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母亲与女儿

时间:2006/7/17 作者: 闲云野鹤 热度: 331262
          母亲与女儿
     女儿还小时,家里很穷。母亲每天都要上山砍柴,靠卖柴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即便是刮大风下大雨,仍得去,否则一家人就得挨饿。母亲不在家,做家务、照顾小孩的事就落在女儿身上了。由于吃不饱,不懂事的弟弟常哭饿肚子。身为姐姐的她已稍懂事,不忍心见弟弟挨饿,就经常把自己的那一份也让给弟弟吃。但由于确实太少了,弟弟吃完仍哭不够。没办法,她只好抱着弟弟到村头盼母亲。怀里的弟弟在哭泪,她的心在滴血。到人影渐稀时,才等到母亲砍柴归来。把弟弟抱给母亲,她的两腿已麻木了,肚子饿得直发昏。她不敢将实情告诉母亲,怕母亲知道了心疼,更不舍得吃。可母亲白天要干累活,回来还要喂弟弟,如果没吃饭那怎么行啊?就这样,一切苦水就只好她自己吞了
    由于原先“家庭成分”不好,母亲又常不在家,受人欺负对她们姐弟来说,已成了家常便饭了。即便是母亲在家,亲眼看见儿女受欺负,也只能暗暗伤心抹眼泪。没办法啊,生活在那样的年代!
    无法想象,那段苦难的日子是如何熬过的。但她们最终还是熬过去了。女儿也终于长大了。长大了的鸟儿自然要飞翔,以寻求未来属于它的幸福。女儿又出嫁了,母亲送至江边,嘴里仍免不了重复她的几句唠叨,无非是到了婆家之后要如何如何之类的。她目送女儿渡江而去,心疼从今以后女儿不能常在身边,担心婆家的人对她不够好,但她还是由衷祈盼女儿从此能幸福。
    女儿婚后生活并不好过,婆家那边一向清贫。她又自幼营养不良,身体向来多疾痛,结婚育子后更是体弱多病了。女儿每几个月回娘家一次,每次母女俩总要诉尽心中的无限挂念,回首往昔生活多么艰难。尽管越来越多是在重复,但或许只有这对“知音”的相互倾诉,才能略微抹平生活带来的种种创伤。
    后来,女儿回娘家渐渐少了。疾痛的加剧,使她虚弱的身体过早的衰老了。旁人看上去,她比她母亲还要“老”。每次要回娘家,她都要酝酿很长时间,往往要提前一两个月做好一切准备。等到天气好,身体较舒适,她才敢长途跋涉,渡江而来。回去时,母亲总要依恋不舍地送女儿至江边,目送女儿过江。她不原意去想,但内心深知,女儿这身体,回娘家恐怕是来一回少一回了。女儿的身影已渐渐消失在远处的江面,母亲却仍呆呆地站在那里,好久好久,直至江面只剩下汹涌的波涛在无情地翻滚。
    女儿已病得再也回不了娘家了。母亲再也坐不住了,她担心,如果再不去看自己的女儿,恐怕今生就再也看不到她了。于是,一大清早她就上路,渡过了女儿回娘家常渡的那条江,大老远看女儿去了。
    此时的女儿已被病魔折磨得失去了思维的能力,她再也记不起一切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死神的降临。突然间,一个曾经熟得不能再熟的身影隐约入她的眼缝,枯竭的脑海翻腾起来了,母亲的泪容给了她生命最后的力量,奇迹终于出现了!女儿认出是自己的娘了,泪水一串串地渗出来,似乎在对母亲说:“娘啊,不孝女先走一步了,您老保重啊!”
    终于,几天后,女儿永远地去了。留下那白发苍苍的慈母,在朦胧记忆中,晒泪。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