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今的社会,经济空前的迅猛发展。人们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遗余力的展示着自己的才能,希望将来能在事业上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只要有竞争,就总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总会有人成功,也总会有人失败。成功者会有名誉的光环环绕于身而使他们倍显荣耀;而失败者在失意中也只能继续他们那平淡的生活。
但成功有什么秘决吗?成功的人都有什么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吗?为什么之前大家看起来还都是同样平常的人物,而日后却在事业的成就上有天壤之别的差距呢?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你另外一个问题:你认为一个人若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他首先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条件?或许大部分人的回答都会是:努力的做事,努力的对待自己的事业,再加上高超的经营手段与敏锐的市场眼光。努力的做事,许多人都这么做了。他们都想凭着自己的努力拼搏而能在将来出人头地,而且为此不去计较眼前一些小的得失,而且他们也都不乏高超的经营手段,但他们大多却并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他们往往把功夫下在已有的领域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在这已旧的领域中将来能做的比别人都出色,但遗憾的是,持有这种思想的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千千万万的大多数的人,这也就注定了他们在将来相互的竞争中难以有太大的作为,当然也很难取得令人感到耀眼的成就。
由此看来,只有尽早的踏入充满辉煌前景的新行业,才能使自己一展鸿图,获取较大的成功吧!就算在旧的行业中,也需要不断的搞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才能为本行业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政府如今大力的宣扬“创新”这个概念了吧!只是许多人却又缺乏了辨别新事物、新行业前景的能力,最终使他们感觉到目光的短浅。这也就是说,许多人都能努力的做事,都能努力的对待自己的事业,但许多人却又缺乏那敏锐的市场眼光。
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察觉出一种新事物的广阔前景或它对未来社会所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呢?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不就可以尽早的涉足到这一领域,先下手为强,尽占领发展的先机吗?一段时间以后,他不就可以尽亨由此带来的丰厚成果了吗?当然也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了!但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是对人生充满激情的人,是对自己所喜欢的事物充满激情的人。
因为对人生充满激情的人,他们往往相信自己就是改变未来世界的主角;而也只有对某种事业有着异常激情的人,才能对它拥有敏锐的感知,去敏感的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在这一领域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而最终成为其中的“弄潮儿”。我们就从当今世界一些成功人物的人生事迹中来诠释这一论点吧。
当今世界软件业巨头,美国微软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的创业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特别是多年身居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更显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人物。人们谈论着他巨额的财富,谈论他如何一步步的打下微软帝国的江山。在书市上,也出现了许多专门介绍他的书,像《比尔·盖茨经营智慧》这一类的书就有好几种。书中对于盖茨的成功作出了许多的讲解。但我却要说,他们的这些说法根本就没有抓住盖茨成功的关键所在!因为他们在书中总是讲盖茨在企业经营方面如何如何的高明,说他如何的擅长企业管理,还有说他是如何的善于理财等。但我认为这一切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善于经营、管理与理财的人在美国以及全世界多的是,如果照此说,那么可以成为巨富的人也就比比皆是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以为,一个人对待事业的激情,才是他成功的源动力与最基础的条件。盖茨的成功也一样,他的成功应主要归功于他对电脑事业那超乎寻常的激情。还有他的合作伙伴保罗·艾伦,也一样对电脑业有着无比的热爱。我们不妨参考一下他们的创业历程,看看“成功源自于激情”吧!
首先,如果不是他们对计算机有着超乎寻常的激情,他们就不可能在中学时代就对计算机的前景有着敏锐的感知。保罗·艾伦是比尔·盖茨在西雅图湖滨中学的一个好朋友。湖滨中学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它是当时美国最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面对着眼前的计算机,或许其他的同学对其的感觉无非就是学校又添置了一门新鲜的课程罢了吧;但盖茨与艾伦却对它有着敏锐的感知,对它的未来已经开始充满激情的憧憬。因为计算机严密而快速的逻辑运算能力使他们感到惊讶不已,使他们几乎不敢相信机器会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他们都被计算机的程序迷上了。艾伦曾说:“我们都被计算机能做任何事情的前景所鼓舞……盖茨和我始终怀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也许我们真的能用它干出点名堂。”从那以后,盖茨不放过任何一种有关计算机的书籍和资料,把能搞到手的有关文章都仔细地进行研究。他每天花在计算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面对生活中别的大小事情,几乎完全失去了兴趣。曾有人回忆说,盖茨对计算机的迷恋程度,可以说同呼吸共命运。
如果不是他们对计算机有着超乎寻常的激情,他们也就不能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阿尔塔8800编写出程序。美国有一个名叫艾德·罗伯茨的计算机迷,他组装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给它取名:阿尔塔8800。随后,《大众电子学》杂志的编辑与罗伯茨联系,把“阿尔塔”的图片放到了杂志的封面上。有一天,艾伦到哈佛去找盖茨的途中,发现报刊亭里《大众电子学》杂志的封面上阿尔塔8800计算机的图片,并有一句广告词为:突破!世界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敢与商用型媲美!于是艾伦与盖茨预感到,一个计算机时代的奇迹就要出现了。他们给罗伯茨打电话,说他们可以为阿尔塔家用计算机开发BASIC语言。但要为阿尔塔8800计算机编程,首先应当具备一台这样的机器,但在当时,就连罗伯茨本人也只有一台供在各地巡回展出的样机,盖茨他们当然没办法得到。关键的条件不具备!但盖茨与艾伦却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又参考当时的一本关于“8080芯片”的说明书以及《大众电子学》上那篇关于“阿尔塔”的文章,两个月之后,他们竟编写完成了BASIC语言。而且之后的演示结果表明,盖茨的BASIC语言在机器上工作得相当出色,令罗伯茨惊叹不已!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般的成果,因为在这之前,他们别说没有见过阿尔塔8800计算机,就连英特尔公司的8080微处理器也不曾一见。个人计算机的革命正式开始了。如果没有对计算机的无限激情,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吗!
如果不是他们对计算机有着超乎寻常的激情,盖茨也就不会从哈佛大学退学了吧!哈佛大学可是全世界的学子们都向往的学府,从它那里退学,应该很难作出决定吧!BASIC语言在阿尔塔电脑上的运行成功,给了盖茨很大的鼓舞,他感受到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全新领域在向他遥遥招手,他对哈佛大学的生活开始感到索然无味了,于是,他对父母说出了他退学的计划,他的父母也理所当然的提出了反对。为了打消盖茨退学的想法,盖茨的母亲找来了她昔日的一位从事过电子业的同事——斯托姆。斯托姆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商业领袖,曾经有许多人找他仲裁或调解一些事情。盖茨向斯托姆谈起了他与艾伦所要干的事业的前景:个人计算机的革命刚刚开始,将来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或许,将有无限的机器依靠着他们的软件而运转;而赚钱的远景同样辉煌……斯托姆不仅没有劝阻盖茨打消念头中止计划,反而鼓励他好好干,争取干好。而且他在退休以后有好几年都开这样的一个玩笑,他说:“在这个问题上,我犯下了一个可怕的错误,我那时应该给他一张空白支票,让他随便填上数字去花,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投资呀!我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精明的资本家,但在这件事情上,我简直蠢透了!”
如果不是他们对计算机有着超乎寻常的激情,他们大概也不会率先创立自己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吧。当盖茨与艾伦创立电脑软件公司——微软公司时,一般人连关于一个软件公司究竟属于何物的技术背景与商业常识还有所不知呢!所以他们后来才会在众多的软件公司中做得非常出色,显得非常突出;他们也由此抓住了与IBM公司合作的机会,推出了MS—DOS操作系统,也正是这个操作系统奠定了后来微软公司在软件领域霸主地位的基础。
如果不是他们对计算机有着超乎寻常的激情,他们也不会对个人计算机的广阔发展前景有着远见卓识的预料了吧。虽然盖茨在读大学的期间就已经预言个人计算机在将来必得到普及,但在个人计算机刚开始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业界的许多人还说那不过是一种赶时髦的玩艺儿呢!
从他们在湖滨中学开始迷上计算机,到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编程序;从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创立微软公司,到与IBM合作推出MS—DOS操作系统,是盖茨与艾伦在创业过程中所走的关键几步。不正是“激情”二字把他们的事业一步步的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吗?
从上述的过程可以看出,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们对计算机业所表现出的无限激情。正是因为他们对计算机的无比热爱,才使他们超前的预料到了计算机发展的未来,从而及时的参与到了市场中去,得到了市场的先机,抢占了软件业商战的制高点,结果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如果没有这些,那些高超的公司经营管理手段,也就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吧!
《二》
盖茨与艾伦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们对电脑事业的无限激情。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这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也在努力的、充满激情的对待着自己的事业啊!为什么他们没有什么耀眼的成就呢?在这里,我要说句对他们来说有点冒昧的话了:让他们认真仔细的辨析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吧!很可能他们所谓的激情只是对金钱、名利、职位的激情,而并非是真正对待某一种事业的激情。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在表面上努力的对待自己的事业;而如果金钱、名利、职位的希望破灭了,那他对待事业的“激情”也就顷刻间随之荡然无存了吧。其实,也只有对事业真正怀有激情的人,才能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的。这一点,我们又可以从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的身上得到论证。
爱迪生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等。他的一生拥有将近两千项发明,像留声机、电灯等,更是使人类的生活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是什么让爱迪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呢?你去读爱迪生的传记吧,你会发现,这是由于爱迪生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发明创造的事业所散发出的无限激情,是由于爱迪生对于改进人们的生活的理想所散发出的无限激情。
爱迪生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他却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因为在学校中,他总会向老师提出一些看似极其常规、天经地义的问题,比如一加一为什么会等于二。老师因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而经常发火。爱迪生最终被老师以“低能儿”的身份赶出了学校。虽然离开了学校,但爱迪生却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家中,他在母亲的辅导下刻苦自学。他还喜欢一边学习一边做实验。但实验需要购买实验器材与化学药品,为了不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小小年纪的他便决定到火车上去找事情做。于是在爱迪生的传记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小小的少年勤奋的在火车上叫卖着糖果与报纸,而后就在火车上做他那心爱的实验。他把卖报纸与糖果所赚得的钱,除零用外全部用来购买书籍和实验用品,从不乱花一分钱。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童年与少年应该是无忧无虑,没有负担的快乐时光吧,爱迪生却能有如此的举动,试问纵横全世界,上下几千年,能有几人做到这一点?这也可以说是伟人与凡人的不同之处吧!
他在青年时代的一段时期内,在美国过着动荡的电报员生活,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生活没有保障。四年中,他换了十个工作地点,有的地方被免职,有的地方是他自己辞职不干。因为无论在哪个地方,他都热衷于科学实验,所以令他的雇主们都不高兴。爱迪生可以说已经把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与工作效率所需的发明创造当成了自己奋斗的事业了。他曾说:“我既然在寻找世界上需要的东西,我就一直寻找下去,并且试着创造它。我只希望把一件事做到成功,很少想到怎样从中获得金钱。”
他在做发明电灯的实验时,把作灯丝的材料换了一种又一种,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甚至连棉线、稻草、玉米秆纤维、甚至是胡须他都用来作了实验。但最终,他还是取得了成功。
爱迪生的成功,无可置疑是取决于他对自己的事业所散发出的炽热激情。爱迪生对事业表现出来的激情,是可以震撼人心的!
他在晚年时,从事于对橡胶的研究。但他的生命已经靠近了人生的终点——他病倒了,住进了医院,他已经没有力量完成这一生中最后的一个研究项目了。临终前,他嘱托他的好朋友汽车大王福特,让他把这项未完成的事业继续搞下去,并拿出了自己的实验报告。临终时他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了力,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是啊!一个为了人类幸福而尽了力的人还会有什么遗憾呢!也只有那些一生醉心于地位、金钱的人在临终时总会有着深之又深的深深遗憾。
如果爱迪生的一生也全神贯注的专注于名利与钱财,那么他还会有那么多改进人们生活的发明吗?
成功源自于激情。我认为,这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对待自己的工作都应多一份应有的热情,哪怕你是处在平凡的岗位上,因为你的付出对于这个社会的健康运转也是功不可没的啊!只是人们为什么又对社会中那些“平凡”岗位中的工作者表现不出应有的尊重?同时,我认为人们也要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想要从事的事业,因为人总是对自己所喜欢的事情才容易散发出高昂的激情的。但有一点,千万不要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受到超乎标准的污染与践踏,也不要让自己的行为成为社会中堕落行为的一部分,而要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付出而愈加变得和谐与美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