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月的春风,绵柔了又一季相思,冬眠初醒的心开始躁动,酝酿着一次远行。我是为自由而生的女子,不敢妄称“行者”,心却始终在路上,于走走停停中享受生活、感悟生命、增添阅历、积蓄灵感。只有在行走的时候才能心无旁骛,暂别闹市纷争,专心体会自然的纯美,领略质朴的乡风。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让我心生向往。上网查看,方知婺源素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那里古老的村落以徽派风格的建筑独为特色,图片上白墙黛瓦,马头式的屋檐,斑驳的墙壁,长满青苔的石板路,还有大片的油菜花,海浪一般在梦里翻涌,仿佛回到前世。我深信自己前世是雨中撑伞漫步,结着丁香一般幽怨的女子。于是,在飞哥的召集下,与长河摄影网的老师们结缘同行,踏上了江西婺源的浪漫之旅。
汽车在夜色里行驶,闭目,仿佛正在时光的隧道里,向着前世穿越,这意念的跋涉让憧憬更丰满,但愿我的期待不会太高,但愿梦和现实一般无二。对一个满怀希望心存期待的人来说,旅途的劳顿丝毫影响不了激动的情绪,十几个小时的行程在半梦半醒之间流逝,我在按动快门的“咔嚓”声中醒来,原来是身后的王风林老师和梅竹姐姐在隔着车窗拍日出。淡红色的光晕随着颠簸的车子追着林间的树影,呼地跳了出来,霎时霞光万丈,不敢直视。窃喜,睁开眼的瞬间就看到了太阳分娩的全过程。随着渐入江西境地,路边可见低矮山峦起伏,山坳里散落的徽派民居,炊烟袅袅,薄雾环绕。梯田里碧绿的茶树,白色、黄色、紫色的野花点缀期间,毛竹、松树苍翠一片。让我想起云南之行,景致大致如此,只是这里,更多了一抹金黄。
同行的,于我而言都是老师,我是混进摄影队伍里纯粹游玩的。同样的风景,他们用镜头诠释出唯美,而当我用文字去描述,却略显生涩。
第一站,思溪延村。下车,便被眼前金黄的花海吞没。我所见过的油菜花植株矮小,花也小,婺源的油菜花植株粗壮,花朵大。从远处看,民居外观是大片白墙,整体色彩黑白相间,给人朴素淡雅的美。村落嵌于锦峰绣岭之间,清溪碧水环绕,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意境神美。沿田间小径前行,慢慢进入延村腹地。近看,沿路房屋青瓦覆顶,门枋砖雕别致,青石板铺地。有几处破旧露天的古屋,残存的马头墙檐角飞翘,在蔚蓝的天际勾画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引来摄友一阵狂拍。
三、四月间的婺源空气温和湿润,漫山的粉白花树,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颜色和谐搭配,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这里的奇山秀水和田园风光浑然天成,古色古香的延村处处蕴藏着古文化的神韵,是个让人惬意悠闲的地方,很适合慢慢闲逛。
第二站,月亮湾。车在半路上停留,路边驻足的众多游人吸引大家下车,人多的地方一定有好景。先看到平阔的湖面,有撑着竹筏去对岸的游客,一座狭长的小岛夹在两岸之间,形状犹如一弯新月,原来这就是月亮湾。水面平阔,竹筏点缀,若一颗明珠嵌在山间。周边田野金灿灿的油菜花、山上环绕着绿菌菌的茶树、古朴的民居点缀得绚丽多姿,远望水天呈一色。为了选取最佳拍摄角度,摄友们扛着器材爬上半山腰一座平台,围成一堆,长枪大炮,对准自己心仪的焦点一通狂按。仿佛站在云端之上,随镜头的旋转,便有了漫天云霞若隐若现,湖光山色,柳岸斜风,正是褪去旧寒添新绿的时节,若能二、三雨声后,静看落花纷飞,更能体现烟雨江南的意境。谁能留住惊鸿一瞥的瞬间?此刻,大师们按动快门的手指让美定格。
月亮湾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虽是菜鸟,也不愿放过这难得的美景,我也拍了许多。远山。竹筏。鸬鹚。落日。日后翻阅,记忆会因此行而丰饶。
一天的行程在月亮湾落日的余晖中画上句号,品尝了特色的农家饭菜:黏黏的饺子一样黑乎乎叫“清明果”的东西;清蒸的瓦罐土鸡,放了山菌子,汤味鲜美;红色的鲤鱼因生于溪水而愈加鲜香肥美;笋干、蕨菜炒腊肉皆是人间美味。晚上躺在干净的农家客栈里,很快入梦。
第三站,查坪坦。第二天四点半出发,要去一个叫“查坪坦”的地方拍日出。迷迷糊糊上了车,人还在睡梦中,感觉山上的清晨特别地冷,想到还要爬十几里的山路,乌漆马黑磕磕绊绊,打了退堂鼓,做了逃兵。还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推说没有专业的设备,不能用手机拍远景,就这样留了下来。大家摸黑上山了,我们三个在车上睡觉。这觉睡得也不安稳,一个字,冷。六点多,天色微明,此刻的山顶应该霞光满天了吧,有些后悔,即使不为拍片子,看看日出和云海也是不错的。停车的地方有座石桥,溪水从山上宣泄而下,有村妇蹲在石头上浣洗衣物。水流清澈如镜,站在桥上向下看,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桥头有指示的路牌,标着“理坑”字样。离集合的时间还早,我们顺着山路打算与大部队去汇合。
清脆的鸟鸣、微冷的山风、一呼一吸沁入肺腑的通透让人无比舒畅。一路溪水淙淙,落花随溪流而下,忽然想起李白的《答客问》:“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此刻方能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李白一生浪迹天涯,寄情于山水,对高山流水、花开花落这些大自然变更替换的感受与众不同,世人未必能领略其深远幽美的品位。
山体的石头上都生着微小的绿植,在泉水的浸润下青翠欲滴,生机勃勃。矮下身子,与这些小生命用心交流,用微距放大它们的渺小。不由慨叹,崖壁上也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尽管它们无论怎样努力都长不成大树,但它们始终不放弃向上攀援的精神给了我启示:给自己一个方向,坚信,只要信念在,梦想就不会干枯。
行走中,不要忽略脚下的风景,用眼去看,用心诠释,看似弱小的生命,蕴藏着撼动人心的力量。
最先回来的是王风林老师,知道我没上山狠狠为我遗憾了一回,看了他拍摄的片子。查坪坦是隐在山坳里的一个古村落,必须到山顶才能拍摄全景。从山顶依栏眺望,错落有致的房屋尽收眼底,白墙黛瓦,远处的青山绿水,渐变的云层,构成一幅层次分明,颜色出跳的画面。很美。但我也有收获,拍了几张得意的微距小品。石上渐生的青苔。被卵石挡着在溪流中微颤的落花。一只飘在水中的白色蛱蝶。裸露的树根。干枯的芦花。许多许多,这些彰显着生机、活力和希望的景物,让我感觉不虚此行。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芦花随风摇曳灵动的身姿,柔软、纤细,枯萎的芦花是风中的舞者,于静于动都风姿绰约,喜欢它的意境,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出一种颓败的、残缺的美。
第四站,严田。进入景区,石板路两旁是青翠的竹林,仰望似要窜入云霄。东坡先生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爱竹,并非附庸风雅,实在是为它的正直、虚心、有节而折服。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 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经受着风霜雪雨的侵蚀,始终清峻不阿、高风亮节,试问几人不爱?
大师们不走寻常路,几经周折后终于把我丢掉,我则悠闲踱步,看了古石桥、老油榨坊、豆腐坊、深古井、长寿泉、杂货铺、民俗博物馆……,人工的景观较多,许多民俗特色小物,均以古障木雕刻为主。与朴实的店主交谈,试探的问了一下,若在她家住一个月需要多少钱。说,五百。哈哈,太便宜了,此处是绝佳休假之选。远望田园村舍,山环水绕,老树古藤,亭台楼阁,天光云影,近看碧水澄澈、树荫蔽日、竹秀、石奇,自有曲径通幽,移步即景,交相辉映。一棵浓荫覆盖的硕大樟树,是这里点睛之笔,这或许就是古樟园的由来吧。
返回的途中,遇到王风林老师,与之同行,无意中邂逅一段奇遇。经过甲路纸伞坊小店,进入观赏。里面以奇石、名砚、竹雕为主,也有古董字画和油纸伞,描摹精细,古色古香,皆为上品。王老师是爱字之人,习练多年,自是对其陈设的砚台情有独钟。我不识货,虽也习字,但不够坚持,吸引我的是砚台的雕工而非材质。王老师看上了一方砚台,其貌不扬,未入我凡俗之眼,老师甚爱,遂与店主攀谈。原来店主是著名的竹刻大师胡林发先生。所有的砚台均出自他手,现场还有未完的竹雕作品,他拿起刻刀,抬手悬腕间俊逸的字迹落在竹身。王老师赞叹:“用刀如笔,驾驭自如,没有深厚的功力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他们就书法进行交流,彼此欣赏与倾慕,最后,胡先生以砚相赠,互留地址,王风林老师答应回去后亲书四扇屏作为回赠。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在任何时候都是相通的,我见识了什么叫英雄惜英雄!暗下决心,回去头悬梁锥刺股也要练字,够换个紫檀木老料的手串就行。哈哈,是为笑谈。
第五站,大鄣山卧龙谷。初春的婺源到处都是秀丽的山峰,随处可见绿树繁花,溪流遍地,走在青石板路上,在阳光的映照下,心情无比惬意,仿佛走进了画中。若有濛濛细雨,可以雨中漫步,看着四周细雨弥漫中的风光,感受一种别样的浪漫。
在大鄣山卧龙谷的入口处,有武侠小说鼻祖金庸先生的题字,我们在这里合影。据说景区内有不少景色是其小说场景描述的再现,于先生而言,这里囊括了人间美景,是一处世外桃源。进入景区,拾级而上,但见群山环抱,山峰林立,沿途瀑布成群,或有石潭清可见底,水击岩石的声音响彻山谷。满眼皆绿,有木桥、栈道、茅舍、茶亭、 石屋点缀灵山秀水之间,俨然一幅“树在石上生,石在水中长,瀑在岩上飞,泉在山间唱”的动感画面。不但让我们享受到美景满目的视觉盛宴,这个完全保留原始风貌的峡谷景区,更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我们经受了雾霾摧残的心肺终于彻底放松了一回,敢大口大口地呼吸了。
第六站,彩虹桥。车上大家就在议论,这两天我们于酒店、景区往返间数次经过彩虹桥,我这个粗心的人并未注意,因为这里的油菜花太夺人眼球了,用花海形容一点不为过。花的艳丽掩盖了本就古朴素净的彩虹廊桥。因近傍晚,时间有些匆促,大家各自行动,我又落单。还好身边有一个旅游团,混进去,听导游介绍。我此行的目的不以拍片为主,实则想写游记。有些景点是必须了解的。彩虹桥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所谓廊桥,就是一种带顶的桥,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最关键的是,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取名。传说,桥落成之日,有彩虹悬于蓝天,双景媲美。导游说,凡过往的行人、商旅踏上此桥,如同登上吉祥、美丽的彩虹,终身有个好运气。
桥上人群拥挤,特别是转到水车这里,只有单人可过的一道石坝。原路返回,再次上桥。细看,木板铺设桥面,木椽青瓦结顶,廊亭两侧有栏杆和坐凳,已是暮色四合,凭栏可见远处稀疏灯火。桥的上游青山如黛,下游碧水澄澈,坐在这里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会让人深深体会到婺源质朴素雅之美。水面几排停歇的竹筏,似乎在回忆拍摄闪闪红星时驰骋江面的场景。而不知疲倦转动着的水车,正是那一段历史的见证。
第七站,江岭。来到江岭,才知道油菜花可以开得这样肆无忌惮气势如虹。去第一观景台的路上,金黄的花海地头,一片白色的萝卜花,与蓝天白云映衬,揽徽派古民居入怀,画面的层次感呼之欲出,抓拍了几张小景。和大师们一起远行摄影,能学到很多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相机不再打到自动模式,而是尝试着调试光圈、明暗、色度,试图摸索着拍几张“大片”。站在山顶望去,脚下大片的油菜花层层叠叠,一望无际,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状,从山顶铺散到山谷下。中间围拢着几个小小的村落,黑瓦白墙的徽派民居夹杂在一片金黄之间,再没有比这更壮观而令人惊喜的了。
与海鹰老师、老牛、梅竹姐姐沿着梯田下山,饱览美景。一路层层梯田,曲折迂回,一片一片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途中穿过几处村落,村中多是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和青石板路,挂满青苔的飞檐、发暗斑驳的墙壁无不散发着古老而原始的气息。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错落有致;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思绪就在此时铺开,想象着前世的我,清晨,沿弯曲小径,穿行在油菜花中,劳作耕种,山间笼罩一层白雾,置身于田园风光的世外桃源,宛若仙境。
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和赏花人流连忘返,人们在观赏大片油菜花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各式民居的古朴之美。这里的古村落与花海相映让来这里赏花的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一种原始之美。江岭或许是婺源最值得一去的地方。
第八站,回程花絮。由于堵车,取消了一处行程,大车寸步难行,众老师或蹲或坐开始喂肚子,完全没有了端着镜头时的专注,他们谈笑风生,调侃不断。王风林老师和闫玉才老师在下山途中捡到一个与家人走散的男孩,游人如织,虽有人围观但无人近前援助。王老师抱起哭泣的孩子,一边耐心询问,一边组织游人接力一般上下传告:谁丢了孩子。闫老师则拍下了孩子的照片,准备发到景区管理处。天热,哭闹的孩子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王老师又累又急满身是汗。走走停停打探询问间已经过了四十多分钟,孩子的妈妈寻到这里,当母亲从王老师怀中接过孩子时说的第一句话不是“谢谢”,而是“你怎么跟陌生人乱跑。”谦和的王老师并未怪罪这位不明人情事理的妈妈,他淡然地说了句:“别吓着孩子。”
这就是我们德州长河摄影网人的素质,在中国最美乡村上演了最感人的一幕。莫怨人心凉薄,你若真诚付出,来日自有回报。
回程的车路过晓起,古老的大樟树遮阴蔽日,隔着车窗只见“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晓起村建在溪河两岸,以各具特色的石拱桥和木桥著称,河水清澈见底,河边的石板上有洗菜、洗衣的农人。山光水色与古民居溶为一体,相得益彰,活生生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景象。
也许沿途的景色暂缓了堵车的烦闷,但真正让大家开怀的还是幽默风趣的海鹰老师,在路旁的一片油菜花地里,他手舞红纱巾,跳着激情的斗牛舞在花间穿行,引来长枪短炮对着他一阵狂拍。他是整个团队的开心果,活跃了气氛,调解了心情,真心地赞一个。
三天的婺源之行即将结束,把错过的景致当成未了的心愿,给下一次出行留个借口。这里的山水、草木、村落、乡民是那样地纯真质朴,无一不让人留恋。对于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婺源是一个收集创意素材,谋杀底片,享受自然风光的的好地方。再见。婺源。还会再见。寻找前世的旅程温馨而又浪漫,给自己一个圆满。婺源之行让我悟到:树,因沉静而美,花,因恣意而灿,跑在时间的前面,珍惜当下,让生命以最绚烂的姿态绽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