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激情,在战火中燃烧

时间:2015/1/20 作者: 云中歌声 热度: 53238



 

    在古城大同,有一位街头巷尾人们热议中的人物,他叫王尚明,一位乡村走来的汉子,现任大同新博驾校校长。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发生后,他组织率领的抗震救灾志愿者车队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十四个日日夜夜,不怕疲劳,不畏牺牲,浴血奋战,为灾区和灾区人民作出重大贡献。“七一”前夕,山西省委组织部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成为三晋大地备受人们关注的人物。最近,我们走近他,走进他的人生世界,感受一个钢铁汉子的特别魅力。

                   一、童年,在风雨中成长

    1963年,王尚明出生于山阴县后锁沟村,他的父亲是当地著名的劳动模范。在他的印象中,父亲不停地干活,特别辛苦,可总是不能改变生活贫困的窘境。生产队分的粮食不够吃,要掺上大量的苦菜,做成苦菜饼子、苦菜糊糊,勉强填饱肚子。童年时期未穿过新衣服,都是哥哥们替下的。十五岁那年,穷苦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母亲病逝了。年少的王尚明学会了做饭,还能缝补衣服……苦寒的岁月,练就了他坚韧不屈的性格。他品学兼优,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里的班长。他主持公道、同情弱者、见义勇为。村西有个五六十亩方圆、几米深的小水湖,每逢夏季,这里是村里的孩子们的乐园,王尚明四次从水中救出险些丧命的小朋友。

     他想继续求学升造,苦于家里贫穷的无奈 1981年,高中毕业后王尚明赶上部队征兵,可是全村报名参军的青年有60人,名额却只有三个。村民们跑到村委会力举王尚明:“这么好的青年,不让他去让谁去!”

    王尚明成为全村60多人的首选。离家前,父亲转遍全村借来半扇羊肉,又打来一斤白酒,他说要为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的儿子送行。香味四溢的饺子端上炕,热辣的老白干酌满杯,堂堂七尺汉子的父亲却热泪滚滚。在王尚明心目中,父亲是个特别坚强的男人,母亲走的时候时,他紧闭双唇,未曾掉下一点眼泪。望着父亲沧桑的脸颊,累驼的肩背,王尚明抽泣了。父亲说:“儿子,爹从未跟你喝过酒,你今天长大了,来,干!”白酒和着眼泪,父亲一饮而尽。父亲说:“你要记住你是爹的儿子,爹的儿子就要坚强,要勇敢!做事先要好好做人,尽心尽责,为国效劳……      

                二、硬汉,在艰苦中铸造

    王尚明和战友们一路风尘来到西北大漠甘肃白银地区黄河沿岸,走进工程兵某部舟桥团这座绿色军营。

    舟桥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大江大河上架设钢铁浮桥,这是一种十分艰苦且难度较大的工程。人站在船上,船在水上飘晃,尤遇风高浪急,一不小心,就有船翻落水的危险。浮桥构件全都是沉重的铁家伙,一块桥板一百八十斤,一根桥桁四百多斤……施工空间十分狭窄,难以施展手脚,稍不注意就会碰破皮肉,砸断筋骨。但只要一声令下,王尚明和战友们就以最快的速度搬运、组装。手脚累得酸软无力,汗水湿透军衣,碰破的皮肉鲜血直流。在挑战极限的艰苦工作中,王尚明总是冲锋在前。

    几个月下来,胖子变成了瘦子,瘦子练出了一身肌肉疙瘩,从小练就成一身硬骨头的王尚明更成了一座黑铁塔。他不怕苦,不怕累,星期天不休息,抢着修仓库、倒垃圾、和泥搬砖……每天早晨,他比别人早起两个小时,给全连点炉子,倒炉灰,给全营扫厕所。吃过晚饭,别人放下饭碗回去休息,他拿起苕帚打扫食堂饭厅。夜间紧急集合,王尚明总是第一个冲到集合点……半年过去了,王尚明立下了三等功。

    根据他的表现,部队领导决定送他上军事院校。

    正在此时,老山前线的战斗打响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王尚明怒发冲冠,胸膛奔涌着报效祖国的热血。

    1985年春季的一天,王尚明所在的部队奉上级命令抽调精兵强将,参加老山前线轮战。动员会后,王尚明立刻写下全连第一份血书,坚决要求奔赴前线。

    首长找到他:“你是团里的技术骨干,已经决定让你上军校,参加轮战的事,下次再说吧!”

    王尚明呼一下从座位上站起:“首长,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

   几天后,王尚明如愿已偿,跨上了奔赴云南老山前线的战车。

 

                  三、机智,在危急中闪光

    越南老山前线。

    王尚明所在工程兵部队担负的第一项任务是在老山主峰开挖一条一公里长、两米宽、三米深的交通战壕。这里是敌军撤离不久的领地,埋藏着大量地雷。要开挖战壕,必须首先排雷。稍不留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流血牺牲。灌木丛生,杂草遍地,探雷设备等于杯水车薪。要求百天内完成的战壕工程任务,由于无法排除地雷,一个星期过去了,锹土未动。正在全连焦急无助、一筹莫展之时,担任连队文书的王尚明经过几个昼夜的苦思冥想,已经胸有成竹。他带领七名战士走进后方竹林,砍回一捆捆高大毛竹,剖开竹竿,将炸药绑进竹筒内,再将竹筒顺战壕推入丛林。引爆不能被敌军发现,否则,将会引来密集的炮火袭击,军事计划遭到严重破坏。王尚明和战友乘敌我双方每天“值班炮火”中的隆隆炮声作掩护实施的引爆计划。

    随着震天动地的阵阵爆炸,树林里、杂草间、树根下、岩石中的地雷灰飞烟灭。

    成功了!王尚明和战友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战壕地表全部揭开。原定30天完成的战壕“揭皮”计划,只用了7天!连队要给他向上级请功,王尚明不同意:“我是连部的人,不能和班排里的同志们争功,要报就报班里战士吧!”

                    四、激情,在战火中燃烧

    地雷隐患虽然排除,开挖战壕的任务仍然异常艰巨。为了和敌军争时间抢速度,王尚明和战友们昼夜施工,每天只轮番休息四小时。他们多么渴望随地一躺,睡上三天三夜……

 

    终于有一天,能够饱饱睡一觉的机会从天而降。那天上午,雨水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大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沟满壕平,无法施工,战士们躲进山下的帐蓬,睡得无比香甜。中午时分,王尚明冒雨在岗哨上向远处巡望,突然发现山坡一棵大树慢慢倾斜下来。再定睛一看,整个山坡都在往下滑。不好,山体滑坡了!王尚明顾不上多想,一边大喊一边飞奔着冲进山坡下的帐蓬,让大家迅速转移。“快起,快跑,山体滑坡了!”有的战士坐起来发楞,王尚明一把将他们拉起推出帐蓬。

    轰隆一声,半个山坡垮塌下来,一排排绿色帐蓬全被吞没。由于及时发现异常灾害,全连战士全部逃脱险境。

   灾情就是命令,连长一声大吼,全连指战员火速奔向兄弟连队,拼命抢救伤员。汽车、推土机、挖掘机全被埋进泥沙中。战士们用双手搬石头,扒泥沙,救伤员。砍下竹杆儿,撕破衣衫制成担架,抬着受伤的战士,行进在齐腰深的泥浆中。他们的双腿陷入淤泥,举步维艰,只好将担架放在上面推着走。泥浆里混杂着的尖石块、树根、地雷,划破了王尚明和战友们的皮肉,他们全然不顾,在泥水和血水中救出一批又一批战友,修通一条又一条道路,架起一座又一座桥梁。

    战火纷飞,王尚明和战友们又担负起前线运输任务。为了防止敌军袭击,运输汽车常常要避开大路,穿行在林间小路上,常常须在苍茫夜色中关闭灯光悄然行进。

    摸黑驾驶,危险系数增加,有的车不慎掉入弹坑,有的车无意间撞上山崖,有的车转弯时飞进滔滔江河。看着战友们一瞬间永别而去,王尚明心如刀绞,他忍着悲痛,主动驾车引领大伙继续前进。

    在战火里穿行,在炮声中驰骋,王尚明练就了火眼金睛般的夜间驾驶本领,他能准确发现别人毫无察觉的桥断和路垮,看穿泥水中的深坑与尖石,识破绿草下的泥潭或沼泽。常常是车队正在全速前进时,王尚明突然停车通知大家,前边桥断了,赶快停车!大伙过去一看,好险哪,桥体断裂!战友们佩服王尚明的眼光,王尚明当任不让,道路越是艰险,他越是要驾车走在最前,为全连车辆趟出一条安全之路,胜利之路。

    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王尚明四次荣立三等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五、友情,在离别后升华

    几年后,王尚明退伍回到老家山阴后锁沟。家乡山河依旧,贫穷如故,想到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涯,想到和战友们分手时互相勉励的豪情壮志,心中波澜起伏。不能再走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路,离开贫瘠的土地,到商海大潮中搏击一番,夺取人生战场上的新胜利。

    他又一次离开后锁沟那座庄稼院,闯进大同市水果市场。缺乏资金,缺少经验的他闯市场谈何容易?他天不亮就起床,登一辆破三轮从宋庄货栈批出一篓篓水果,来到街头巷尾叫卖,勉强糊口。常常是水果卖不出去,赔了血本,连方便面也吃不起。困境之中,战友们伸出了热情的双手,有的借钱给他,有的从外地帮他拉运水果,生意越做越大。经过一冬天的忙碌,王尚明实实在在赚了一万元。正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时,收到陕北战友的来信,王尚明彻夜难眠,生死与共的战斗经历一幕幕袭上心头。第二天,他怀揣一叠钱,登上赵陕西的长途班车,一路风尘来到陕北农村。久别重逢的战友紧紧拥在一起,知心话儿几萝筐,三天三夜说不完。依依惜别后,战友才从枕头下发现了他留下的一叠钱……

    离开陕北,王尚明辗转到了甘肃、宁夏看望几位处于生活困境中的战友。他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最后,王尚明直奔四川,那儿的两个战友虽然订好了对象,因为缺钱,一直打着光棍儿。王尚明自己也是单身汉,毫不犹豫掏出钱来,一个战友两千元,让他们很快娶妻成亲。回到大同,王尚明两手空空,一万元全部散尽。

    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靠着个人的聪明才智,几年的拚搏奋斗,他终于在大同立稳了脚根。强了扶助弱者,富了不忘穷人。在工厂时斗过邪恶,在街头上打过赖皮,回村资助过乡亲,他常常慷慨解囊。

                 爱,在国难中流淌

     2008512日,汶川大地震惊天噩耗,沉重地敲击着王尚明的心灵。作为一个校长,他领导的新博驾校有许多重要的工作等他去完成。汶川地震山崩地裂、泥石滚滚、房倒屋塌、桥垮路断、废墟下惨烈的生命景象,他再也坐不住了。一个坚定的想法瞬间形成:到汶川去!去抢救我们的骨肉同胞!

      514日,一支由四辆皮卡、一辆越野车组成的志愿者特别

救援队很快启程,载着铁锹、洋镐、发电机、帐蓬、炊具、米面、药品、食品、矿泉水,驰骋在奔赴四川灾的崇山峻岭中,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灾区。

      为了多救一个灾民,满车食品舍不得吃,满车矿泉水舍不得喝,饿了勒勒裤带,渴了舔舔嘴唇。夜间回到驻地,只要有一个队员还没回来,他肯定不吃饭。夜间下大雨,队员们在帐蓬里睡得香甜,他一晚上在帐蓬外不停挖沟排水,第二天照常开车。

     当他们将一车车矿泉水、方便面、帐篷送到灾民手中时,当他们将一个个伤员救出时,一个个遇难同胞送走时,收到的是一个个感恩的眼神,一个个庄重的敬礼。对此,他感到一生中莫大的幸福与光荣。

     汶川救灾只不过是他一生中的一个插曲,如今,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自己不断追求的事业中,他还是那样默默无闻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报效着亲爱的祖国和人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