的安静祥和寂寥也是十足的韵味。记得初次走进这小巷的时候,那是中午时分,但明显地感觉到这里的阴暗清冷,两排房子对立着,很近很近,抬头只是天空一线。我甚至可怜屋角的那一株绿,它如何能进行充足的光合作用,又怎么能吐出那一抹醉人的绿。但心里更纠结的是,往后的一段很长的日子,特别是夜里,走在这样的小道上,是不是感到几分害怕。时间长了,渐渐地感到这里并不是那么让人可怕的地方,因为有人在就是温暖。
雨夜里,添了许多寒冷;街道上,少了许多行人。这是小城里少有的一段直道,远远的,别人打着长灯,铺设在潮湿的马路上,几乎照到了尽头,只是雨雾弥漫,便多了几许朦胧。我把车速调得很慢,为的是感受着风也凄凄,雨也潇潇。凄风冷雨,长街细道,如此意境,几人能享,几时能看。不用早睡早起,不用害怕迟到,不用担心学生说你熬夜出了黑眼圈……此时便觉得是个自由人。不知不觉间,到了街道的尽头,十字路口处,还是那些闪烁不止不知疲倦的霓虹灯,桥边的夜宵摊人声渐歇,店铺也几乎都打烊了,只有一两家望得见的奶茶店里还有几人在闲聊。年少轻狂的岁月就如桥底下默默的流水,一去不复返,也不知归向何处。
冷雨越来越密,夜来的风也似乎更紧,吹得人清清醒醒。回来了,继续浏览着笔记本上的那一篇篇字迹或工整或歪斜或潦草的作文,那都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的作品,充满稚气与朝气。窗外还是滴滴答答的冷雨,突然想到读过的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他写的虽是惊蛰后的春雨,但料峭春寒之中的雨,还是伴着冷的意蕴,此夜的雨也是那样。“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冬日的雨从来就不滂滂沱沱哗哗而下,只是淅淅沥沥轻轻地飘,因而都是一种美感。当然了,你若能褪去内心的浮动,才能听得到那雨的音韵美。似乎每一个雨滴,就是一个诉说,一个传说,那些都是故事: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悸动人心,有的感恩叙怀,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曲折离奇,有的激荡回旋,有的虚无缥缈,有的回味无穷……听雨,非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更真切,更彻底,更丰富。
凭空写一个“雨”字,横竖点点滴滴,情和意就填满其中了。余光中说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仔细一想,还真能忆起许多雨中的点滴情景来。年少的时候,特别是夏季多雨的季节,最喜欢在屋檐下呆着看雨。那时住的是瓦房,每当大雨时,整个屋顶就是一曲混乱嘈杂的交响乐,最美的是一排排瓦槽泻下的水柱,像是一幕流动的水帘挂在屋前,一齐延伸到地面上,融进泥土里。房前的空地上成了水的乐园,向四周到处跃动着。而屋里早已是这里湿一张那里湿一块了,但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如今,老屋只剩下一小部分了,每次回家,都仔细端详着它渐渐苍老颓圮的容颜,一如父母亲的脸庞。
……
屋内,听听那冷雨,那是一种听觉上的美感;屋外,看看那冷雨,那是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且边听边看,感受那冷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