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故国的风花雪月

时间:2006/6/2 作者: 东北男人在上海 热度: 76205

故国的风花雪月

                        

      自小生长在北方,看惯了黑土地上的春花秋月,也听惯了平原上的风声雨声,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与纯净。便觉得故乡是这样的美丽神奇,也对这片土地生出了深深的依恋。

      一去故乡多年,在南方的都市里,我已久违了这一切。如今,经过夏日的酷热和秋天的沉闷,再面对又一个即将无雪的冬天,我百无聊赖的心又回到了故乡,想起了那里四季的分明和每一个季节的个性。宋代云门慧开禅师有一首专写风花雪月的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秋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强烈的感觉,故乡的风花雪月是天地孕育出的独特风光,足以让人消磨掉一世的闲暇。

                               风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夫风,安生始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谿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

                                                                战国 宋玉《风赋》

 

      风于北方也自是一年四季皆有,春风绿草,夏风消暑,秋风飘瓜果稼禾之香,冬风助严寒霜雪之威,分明的四季赋予了风以不同的面目和性格。

      春风为人们普遍喜爱,忍受了一冬萧索的北方人更盼望它早日吹融厚厚的积雪和一冬的沉重,让人们换上薄衣简裳去河边看柳枝泛青,草坂吐绿,感受温暖的气息……。但北方的春天太短,往往在人们还没来得及消受春风带来的美好时便进入了夏天。夏天也不热,风吹来仍是爽爽的,即使炎热的中午,人们坐在树下或房阴下乘凉还是很惬意的。不象南方,风里裹着热浪,让人无处躲藏,闷出一身的汗来。白居易《香山避暑二绝》中有:“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颇合这里的情致。

      北方的秋风常从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刮起,夹杂着瓜果玉米和谷麦的清香,让人从中嗅到丰收与成熟的信息和欢乐。风越吹越凉,人们就在这一天天变冷变硬的秋风中把粮食收到仓里,再把门窗糊严,坐在火热的炕上等着冬天的到来。

      一夜之间,冬风来了。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莽莽平原上、漫漫沙漠中、茫茫林海里滚滚而来。带着如刀似箭的寒流,漫过山梁,扫过沟壑,掠过山口,尖声呼喊,呜呜号叫┄┄。于是,一瞬间,气温骤降,黄叶落尽,百草蒙霜。“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正是绝好的写照。北国的寒风,呈天地之威严,降万物于无形,消瘦山河,剥裸平原,性情威猛,化水为冰,仿佛施展暴虐就是它的天性和本能。

      男人们在风中裹紧风衣,女人则包严头巾。因为这风里往往还扬着沙尘,四处弥漫。它的刚烈与温柔的南国之风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这样的风,往往能让人们的精神更加旺盛,筋骨更加强健,气血更加充盈,甚至吹得人们脸上的线条更加刚毅明朗,使人的性格变得豪放粗犷。

      身处火热的南国,偶尔有一丝凉风为我驱走炎热,我就常疑心它来自我的故乡,甚至认定它就吹起于我童年时玩过的哪一片树林中。

 

 

     “君本质洁,化水为骨。舒轻叶以听风语,展娇容以笑红尘。奈痴人说梦,总将碧枝空折,花影空弄,徒留残痕伤痛,始知明月无心。”

                         当代 许子昂 《花赋》 

 

      说起花,人们常会想到江南,“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既是写景的名句,更是对江南胜地的描摹。黑龙江地处北国,一年倒有半年的严寒,赏雪自是无双之地,看花似应另寻别处。

      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故乡广袤的田野间、村庄旁、沟渠里生长的芨芨草、狗尾巴花、蒲公英、落豆秋等野花野草,虽然寂寞小巧,却也是那样的美丽典雅,且从不因无人而不芳。

      在人迹罕至的草坂和荒林中,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幽香沁心,摇曳弄影,非但不因沉默而凋零,甚至还因天地的分享骄傲地怒放,满坡的野花更构成了一幅感人的美丽,这自然赋予的幽美、恬静,让人感受到了无我的氛围与和谐。而田间小路两旁的各色野花也从不寂寞,它们早上以朝气和美丽陪着荷锄下地的农人,晚上又以幽香和着暮色送他们回归。

      入夏以后,北方的平原一碧千里,花却不象南方那样连成大片,只零星地点缀于“万倾碧波”中,这恰到好处的点缀又让人感到那样的谦逊和难得。

      尽管黑龙江的气候使它们的生长期很短,一进十月便都凋零了,要到来年的三、四月份才能发育出新的来,但黑土地上肥沃的泥土和清新的空气把它们养育得茁壮鲜靓,让人仍能从它们的身上感受到花朵无比的芬芳和自然久远的诗意。

      秋风起后,收割后的田野往往泛着失落与空旷的惆怅,但遗留下的蒲棒、芦苇、黄花、艾蒿、绒线菊却安慰着人们对大地的感受和牵挂,秋虫在花草间的跳跃和鸣叫更让人感到了物畅天机的氛围。家乡的野花、昆虫和清峻的山风教会了我从灵动的自然中汲取真诚和友善,在我心里慢慢发酵,酿成一坛浓香的村醪。

      每当忆起这样的景致,我的身心便仿佛又融入了那样的时空,只感到一切都是美好的、纯洁的、善良的,因它的感染,由此荡漾开来的空气也饱含了这一切的清新与美丽,在它的浸润中,我那被世俗紧裹的心和疲惫的身躯与心灵也被它慢慢滋养和净化了。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漉漉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庑,未萦盈于惟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失素,纨袖冶,玉颜掩。”

                                                                          东晋  谢惠连 《雪赋》

 

      世人常赞峨嵋的雪,因为它独有的韵味,世人也常赞江南的雪,因为它的难得。但这远远不如北方黑土地上的雪来得壮观、实在、彻底和久远,有谁不知道黑龙江的冰天雪地呢,毛泽东在他那首有名的《沁园春-雪》中所凭借的抒情背景便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方。

      在我的心里,家乡的雪是说不完的话题,写不尽的风景。一进阴历十月,随着万木凋零、朔风渐紧,不定哪一天,突然气温骤降,伴着一阵凛冽的西北风,便会纷纷扬扬地下起一场小雪来,这只是雪季将至的前奏。从此以后,大雪、小雪便是不请自来的常客了,李白曾在诗中说过“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自然是夸张,但北国的雪又岂止一个“大”字了得,雪勤、雪大、雪厚、雪白,停留时间长,雪花落得急都是它的特点。头场雪常常是要化掉的,但第二场后往往就留了下来,给大地披上一层白白的,略显稀薄的床单。不过,用不了多久,整个大地便会银装素裹,一色千里,阗如无物,既给人突兀空旷的感觉,又给人以童话般的美丽和纯净,使你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造化的神奇。

     在我的童年时,天比现在冷,雪也比现在大,有时雪整夜整夜地下,再加上西北风的吹刮,次日早晨,往往会在门窗前堆起一米多高的雪堆。门,很难推开,纯朴热心的邻居会在清理完自家门前的雪后,帮你挖开一个一米宽的空地,让你能走出家门。每年的冬季,北方乡村和大地里,城市的郊区,常会看到如山的雪堆,那就是从农村的院子里和城市清理出去的,要到来年的三、四月份才能化净。随着暖冬的到来,雪已没有早些年大了,但仍可积地盈尺,淹没脚踝。至于树上的积雪压断一寸粗的枝干更是常见。“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就是古人对此真实的写照。

      如果说雷是雨的朋友,风便是雪的伙伴,雪虽也常无声地独自飘落,但更喜欢与风同行,或借风扬威,这时,风吹雪舞,如飞蝗流矢、似柳絮狂飙,既有大漠流沙的景象,又不乏天女撒花的韵致,壮观而奇异,令你想起宇宙初开时的情景。这时,你已不愿去想到底是“撒盐差可拟”,还是“莫若柳絮因风起”了。总之,这样的雪让你激动,让你战栗,让你仰望长天无可名状,让你在一瞬间想起你知道的所有关于雪的诗句和动人的传说;也让你想起祖国山河的壮丽、幅员的辽阔;想起林海雪原的神秘和亚布力滑雪场的刺激┄┄。而就在这不经意间,雪,已落满了你的周身,向你呈现出一个洁白无它的世界。

故乡的雪,让我的梦也变得纯洁。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南北朝 谢庄《月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这些诗句表达的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轮。按照自然向人生成的理论,这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中却是各异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在家乡时,即使是中秋佳节,我的心思也都用在了吃月饼和饮酒上,对月亮倒不大关注,那时,它的阴睛圆缺左右不了我太多的情怀。

      及至离开家乡,我才常常对着春花秋月思念起故土和故土上的亲人,我的笔才更多地指到了天上,对着那轮常歌常新、时圆时缺、光洒寰宇、辉映千古的明镜抒发感慨,我才理解了为什么以它暗夜里的微光竟让人们如此地喜爱与迷恋,对它的描摹歌咏超出了太阳。

     “天地,万物之逆旅”,人,不过是世上的匆匆过客,摆脱不了漂泊的命运。但人既为万物之灵长,就有了万物难以比拟的情怀,离愁别绪不再是无谓的情感,故乡他乡也不再只是无区别的栖身之所。那轮可同时光照亲人游子,能把时空高度结合的明月,就成了人们共同寄托相思情怀的媒介。于是,人们深感“月是故乡明,”“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于是,李白的《静夜思》被人们千古传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成了压倒全唐的名篇。于是,后世的游子在诵读这些诗句时,会在心底产生和弦,心上生出翅膀,飞越千里关山┄┄。离家在外的我,也常在一地银光的夜晚,于静默中做些回忆和遐思。

  家乡的明月啊,离海很远,离江也不近,它从嫩江平原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以它全部的光辉映照着北国的黑土地。春天给人以花好月圆之感,夏天让人在粗犷中感受夜色之柔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的月色,如洗的长空里,一轮明月是那样的皎洁明亮,真有“长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感觉,若它方上柳梢头,就是一幅最美的图画了。此时的明月,不是暖风中的明月,是冷风中的明月,更给人以孤清悠远之感,也更加一倍的深沉和感喟。这是北国明月独有的魅力。

      谢灵运有两句诗令人激赏,一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明月照积雪的景致虽美却难见,在北国却不算奢侈的消遣。天上的月光与地上的雪光遥相交映,正是故乡冬夜里常见的绝配。

     “故乡”,因人感情与生活的依恋已被赋予太多的内涵,它已穿透历史、地域、族群成为一个特殊的符号和共同的怀念。月亮,更是上天留给人赏玩抒怀的最好物品。作为人肉体的归依和灵魂的家园,它上面的月儿便成了人情感的乐园和精神的载体,它已与那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紧紧融合在了一起,成了故乡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想起故乡,心中便会有它亮丽温柔的光芒。

     “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静寂之夜,皓月当空,游子的思乡之情和诗人的怀远之念是无法回避的。家乡的明月虽已被我揣在了怀中,但在我思念故土时,还是要仰望长天,毕竟月亮只有一个,毕竟我还在炎黄子孙的大地上,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灵。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是那轮可望不可及的明月把一切的时空都缩短了。现在,它也既照耀着我,也照着我的朋友和我的家乡。

      月亮是永恒的,故土之思也是永恒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