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毫不夸张可说是妇孺皆知。然有关木兰故里的争论至今都没有停止过,直至今日还有不下五个地方在争,其主张最为强烈的有商丘的虞城和武汉的黄陂。想西门庆这等十恶不赦的地痞都在你争我夺,花木兰——历史传说中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何等的正能量,没有争执反倒显得不正常。
有至友相约,携家眷一起到木兰故里去游玩。这里所言的木兰故里是武汉黄陂。查阅史料,清康熙《黄陂县志》有载:“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由于前些时暑热难当,时间一次次往后推,直到九月初秋风袭来,暑气稍退才成行。
9月2日,我们与之相会于武汉。聚6家,食之于酒楼,寝之于宾馆,安排无不精细。次日早晨,从武昌过二桥,走岱黄高速直到黄陂。从进入黄陂的那一刻起,无论是道路两旁的路牌,还是耸立前方的大型户外广告牌,扑面而来的都是“花木兰”。这头的木兰天池在招手,那边的木兰草原又张开双臂,还有木兰山,木兰湖......好一个木兰世界。其友给我们安排的是先游木兰天池,再览木兰草原的两日自驾游。
到木兰天池景区入口,已是上午10时许。这时太阳从云缝中钻出来,立刻便显露出秋老虎的威风,逼得我们这群人女的赶忙撑开遮阳伞,男的也戴上旅行帽。一行人通过检票口,便开始向天池竟发。
沿蜿蜒山道徐徐而行,一路树木葱郁,青苔斑驳。一阵徐风吹过,空气中交织着清新的大自然气息,有着苍松的清芬,古滕的质朴,山花的馥郁,泉水的清冽,沁入肺腑,让人一下子感觉清凉许多。穿行于十里峡谷,前面时而悬崖峭壁,人攀越在“龙脊石”的险峻之中;时而曲经通幽,抬望眼“大峡谷”峻秀无比。又时而溪流潺潺脚下,时而瀑布飞挂前川,真可谓十步一景,百步一绝,引得我们一群人频频举起手机拍个不停。大家一路惊呼,一路欢笑,反倒是将大汗淋漓,将气喘吁吁抛到脑后。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天池脚下。抬眼望去,数丈于高的大坝横卧在我们面前,大坝上的台阶有如天梯般从云中放下,不由得让人打几份寒颤。但有天池在上面招唤,我们也顾不得腰酸腿痛,一个个卯足劲攀爬了上去——
哇!木兰天池,我们来了。
眼前的天池,在群山环抱中,山色青黛,碧水如蓝。又山弄影碧水,水孕育青山,虽无天山天池之磅礴,但还真有九寨沟之韵味。相传这里是花木兰的外婆家,花木兰小时候常在此玩耍与习武。在我们争相摄影之际,迎面走来一中年山妇,带着山里人特有的精明,竭力向我们推介去“木兰外婆家”吃午饭:大锅柴禾饭,地道山里菜,且儿媳会烧一手好菜,说的我们都动了心。在带我们去“木兰外婆家”的路上,山妇还义务做起了导游,给我们讲了许多花木兰小时候在外婆家如何的与同龄女孩不同,如何舞枪弄棍的轶事。
时过正午。我们围坐在“木兰外婆家”台前搭起的吊脚架上,凭瞰远处山峦,低聆溪流潺潺,轻风带着山野清新迎面拂来,让人神清气爽,疲惫顿消。果然山里人能干,不一会,红烧天池鱼,黄焖土山鸡......一满桌菜就上齐了。虽说那色比城里酒楼烧出的着实差了那么一点,但那香、那味在城里则是如何也品尝不到的,令人满口生津,大快朵颐。饭后,我们又饮了会茶,才恋恋不舍下得山来。
待驱车到木兰草原,已是下午四时许。早在几天前,其友在网上已订好了一栋两层别墅,每层三间房,正好供我们寝居。
如果说木兰天池是丽于它的险峻,它的秀逸,那么木兰草原则是美在它的雄浑,它的质朴。绵绵群山之中的草原,中间镶嵌着一汪汪蓝宝石般的湖泊,四野散落着饱经风霜的蒙古包,格桑花开得热烈,马、羊悠闲于草原之上......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马奶酒飘香,马头琴悠扬的北方草原上。传说花木兰从军前常在此操戈跃马,纵横驰骋,便才有了后来的抗击强虏,屡建奇功。当日晚上,我们纵情于篝火晚会;次日早晨,我们行走于草原之上,细细品味秋日草原之韵味。
头枕双手,静静地躺在草原上,顾四野静寂祥和,望天空云卷云舒,天地间是如此的干静,清晰。又是一阵轻风吹过,如有魔法一般,让沉沦俗世太久的心顿时静安下来,让人领略到山野岁月静好。忽地,杨绛先生的一首《感言》从我脑际飘过: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后来才发现,人生最美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后来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此时此刻,我为杨绛先生的《感言》所触动。是啊,人的一生莫不是在行走之中,行走在山水之间,行走在天地之间。有时候,只是我们走的太急太快,太想得到前面太多的东西,以至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以至忘了初心。
行走原来也可以如此的丰盛。
这个道理,是木兰故里让我领悟到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