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旅途上,多的是平淡与忙碌;匆匆忙忙,一过即忘,留不下丝毫痕迹。但也有一些看似平凡,却深刻记忆的经历,悬浮于脑海深处,在我们不经意时浮出水面,似阳光下的宝石在我们眼前闪烁。往日的欢乐与温馨,痛苦与伤感又现心头。这一颗颗洒落在人生航道上的宝石,贮藏着生命之旅中最珍贵的时刻,记录着我们平凡却生动的人生。
此刻,正有这样一颗宝石在我眼前闪烁,使我重新想起二十多年前上大二时,那次难忘的实习之旅。
一 在茫茫的大海上
从北京到天津塘沽仅三个小时,还没过足车瘾,火车已跑到终点站——不走了。
同学们分乘两辆大轿车进入塘沽港码头。从这里我们将乘客轮驶向大海,驶向令人神往的海滨城市——烟台。
“这就是大海吗?”我站在码头的防浪大堤上,看着脚下混浊的海水向身旁的码头工人问道。他一下子笑了:“这里是海河口,你看到的是海河水。要看大海,还得乘船向前走很远。”原来是这样。我极目远方的水面,想从那里找出一点海的影子,找出一点蓝色。
“呜——,呜——”码头上响起汽笛声,客轮开始起锚,船桨搅动,掀起阵阵水花,《东方红号》载着我们向大海驶去。
客轮颠簸着踏浪前进,码头渐渐变成一条细线,最终消失在视线之外。一小时后,前方的海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白色的“巨龙”。“巨龙”由南向北而卧,绵延数十里,不见首尾。船员告诉我,那“龙”是河水与海水交汇的产物,二水的碰撞,激起层层浪花,无数浪花组成了这条白色的“龙”。“龙”的那边便是真正的大海。
我们终于驶入真正的大海。眼前的海水却依旧令我失望:它似黄不黄,似绿不绿,全无一点美丽的影子。而海在我心目中绝不是这样,它永远是蓝色的世界,向你展示着无穷无尽的魅力。
客轮在大海中航行。七个小时过去了,四围仍是波涛茫茫,水天一色。汽轮机的桨叶翻动着海水,在海中犁出一条深深的水沟。浪花腾起又复破碎,在海面上形成无数细碎的余波。夕阳下,波光粼粼,浮金闪烁,一条镶满钻石的大道,伸向遥远的海平线。
海的景色,久看似乎单调乏味,毫无变化,但它却给人以无穷想象的空间:海水滔滔,讲述着悠悠远古的故事;海浪突起,倾诉着人间的百年沧桑。在茫茫的大海上,你的思绪随波逐浪,心中的诗句似轻盈的鸟儿,飞向无垠的海空。有多少次我走进船舱,片刻又回到甲板上。我看不够那浩瀚无边的海。
夜幕降临,海水在黑暗中隐去,海面上升起淡淡的雾。躺在船舱里想睡,睡不着,于是三个好友披上毛毯,一起爬上船顶的甲板。虽然已是6月中旬,但夜晚的大海上仍然寒气袭人。此刻人们都睡熟了,甲板上异常宁静,只有我们在轻声交谈。虽然看不见大海,但随浪起伏的轮船时刻提醒我:大海就在脚下。
金峰,从衣袋里摸出一把口琴吹起来。悠悠的琴声在甲板上升起,飘进无边的黑夜。雾早已散去,一轮明月高悬在空中。琴声、夜空、轮船、大海……构成了幻梦般的画面,刹那间凝铸在我的脑海——在茫茫的夜海上。
2 赶潮
烟台海边,某海军基地的小礼堂里,一片宁静。只有尚老师柔和的声音在室内回荡。同学们正在上海洋生物课。听老师讲解动物与海洋、潮汐与日月的相关知识。“同学们,明天将有一次大的潮汐,大家一定要抓紧时间采集标本。并详细地记录采集地点,环境特征,以便比较、分析物种特性与环境特征间的关系”。尚老师结束了他的课程。同学们来到库房,两人一组,领取水桶、抄网、铁铲小锤等采集工具。
回到宿舍,大家热烈谈论着即将开始的采集,直到深夜。在梦中,我又看见了大海。
起早,吃过饭,我们列队走向海边。驻地离海不远,仅一刻钟就走到了。眼前的海岸确与往日不同,海水正不断的大踏步地向后退去,海岸比平时宽阔了许多,一大片不曾见过的礁石群,浮出水面。那就是我们的标本采集地。大家分散开来向前奔去。恰如一群快乐的海鸟飞,在岩礁上紧张地寻觅。我们将找到的每一件珍宝,放进桶里。那红色的海星,绿色的海葵,轻盈的海月水母、浑身带刺的海胆,还有张着两只前螯,随时准备搏斗的中华绒蟹…统统成了我们的“俘虏”。忽然,欢声四起,原来李斌在礁石间采到了一个小海参。
我不知道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但我们此刻就像一群年轻的“哥伦布”,为自己的一个个“发现”所深深陶醉。我们亦如一群贪玩儿的孩子,在玩耍时忘记了天,忘记了地,也忘记了不远处正向我们步步逼近的大海。
“涨潮了,同学们,赶快后撤。”几位老师站在岸边,不停地大声招呼着。大家恋恋不舍地向后退去,上涨的海水随即吞没了那片岩礁,也结束了我们第一次海边赶潮。
3采参
站在我们居住的海边,向海洋深处瞭望,有一块黑色的礁石,像海龟一样在海浪中起伏。据基地的战士讲,那是一个小岛,养殖海参的地方。
清晨,我们乘坐一艘登陆艇。经过一个小时的航行,来到了小岛。小岛不大,有三四户渔民,破旧的房屋前挂着渔网和海货。我们跟着养殖场的场长来到小岛的东面,一个神话般的海底世界呈现在眼前:这里的海水平稳得像一面镜子,清澈如水晶,海水下面,是铺着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无数水生植物,从石缝中伸出细长的躯干,在水中舒展着宽大的叶片,一动不动,像在熟睡,像在沉思。放远望去,恰似一片海底森林。
“对,这就是海底森林。” 高老师说道,“由于它们的保护,海参才得以自由自在的繁衍生息。等会儿,我们将进入这片水域,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海参是怎样在海底生活的。”
我们像探险队员那样,小心翼翼地走进大海,在海底森林中慢慢向前移动,双手分开植物叶片,睁大眼睛仔细地搜寻着。
啊,看到了,那个周身淡黄,长满肉刺,长约半尺,直径一寸的胖乎乎地小家伙,正懒洋洋地躺在鹅卵石上,在“大树”下酣睡呢。弯下腰去,轻而易举地“采”起“俘虏”。嚯,足有半斤多重。刺参虽属海洋动物,但它是那样温柔,文静得像树上的一片叶,一颗果,很少移动。所以你根本不能用“抓”这个词,“逮”也不成,“捕”呢,也不适合,只好用一个“采”字。它苏醒了,慢慢扭动着身躯,仿佛在说:“谁在捉弄俺,快把俺放回水里,俺还要睡觉呢”。
像刺参这样,毫无防范能力的水生动物,不靠水生植物及礁石的庇护是很难生存的。
起初,养殖场同意我们采集海参供他们加工。但后来又要我们将采到的海参放归大海。说是采得太多了,一时难以加工。也难怪,恐怕海参养殖场开办以来,还没遇见过这么多情绪高昂,眼明手快的采参“高手”。若这样采下去,用不了两天,海参就要在这个地方消失了。其实场长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受过专业的培训,知道什么样的海参能采,什么样的海参留作种子,决不会乱来的。
4 观海
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今天是星期天,老师宣布放假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寻清静,爬上了海边的一座小山。小山虽不高,却是烟台市的制高点。其上树木葱茏,幽静异常,因不知其名,故命名为“烟台山”。
登上山顶,找块有树阴的岩石坐下,前面正对着烟台湾,海湾里停泊着几艘货轮。我忽然发现,今天的海水特别蓝,不是浅蓝,是深蓝。抬头望天,也是一片湛蓝。天上没有一丝云,只有一轮骄阳悬在当空,俯看着静静的海湾。原来,有蓝色的海水处,必有蓝色的天,没有蓝天,哪有蓝色的海。
浪花在大海上此起彼伏,似一团团卷起的棉花,在海面上忽隐忽现;又如一群白色的海鸥在大海上嬉戏玩耍。因为离得远听不见哗哗的海浪声,如果没有那跳跃的浪花,我真的疑心自己正在观赏一幅色彩艳丽的油画。烟台人是幸运的,守着这么美丽的大海,伴着海日起床,枕着涛声入睡;一睁眼,就会看见蓝色的大海。如果有一天,我能够选择自己生活的路,我一定会选择留在大海边,做个守海人。
5 走进崑瑜山
从烟台出发,向东百十公里,有一片群峻岭—崑瑜山。利用第二次潮汐来临前的空隙,我们乘车来到这里。
崑瑜山是山东省的自然保护区。里面栖息着几十种鸟类。我们到此目的就是识别十几种常见鸟类的特征,并学习观察鸟的方法。
车子在山外停下,我们徒步向山里走去,不多时来到一个山坳里。这里分散着两三个小村庄,有的村子只有十来户人家。这两天我们就住在村里。我们三个同学被分到一个姓张的农民家里借宿。走进小院,敲门进屋,房东一家正在吃午饭。桌上的笸箩里盛着七、八个白面包子,是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大包子。个儿大,一个顶我们平常两三个包子的分量。房东张大哥将我们领进西屋,热情地招呼道:“没吃饭吧,来一起吃吧”“谢谢,我们不饿”。没等我开口,我们的团支书李彬抢先一步,婉言谢绝。其实,我们的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房东出去了。我对大书记十分不满:“干嘛那么客气,要吃就吃吧,回头把我们的午饭给他们不就行了”“不行啊,这影响多不好”书记沉吟着说。
我没在理睬他,一个人走进堂屋,房东见我进来,很自然地递过一个大包子,我接过来一掰两半,立刻大嚼起来。
包子馅是用青菜和粉条做的。那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张大哥,这是什么菜,我看像是小白菜”“不是小白菜,是本地特有的山菜”怪不得从没吃过,味道不一般。“好吃吗?”“好吃”“那就多吃点”“咦,包子下面怎么还有树叶”“那是薄荷叶,当屉布用的。用它蒸包子,可增加包子的香味。”我们边吃边聊,半个包子,很快送进胃里。
此时,大书记也撑不住了,从西屋慢慢踱出,跟张大哥搭讪 。“你们也吃吧”张大哥打开锅盖,从里面拿出两包子递了过去,我的两位同窗连声致谢,即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总有这样一种人,虚伪得很。凡事故作清高,骨子里却比谁都世俗。
吃饱喝足后,我们寻思着为房东做点什么,不能白吃人家的饭呀,我一眼瞅见门后的水桶,再往水缸里一瞧,只剩小半下。于是,我们抄起了扁担,拎起水桶,像“革命故事片”里的“老八路”那样,向门外奔去。水源就几十米远的山脚下,是一个水潭。泉水从水潭下不断地涌出,又从上面流走,潭水永远清澈而新鲜。
我们三人轮流担水,缸里的水渐渐多起来,房东大嫂几次劝我们休息,我们都说:“不累”。再有一挑水,缸里的水就满了。大嫂又一次拦住我们,坚决地说道:“别在挑了,我们喝的水,都是现吃现挑,隔夜的水不好喝。”原来如此,我们擦着额头上的汗,心想,又干了一件蠢事。
下午一点,午饭终于领了回来,每人两个面包,一个鸡蛋,一根火腿肠,我们都送给了房东,张大哥略作推辞就接受了。也是个爽快人。
6林中观鸟
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起床了,匆匆吃过早饭,全体师生排成一字长队向深山走去。
穿过一条峡谷,我们踏上一条盘山小路。此刻,天光大亮,阳光从对面的山梁穿过,照在我们头顶的树梢上,将树梢染成桔红色;对面山坡上,到处盛开着一簇簇金黄的花,夜间凝结在花瓣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就是我们餐桌上的黄花菜。晨风携着清馨的草香迎面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大家悄无声息,缓缓而行,不时停下来,用胸前的望远镜在林中搜索。此时,正是一天中鸟儿最活跃的时间。密林里,草丛间,山岩上,到处都是唧唧的鸟鸣。茂密的树叶遮住了我们的视线,要找到一个观察目标,真是异常困难。
忽然,李扬发现一只红嘴山雀,信息在周围同学中传递,也传给了带队的老师,大家悄悄聚拢过来,边观察,边听讲,个个显得兴趣盎然。
进山时,老师们带了几杆双筒猎枪,原准备打几只鸟,教同学们野外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因这里是保护区——禁猎,只能作罢。但老师还是给我们讲解了猎枪结构、性能、装弹方法。他们带来的猎枪均是正宗的德国货,为了让大家体验一下打猎的感觉,临下山时,我们每人都放了一枪,目标是对面山上的一块岩石。一时,震耳的枪声在山谷间回响。但愿别吓坏了林中的小鸟。
7今夜月圆
山区的夜来的好快。夕阳刚刚落下山梁,一支烟的功夫,对面山上的景物就已模糊不清,不久,即隐入黑暗之中。
下午,从山中观鸟归来,吃过晚饭。我们爬上房东家西厢房的屋顶乘凉。这里的农家,庭院狭小,没有晾晒谷物的地方。于是就以钢筋为骨,水泥做肉,做成预制板铺在房顶上,将屋顶修成平台。这样,既能晾晒东西又能乘凉,一举两得。
此刻,夜幕低垂,水泥板上虽残存着阳光的余热,但凉台上的八面来风,早已将身上的汗气,吹的无影无踪,浑身爽快极了。山里人有早睡的习惯,天刚擦黑,房东屋里的灯就熄灭了。没有小孩子的喧哗、吵闹,小院十分寂静。偶尔山风吹过山林,耳边响起海潮般的轰鸣。一时鸣声过后,又复一片更深的寂静。
月,不知什么时候,从东山探出头来,将清凉的月光洒在大地上。给漆黑的夜带来几分光明。夜没有先前那么黑,那么浓了。天空现出些许淡淡的蓝光。微光中,大山像一头巨兽,在夜色中奔驰。
夜,是这般寂静,这般清明:没有人声车鸣,没有灯红酒绿;只有悠悠的山,朗朗的月,轻轻的风;只有随风飘去的缕缕遐思和那无尽的梦。
从未见过这么圆的月,从未见过这么明亮的月光。它像一盏巨大无比的紫外灯。将世界涂上梦幻般的蓝色,所有的影物:树木,花草,房屋,群山,虽近在咫尺,却显得虚无飘渺,仿佛来自梦中,来自童话般的世界。
我想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起了格林,也想起了“聊斋”。在黑夜里,产生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在月光下,又有多少已故的人们在演义他们的人生…。
梦,在月夜里徘徊,思,如袅袅炊烟,飞向圆圆的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