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白杨礼赞

时间:2015/7/26 作者: 沂水滨 热度: 79141

一棵呀小白杨,站在哨所旁……”

一曲《小白杨》唱红了军营,唱遍了大江南北。不仅是民歌家们的选择,也是草根一族K歌的必选曲目,那朗朗上口的曲调,如同白杨树一样,那样朴实无华,又是如此让人无法割舍。

白杨树是家乡最最普通的树木,无论你走到哪里,有树的地方,必有白杨。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就像穷人家的孩子,粗茶淡饭,甚至是不管不顾中,不觉便成了材。不足十年的光景,便到了采伐期,成材的白杨,那会派上各种用场,即便树根、树枝,也不会浪费掉。如果是造纸,采伐期更短,五年即可。

育杨树苗更是简单,随便折来的树枝,用刀子削个斜面,插在地里,只要水跟得上,成活是没问题的,一旦成活,那就大可不必再为它的成长劳心费力,足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到了春季,万物将要复苏之时,便是植树的大好时节,这时育好的树苗便派上了用场,一车车或粗或细的树苗被运到山边、路旁,成为了绿化树,或成材林。

有树便成荫,暑天便是纳凉的好去处。有树便涵水,有树的地方,便有了人家。有人烟的地方,便到处栽上了杨树,田间、路旁、沟边、水旁、山下、山上……

工作性质所致,走遍了祖国大地,无论走到哪里,到处是白杨,它守护着祖国的山山水水,保佑着我们的田园家国。有路的地方必有树,有树的地方必有白杨,白杨将农田织成网,将道路编成绿色长廊,为山岗披上绿色外衣……当人困马乏之时,每当看到郁郁葱葱的杨树林,立马来了精神,那必是一处或大或小的村落。虽然风土人情不同,语言交流不畅,人文文化各异,但每每见到恰似家乡的白杨,马上有一种亲切之感,好像来到了家乡,顿感不再寂寞,不再生分。

它嫩嫩的树叶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深秋时节,金黄的树叶便成了风景,炫了一个季节,酷了整个大地,当一场寒流袭来,又被秋风扫落一地,城市里、村落里,便将树叶清理干净,山边、水旁、树林里的叶子,却是自生自灭,腐化为白杨成长的养分,长期的积淀,浸染了土地,松软的土壤,便成为了黝黑色的沃土。

白杨属落叶乔木,种类达一百多种,科学地分类属杨柳科杨属,是世上分布最广的树木,遍布亚洲、欧洲、北美。在我们国家,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姿。

东北高寒地带的白桦林,西北沙漠地带的胡杨林,都属于杨属类植物,零上数十度的高温、零下数十度的严寒,仍不能让它屈服,依然巍然屹立。酷暑季节,成片的杨树林,便成了天然氧吧,属于阔叶林木的杨树,吸附了浮沉,和二氧化碳,吐出氧气,阴离子飘荡在阴凉里,让纳凉的人们神清气爽,久久不愿离去。

西北极旱荒漠地带的胡杨林,更是活化石,它守护着边关大漠,守望着风沙,防风固沙、肥沃土壤,抑制土地的盐渍化,让荒漠变绿洲,它像一条锁链,紧紧锁住流动沙丘的扩张,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牧业的天然屏障。人们赞扬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其不屈的品质,被世人颂扬。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像白杨树一样,无论条件多么恶劣,凭其顽强的生命力,创造着人类的不朽辉煌。在交通尚不发达,甚至水路更不畅通的年代,他们或通过陆路,或水路,从周边蔓延到世界各地,给当地带来了勤劳、智慧与繁荣,甚至成为当地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他们生命的种子甚至比白杨更顽强,世界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必然就有华人的足迹。改革开放后,国人更是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目前,全球数十亿人口,却有数千万中华儿女,走出了国门,在异国他乡生了根。他们遍布了世界大大小小的国度,已与当地融为一体,他们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也改变着这个世界,成为可亲可敬的人。

新时代的华人,已不同于他的祖辈,他们涌出国门,有的办企业,有的做贸易,有的办农场,有的传播国学,有的开办中餐馆,有的开间中医所,还有的在国外搞工程、做援外工作,有的……短短数十年,孔子学院已开办数百所,每年留学国外的学子也达到数十万。他们走出去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寻找商机,满足于生存所需。

中国制造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到处留有华人的印记。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离不开中国,离不开中国制造,更离不开中国的发展。目前,中国制造正逐步升级为中国创造,一个个创举,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与震撼,无时不在创造着中国奇迹!

茅盾的一篇《白杨礼赞》,那是学生时代的记忆,新时代的白杨精神,何尝不是我们的骄傲?又何尝不值得世人称道?

2015年7月26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