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秋登天心阁

时间:2015/4/2 作者: 黄山 热度: 44767


“天上长沙星,地上长沙城。”

星与城对应的就是天心阁。天心阁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是长沙历史的见证,与蓬莱阁 、滕王阁、真武阁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古阁

112下午,天气放晴,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我不禁怦然心动,驱车去登天心阁。因为前两次登临,一次在雾中,一次在雨中,未能尽兴。

车停天心阁西侧。迎小坡而上,只见坡上平地上几十桌红椅方桌坐满了人,有的听鸟叫、有的聊天、有的晒太阳打瞌睡、更多的是玩牌,也有三三两两在树下锻炼、来来往往在古墙边寻幽访胜、怀古的人……好一派盛世享太平的休闲场景!坪中近墙约3处有一“文夕大火”的警世巨钟,仿佛一位遗世独立的老人,吸引着我等几人去读他的苍桑与悲愤。

向南转东,拾级而上,过一检票亭,才正式进入阁楼区域。天心阁是明崇祯年间在长沙的龙脉之所、地势最高处筑建观星象、祭天神的灵台,当时名为天星阁。主阁楼内供奉文昌帝君和奎星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答天心。天心阁由此而得名。

天心阁的基脚是古城墙。古城墙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五年修复加固,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1924年修筑环城马路,保留了这段长251、高13.4古城墙,内有南、北两月城。我顺城墙浏览,并下到月(瓮)城观看。抚摸墙头、墙内安的大铁炮,思绪万千,仿佛听到轰天的炮声、撕杀声。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时,看到天心阁最高大,误以为下面一定有城门,便将天心阁为主攻目标之一,白白耗费了不少时间与兵力。更可惜的是西王萧朝贵被墙上红衣大炮所击中,英勇牺牲。

两座红衣大炮背后就是天心阁。主阁三层,南额“天心阁”、北额“楚天一览”,两旁有南屏、北拱两座二层的辅阁,象鹏鸟的主体和两翼,三阁以通廊相连接,整个建筑碧瓦飞檐,朱梁画栋,与古城墙浑然一体,十分壮观。阁楼高17.5,用64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古香古色,凝重而雄浑。主阁一层依旧供奉着文昌帝君和奎星像。左侧墙上有长沙历代进士名录。胡林  郭嵩涛、王文清等赫然在列。二层有彭德怀率红军攻占长沙图、周恩来视察长沙大火灾情图。当时彭德怀将总指挥部设在天心阁上。周恩来在阁上看到断壁残垣、哀鸿遍野心内如焚。这情景印证了“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忧乐总关心”的联语。三层有毛泽东与天心阁的故事介绍。毛泽东常独自一人来到天心阁月城的炮洞内读书学习,有时又与蔡和森等人来到天心阁上游憩,畅谈国家大事。还有建国后周总理以“天心阁,阁上鸽,鸽飞阁不飞”对毛主席“橘子洲,洲边舟,舟动洲不动”的佳话。阁东面还有三国时关羽战长沙的图景。我一一细看,重温天心阁见证的长沙文昌武烈的历史。

“插顶上天门,扪着星斗落”“举目白云低,风动响铃铎”。我站在三楼走廊上观赏:近处道路纵横,车流如蚁;稍远处高楼林立、繁华似锦;再远处麓山送秀,江船入目,令人心旷神怡。

古之圣贤若登高望远,则必思家国之荣辱,论天下之乱治。稍久,我虽然没有“把栏杆拍遍,无人问,登临意”的伤感,但后悔没有邀好友同来,涌出没有“三百年来无此乐,一千里外共登高”的遗憾。真巧,有位精神抖擞的老人与我搭起话来。他是长沙县路口镇的老党员、老退伍军人,客住东塘,自言长沙变化大、肃贪反腐好、百姓幸福多等事例,我感同身受,连连附和。“但别忘了还有暗流涌动,”他说,“竟然有人当面做工作劝我退党,我断然拒绝!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绝对不行,必生内乱,老百姓遭殃!”是呀,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繁荣富强。老人忧党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铿锵的语言、刚毅的身影如同雄壮的城阁印入我脑海中。

夕阳西下,与老人依依惜别。然后,我还参观了崇烈亭、崇烈门、守望塔、太平军魂石雕等建筑,直到暮色来临、华灯齐放。我边看边体味天心阁这凝固的历史画卷,中华儿女英勇抗日的壮烈情景永远铭刻在我心中,“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等名联融入我的血液里。不由得想到:国家文武都要重,国运影响家运;天下兴衰民意定,天心就是民心。

    城上九宵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从“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弟子最先来”到抗击元兵“潭州城是铁州城”、抗击日本鬼子长沙四次会战,长沙人的血性和正气国内外闻名。天心阁是长沙城的缩影,代表着长沙这座城市及长沙人民心忧天下、坚强执着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来长沙的人,不可不看天心阁。

(作者系湖南省作协会员、长沙市政府研究室信息处处长)

邮编  410013 地址:长沙市岳麓大道218号市政府754

联系电话:1305519384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