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才韩寒一篇少年老成的讽刺文章《杯中窥人》一举成名,这个罕见的天才不仅让萌芽新概念举众皆知,更成为了无数在高考压迫下的早熟的高中生的偶像。
我亦是其中的追随者之一,当年少不更事,满口全是“高考即是八股”的愤世嫉俗的思想,心里装的都是欲想有朝一日大手一挥改革高考教育,甚至于废除可恨的高考制度,在后来的岁月里,我逐渐明了,当年的想法是多么荒唐,多么可笑。
周围的人都说我“愤青”,过于偏激,我却不以为然,深处迷宫的我全然不顾外界的任何看法,只是傻傻地坚持着心中充满稚气的念头——废除高考唯我行!
到了六月八号下午的时候,从高一开始担忧,在高三开始愤恨的高考终于在绵愁的细雨中终于落下帷幕的那一刻,我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般撕扯书本,丢卷子,甚至烧课本,那些东西都被我面无表情地捆扎好了,放在我回家的路程中的车里。
那一刻,我是轻松了,教室里完全乱作一团,最醒目的高考倒计时的红色标记牌只是还在那里,上面的赫赫然的“0”。对于这些,我已经全部都释怀了,我已经无须再为上面越变越少的数字而心慌意乱了,我也无须再担心数学考试成绩的好坏了,我更无须担心与谁坐在一起会感到吵闹而不能专心学习了。
曾经讨厌的人早已在我写完英语最后一笔的时候已经早已忘怀。那日是下午,周遭同学只是在一个个的默默清书,收拾好回家,许多人在微微一笑之间颇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味。
是的,那一刻所有的怨气,愤懑,不满,痛苦,烦恼都消散了,因为已经终结了。事今,我已经忘记了我当时最细微的想法,因为我已经大学快三年了,而今再次听到高考之类的话题,已经不痛不痒了,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再想想当初自己和同学一谈到高考的时候又是如此的迷惘和挣扎,好似这世界上除了高考并无别的事情。
没有聚会,没有所谓的师生情意,没有所谓的旅游放松。所谓的那些事情只是想象中的,电视机中拍摄的,小说中虚构的,我唯一做的就是怅惘地等待着高考的结果而已。一个残酷的结果。考完最后一门时,我心中便已有忐忑不安,以前总是因为数学的缘故而屡遭落败,心中早有畏惧,如今恐怕又是失败。
那时我家的房子已经有数十年的光景,得知高考结果的那天正好是瓢泼大雨,屋里房里都在漏水,而且停电,一派凄凉,我心中更加灰冷,欲想求死的心志也有了。
因为结果是惨败的,与我平时的成绩差距甚远。父母一脸愁苦,我心中更加是不好受。那夜,雨慢慢地停了下来,我和母亲躺在床上,母亲知我心绪不宁,只是陪着我,说些话来劝解我,我心中心烦意乱,只是在黑黑的夜里无神地望着听陈旧没有轮廓的天花板。父亲站立于房间的一角,抽着烟,仿佛在思忖着问题。这样的场景竟在我以后的岁月里很少回忆到,或者高考对于来说终究是一个极其痛苦的事情吧,而我又是这般的不甘人后,凡事总想不输于人。父母以各种各样的事例来好言劝慰我,我也只是呆呆地听着,如同没有灵魂的僵尸。
我是一个来自于农村的孩子,但自小没有吃过苦,父母待我甚好,虽则他们从不施加压力于我,但我天生自觉,希望能为他们争一口气,所以凡事总得尽心尽力,力求完美。我所要求的也不多,只是书本支出花费较大,然他们总是有言必应,因此我毕生所得的便是那些纯文学的天堂了。于此,我总是十分感恩于父母,由书本上熏染来的怜悯和情怀之心使我愈发明理,便在思想层面上更添了一层建功立业之心,以报如山重恩。再加上我内心十分尊严,羞耻心强烈,不忍被别人耻笑,于是更想发奋图强,意欲有为。
高中已经是我的落败,我永远记得在高中军训时我紧皱着眉头愤恨地望着这一片不是我意中的地方时,我心中是如何地丢丑而毫无颜面。这是我的耻辱。
开学那日已经是心烦意燥,再加上人又多,天气烦热,我将脸缩成刺猬般的紧皱,只凭着父母的带领匆匆弄完了所有的程序。
当我一个人坐在陌生的教室时,一个人睡在陌生的寝室时,我才明白我已经在岁月的消磨中不动声色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唯今改变我命运的只有高考而已。
高考。
我心中发着狠誓,一定要拿下它!
少时心性浮躁,虽然知晓高考是唯一宿命,但究竟不知为何高考,将来要干什么,一切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要考得好,超过所有人!
我想起了很多事。例如因为盲从因为觉得心里有些安慰,于是半夜跑到厕所读着已经背烂了的书。例如在吃饭走路跑步都在背书。例如从来不曾午休的中午。例如仓皇着一张疲倦的脸与数学题死死对抗。例如在昏昏入睡,疲惫万分的下午挺起腰板竭力听讲。
那时的自己精力旺盛得不可思议,如今想来禁不住佩服自己。
曾经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某女生因为承受不住高考的压力而轻生。又有许多关于高考批判的文章。几乎是每一篇都刺在了我的心上,不禁拍案而起,义愤填膺。又有时与周遭同学谈论此种罪恶制度,无不慷慨激昂,群情激愤,颇有挥斥方遒,舍生取义之气。我自是知道这也不过是我们这辈卑微的蝼蚁在高考,在社会,在资源争夺下的思想上的稍适欢愉而已,我们面对的还是数不尽的卷子,做不尽的习题,看不完的教科书,背不完的讲义。这便是高中了,残酷漫长的高中,为了高考而塑造的三年的煎熬。
当时广泛涉猎,初中时已经将大部分外国名著看完了,高中才始接触国学,这其中第一个便是鲁迅的书。我认为人与人之间都是有着奇妙甚至是必然的联结的,无论形体是否覆灭。幸而,当时我同桌是一个极有才情的女生,我接触鲁迅便是从她的影响开始,她屡次和我提及鲁迅,讲鲁迅的故事,说鲁迅的文章,慢慢地,我也开始读着鲁迅。后来分班之后,我们不在一个班,但是我却更加欢喜于鲁迅了。
这莫不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读到那些字眼时,心中若有所恨。我其实恨的并非是某一种东西,有时我连自己恨和痛苦的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有时恨意往往都没有缘由。
高中的年华匆匆地于这样的恨意和痛苦中结束了,结局太过潦草,我甚至都没有好好地为它画上一个圈,甚至都赶不上阿Q了。不禁惨然失笑。
中国的大学果真比高中轻松,所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时老师们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只要考上大学就好了,只要考上大学就解放了。
的确是解放了,可是这样的解放让我竟有点手足无措。
当一个人面对汪洋大海时才知道自身的懦弱,我亦是如此,当我还怀着少时的心志在已经像是一个小社会里的大学生活时,更多的尴尬和盲从接踵而至。但我知道所谓的盲目只不过是太害怕和无知而已。
当我秉持着未曾变过的生活状态行走在不大的校园里,当我还在背着重重的书包走路时,当我还在行走如疾风般迅速时,当我不知道如何在这样一个不满意但不得不接受的地方要生活四年的时候,外界对我的冲击已经悄然而至。
而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是一个稚嫩的心性尚未成熟的知识分子面对整个社会浪潮而不知所措的迷茫。然而,当时陷入其中,只觉好似是堕入了围城之中,像是疯了一般地活生生地把自己几乎要生吞活剥丢到冷硬的社会现实里。
周遭的人染了新的头发,周遭的人去做兼职了,周遭的人去考各种各样的证了,周遭的人谈论的都是明星艳事……为了在某一程度上迎合这些,我于是开始模仿着这些自以为潮流的东西,将自己原有的慢慢地丢掉了,甚至又再一次十分憎恶自己所受的传统文化,对我束缚太深。
欲想改变自身处境,而又找不到方向,急功近利使得我曾一度十分迷茫,而又怅惘无力,深感这世界残酷。
只是后来,见识慢慢提高,我才睁开我朦胧的双眼,才在某一程度上看清了很多,走出了我自己制造的围城。
而正是因为于此,我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才愈发怀念鲁迅先生。
我怀念那个一心一意专注于学习的高中生,那是单纯的我。我怀念曾经被高考伤害得体无完肤的我,却矢志不移,从未放弃的我。我怀念曾经每个语文早自习高声朗诵鲁迅文章的自己。我怀念那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侃侃而谈世界的自己。我怀念那个疯狂喜欢普金的自己。我怀念每日除了学习什么都不思虑的自己。我怀念那个光明正大在语文课上看钱钟书看鲁迅看各种书的自己。我怀念那个倔强纯净的自己。
只是过了几年,我愈发怀念一种纯白时代。那时的我们清澈得就像一汪见底的泉水。
由此,我才怀念鲁迅——一个构成了我一半岁月里的人。因为我怀念的过去的纯白。一个叫做青春的年岁里独有的怀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