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带领学生学工学农
1970年6月底,我结束了在“五七干校”的“学习”,回到了自己的学校。
我回校时,各班已经将分到的山坡地平整成梯土,种上了茶叶种子,种子已发出了小苗。各班班主任和劳动委员经常带领同学去拔草、施肥、除虫。
不久,区联校决定将旧祠堂的第一进拆掉,建一座新楼,一、二楼为教室,三楼做教师宿舍。当时拆房子可不像现在用推土机推倒了事,而是用人工拆,一砖一瓦一木都要重新利用。这下,学生就有事做了,拆旧房、运砖石木头就成了学生的任务。
首先是拆旧房。在几个泥木工的带领下,全体学生出动。年纪大的上房揭瓦、上墙拆砖,年纪小的,递瓦递砖递木头,用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才拆掉旧房子。
其次是运材料。运木头、运砖的任务就落在高中、初中学生的身上。木头要从10多里外的猫嘴湾的深山老林中运来。小树两人抬一根,大树三人或四人抬一根,一天只能运一趟,又用了差不多一个星期。与运木头相比,运砖就容易得多了,因为砖厂距学校只有一公里,力气大的学生一担能挑二十多块,力气小的也能挑十多块。农村学生有的是力气,有的是上进心,他们挑着几十斤甚至百多斤的担子,笑笑呵呵,你追我赶。他们那么的单纯,那么的可爱,吃了自家的饭,在学校不上课、不读书,一整天一整天地劳动,不光是没怨言,而是干得那么欢畅、那么心甘情愿,真是爱党爱国爱学校的一代啊!
由于有这么好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积极劳动,这栋有6间教室、12间教员室的三层楼的房子,国家只花了两万来元。
1972年,学校又升级为区中学。领导们又要将祠堂的第二进拆掉,建一个礼堂。拆下的砖肯定不够用,而国家又没有多少钱拨来,只能自力更生。于是学校决定办一个红砖厂。办砖厂的投资很少,只要请木工做一些砖匣子(做砖的模子)、砖板(放砖坯的木板)、弓子(割去多余泥巴的工具),再备些挖土、挑土的锄头、箢箕、扁担,有几百块钱足够了。
学校边请木工制作做砖工具,边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砖厂学习做砖技术,同时,公社在学校附近的生产队划了一个山头给学校做学工基地,只几天,一个红砖厂就这样办起来了。
我十多年前在师范读书时就是做砖能手,这下该我在学生面前露一手了。从和泥、扮砖坯到端放砖坯,还有扎盖砖坯的茅车(那时还没有普及塑料薄膜和彩条布),一道道工序,我细心讲解,认真示范,使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成了全校的制砖师傅。
开头几天就让学生练技术,因为刚开始做的不是砖,而是泥巴坨。慢慢的像模像样了,就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规定一定的任务,先完成任务的先休息。没想到学生还真积极,完成了任务的竟然也不提前下班休息,他们要练技术,要超额完成任务,遇到这样的好学生,做老师的能不被感动吗?有时,白天天气很好,可是晚上突然下雨了,有的学生竟轻轻起床去把砖盖好,不惊醒同学,也不惊醒老师。多好的学生!
那时的砖窑是围窑(圆形窑),就是在平地上挖几个通风道,然后在中间装上煤块和砖坯,周围用大泥砖围上,箍上钢丝箍(开始还是箍篾箍),一层一层码上去,一个围窑可烧好几万砖。
后来,学校修了个礼堂,建了一栋老师宿舍,所用的红砖,都是学生一块一块做成的,所用的木头都是他们从十几里外的猫嘴湾一根一根运来的,那些学生对学校的贡献可不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