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小之间

时间:2013/11/20 作者: 华山剑 热度: 81028
    大与小是一对矛盾,常共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按照哲学家的思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大与小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古往今来,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巧妙地运用这一矛盾,演绎出了无计其数的精彩故事,令人回味无穷。孔子在道德修养层面劝诫人们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事好事再小也要去做,恶事坏事再小也不要去做。何也?他又说:“不矜细行,必累大德。”人如果不从细微处严格把握约束自己,必然影响到道德修养的大问题。我们常说的蝼蚁之穴,溃堤千里,就含有这方面的道理。在我国宋代的崇阳县有个守银库的县吏,盗取了库中一文钱,被县令张咏查获后,重责五十,判其死刑。小吏不服:一钱何足道,宁能斩我耶?张咏批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遂处斩了此吏。从县吏讲,是因小失大,为一文钱而丢掉性命;从县令讲,搞好吏治先抓治吏,从官吏的日常小事抓起,以免天长日久,坏事磊加,发生质的变化,出现大的问题;或其他官吏纷纷效仿,局面一发不好收拾。唐太宗说过:“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如此。”把它看成是关乎国家社稷存亡的大问题。在孩子教育方面,古人也主张从小抓起。认为人若处在婴稚时期,识人颜色,知怒知喜,使为则为,使至则至。若从小溺爱而失教,待到长大再速教,则性情散逸,多思多虑,很难达到速子成才之目的。
    我读过一段古文,也是有关大小的问题,很有意思。说的是有一个叫纪昌的人,向一个名叫甘蝇的射箭高手的弟子飛卫学射箭,飞卫对他说:“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不瞬就是不眨眼,意为先学不眨眼,然后才可学射箭。纪昌回到家后,仰面躺在他老婆的织机下,两眼直瞪脚踏板,坚持两年而不断,练到用锥子扎眼眶,也不眨一眼的程度。但当告诉师父之后,飞卫却说:“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意思是你要锻炼眼力,把很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细微的东西看得很清,再来告我。按师傅的交代,纪昌回到家后,用一根牛尾毛栓了个虱子,吊在自家窗上。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十天】浸【渐渐】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也。以睹余物【看其它东西】,皆丘山也【像小山一般】。这时他用弓箭射它,箭从虱子中心穿过而牛尾毛却未断。当他将此事告知飞卫,飞为高兴地拍着自己的胸脯说,射箭的要领你已经学到了啊!看来欲成射箭高手,必先从基础练功开始。干其它事业恐怕也难跨越这个阶段。年轻时在部队上射击课,整天用标尺豁口瞄准星,再用准星瞄靶环,三点瞄成一线。也是先练基本功,后用实弹射。
    筹划谋略和励志创业,也有大小的问题。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以小的代价换取更大胜利。小不忍则乱大谋,吃小亏占大便宜,不施小饵,难钓大鱼等等。《荀子、劝学篇》中有段话:“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其中也包含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它的意思是,无精诚专一志向的人,无豁然贯通的智慧;看不起默默无闻工作的人,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冥冥之志和惛惛之事很像我们平常所说的,想凌云壮志,须足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等。冥冥之志是惛惛之事的方向,惛惛之事是冥冥之志的基础,或说惛惛之事是实现冥冥之志必由之路。列宁曾经告诫我们:“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小是大的基础,平凡是伟大的根基。”斯大林引用列宁的话说得更加明白:“不要拒绝做小事,因为大事是小事集成的,这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遗训之一。”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莫不从做小事做起。我国东汉有个名士叫陈蕃,他的志向是扫天下,成大业。但他住的院子乱七八糟,脏臭不堪,却懒得去收拾一下,还妄言什么立志扫天下。难怪当时就有人说他,“一屋尚且不扫,何以扫天下?”真是绝大的讽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所以广阔无垠,浩瀚汹涌,威力无穷,永远运动不停,总是充满活力,就是因为大江大河皆收纳,涓涓细流不拒绝。百川像一条条毛细血管,不舍昼夜、源源不断地 给大海输送血液。人生之要,在于明理,事理不明,终难成功。要懂得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伟大出自平凡的道理。无论是积累知识,积累财富,积累经验,积累生活,积累事业,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小中孕大,微中藏巨,弱中有强。大小强弱,贫富高低,非是永恒。而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事物的内因,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演绎了人生的精彩,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5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