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甘为群众苦与乐

时间:2016/7/20 作者: 亲亲你 热度: 107583

  ——记西藏定结县萨尔乡郭庆村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巴桑次仁
  
  “有些人活着是为了自己,有些人活着是为了别人,而我甘为群众苦与乐”。这就是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巴桑次仁常说的一句话。为了践行他甘为群众苦与乐这一人生伟大的誓言,巴桑次仁用他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高原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凯歌。
  
  树立远大志向,立志造福于民
  
  1971年,巴桑次仁出生于日喀则定结县萨尔乡郭庆村,从小以放羊为生。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让他和父老乡亲饱受人生苦难,懂事而又得知人生艰辛和不易的巴桑次仁,立志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带领全村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过上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为了实现他人生这一宏伟目标,他开始听周围的人讲英雄人物及雷锋的先进事迹,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特别是雷锋同志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令他倍感鼓舞。
  
  从此以后,巴桑次仁就格外的关注村上的集体事业,热心关心周围群众的生活冷暖,谁家缺乏劳动力,他就去帮忙,谁家有人生病了,他想尽一切办法送往医院,并筹集资金帮助治疗,助人为乐已成为巴桑次仁日常做事的行为准则。由于他突出的表现和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风格受到了当地政府领导及群众的高度称赞和爱戴。1993年,年仅22岁的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隔仅一年,巴桑次仁又因突出贡献,光荣地荣升为村团支部书记,村委会成员。
  
  当上村团支部书记、村委会成员的巴桑次仁深受鼓舞,他更加坚定了为群众苦于乐的人生信条。从此,他严格地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地为群众服务,积极组织和带领村上共青团员给村里群众修桥、补路,帮助残疾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挑水、送柴、送食物,积极帮助群众共渡难关。郭庆村团支部各成员在巴桑次仁的带领下,成为了高原山村帮扶济困、助人为乐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他用生命践行自己的诺言
  
  2002年,年仅31岁的巴桑次仁又被当地政府及党组织委以重任,提拔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之初,村里生存环境及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土地贫瘠少雨,产量低的可怕,村里群众经济没有一点任何外来收入,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00元,全村95%的群众温饱难以解决,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那几年,我想死的心都有,家里最困难的时候,连一碗糌粑都拿不出来。”郭庆村一位老人泪流满面的告诉我。
  
  因为贫困村上一些人无所事事、打架斗殴、偷盗抢劫、好吃懒做、违法乱纪时有发生,搞的村里乌烟瘴气,让人痛心疾首。对此,巴桑次仁深感责任重大,如果不尽快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一个和谐幸福的新农村,他将会辜负党组织对他的信任和全村父老乡亲对他的期待。于是,他苦思冥想,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
  
  巴桑次仁通过冥思苦想、深思熟虑之后,结合村里的实际状况,从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出发,制定出了一整套切合实际,全面发展的远景规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巴桑次仁深刻的认识到,要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没有一支甘为群众苦与乐、无私奉献奔小康的“两委”班子和带头人是万万不行的。他首先从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入手,制定了一套村里领导政绩考核与奖励机制制度,经常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松散、工作不力的村领导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对那些屡教不改、不思进取的人员毫不留情地开除村领导班子队伍,对思想上先进,工作态度上积极努力上进的共青团员吸收进了村领导班子建设队伍,这样就形成了一支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无私奉献、甘为群众服务的村领导班子及带头人。
  
  村领导班子的建设,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步徒,在他的带领下,村领导班子先后想法设法跑项目、筹资金,克服一切难以克服的困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村里修通了村庄道路;改造了贫瘠低产农田,修通了田间水渠,让农田进行灌溉,提高了粮食产量,为解决群众温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筹集资金,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给村里拉上了自来水,结束了全村祖祖辈辈到外背水的艰辛历史。这些一件件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着想的大好事,强有力地改善了全村群众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取得了全村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村经济发展建设上,巴桑次仁更是从村里的实际出发,全面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多年来,郭庆村糌粑和菜籽加工要到定结县城去,最少来回需要两天的时间,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群众苦不堪言。巴桑次仁根据这一情况,专门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讨论讨论,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买糌粑、油料加工设备,建立了糌粑、油料加工厂,不仅解决了村民及周边邻乡群众长途跋涉加工糌粑和菜籽油的老、大、难问题,而且为村里的经济创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巴桑次仁看到周围县城及乡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大量需要砂子、砂石,又是带领群众创收增收的新路子,他又想方设法贷款购买了装载机、洗砂设备等,成立村砂石厂,为全县个工程点提供充足的砂石,当年就收回了成本,每年至少净挣10多万元,又为村里经济发展增加活力。
  
  巴桑次仁看到村上一些青年因文化知识低,思想观念落后,无所事事,甘受贫困的局面,他一方面对村上青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鼓励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家致富。他积极主动地和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组织村上青年进行劳务培训;另一方面对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村上青年和县里相关部门信息沟通,科学有序地进行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每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又成为村上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多年来,巴桑次仁和村“两委”班子一道,甘为群众苦与乐,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取得了丰硕的成就,把一个昔日生存生活环境恶劣,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95%的群众温饱难以解决,吃饭靠救济,贫穷落后的高原小山村,发展成为加工厂、采砂厂、劳务输出、村民村舍焕然一新、人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甘为群众苦与乐
  
  村上群众富裕了,个个过上了幸福、安康、快乐的生活,而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巴桑次仁却家里穷得叮当响,有点寒酸,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没有多余的存款。多年来,他不顾妻子儿女的坚决反对、抱怨和不满,把自己所有的合法收入80余万元用在村里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一些人不理解他,说他是傻瓜,而他自己却说,“我甘为群众苦与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巴桑次仁无私奉献,甘为群众苦与乐,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共产主义战士的风格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模范事迹,感动了雪域高原,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高度称赞和拥护。他先后荣获区、地、县“情系困难群众,爱心回报社会”、“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2011年8月份西藏和平解放60庆祝活动中,巴桑次仁又荣幸的受到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接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