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深秋,位于湖北江城的天气依然让人透不过气来。我独自南下,前往贵州参加外甥定于仲秋举行的婚典。
一夜的旅途,清晨就到了贵州东部县城玉屏。泽维兄早早就候在了出站口。与他一起的还有女战友育英的老公春生兄。虽然我们平时见面不多,但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彼此寒暄几句,得知二位仁兄昨夜就连夜赶到,几个小时的车程劳顿,真让人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好多年没有在玉屏车站转乘了,这里是过去回家的必经之路。近些年家乡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多条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正在家乡开工建设,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与早年我来玉屏时人多车稀,秩序杂乱,上下峰挤形成了强烈的比较。
泽维兄亲驾,汽车很快就出了城。我们择玉屏到江口的高速公路。据春生兄讲,他们来时走的是省道。返程选择高速,虽路程远了些,但要让我感受一下家乡高速公路的丰采。眼前的一切让我惊讶,脑海中家乡昔日的交通记忆渐渐远去。高速公路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美丽的山水就像那儿时看过的电影,一幕幕再度呈现在眼前。泽维兄不断向我介绍这条高速公路的途径,是通向家乡石阡的先期建成部分。大约过了几十分钟,我们就下了高速,上了省道。盘山的公路,顺着山岭而上,左转右拐,不一会就觉得头晕脑涨,胃肠非常难受。这是我乘车少有的情况,好像是晕车的感觉。泽维兄娴熟的车技仿佛使车速比在高速上更快了些。然而,就在这一瞬,我仿佛找到了三十多年前与新战友们从这条路上出发,奔向军营的感受。说不清楚是触景生情,还是一种欣喜,我居然询问起泽维兄我们部队时期一些战友的境况来。尤其是当年乘坐在一辆解放大卡车上的几位战友,他们大部分都复员回乡,部队一别再没有见过面,少有联系,甚是想念。
中午,我们沿正在建设中的迎宾大道,进入石阡县城。龙川河穿城而过,两岸风景秀丽。这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顶山约30公里,我的家就住在龙川河的上游包溪河岸。在县城见过朋友们,回到家中已是掌灯时分。到家的第一桩要事就是到父母的墓地焚香烧纸,几个外甥一起陪同。当我跪在父母的坟头,一股酸楚袭上心头,两行热泪夺眶而下。
寨邻来了很多人,显得更外热闹。几个童年时的伙伴也及时赶到,问长问短。不觉已到深夜,家人劝我早些休息,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入眠。
这次回乡主要目的是参加外甥的婚礼,另外还有一个多年的愿望,就是到佛顶山去走走看看。我托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附合。尤其是战友杨泽,为我提供连日的车辆使用,让我不胜感激。从小虽生长在佛顶山下,却未识此山真面。按照此行的时间安排,在外甥婚庆之后定能成行。外甥的婚礼如期而至,异常热烈隆重。纯朴的民风,欢乐的场景纷至沓来,如春风拂面,让人久久难忘。乡亲们都夸一对新人郎才女貌,妹妹、妹夫喜上眉梢。大家共致问候,真诚祝福,祝福一对新人百年好合,幸福永远!
次日清早,我们结伴十人有余,取向尧上民族文化村进发。尧上民族文化村座落在黔东的佛顶山东麓,石阡县坪山乡境内。是地处石阡、镇远、施秉三县接壤的三角地带,有“一地跨三县”之说,距石阡县城约30公里。尧上主要居住着仡佬族人,是仡佬民族文化十分浓厚的村落。从老家中坝出发,很快就到了尧上。环顾四周是蓊郁碧翠的原始森林,山青鸟鸣,幽静雅致。包溪河从村旁淌过,溪水清凉,常见锦鳞欢游,水鸟嬉戏。看见这清澈的溪水,十分亲切。少年时我们常到这里伐木扎排,顺河而下漂流到家。现今看来是极其惬意的事,当年却十分艰难。从家里背上干粮,徒步几十里,来到这里,找一户相对熟悉的人家搭伙寄宿。一次往返五六天,吃尽艰辛。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尤其是乘专车故地重游,心中生出许多感慨,这个世界变化真快,变得扑朔迷离,儿时砍柴拾草的荒芜之地,如今是生态旅游的名胜。大自然真好,美不胜收。尧上山水秀丽,民居古老,民风古朴。独具特色的吊脚楼、花格子窗户、荷花池塘、石板巷子、双鱼亭、靓丽的街景、屹立在街头文化广场中央的图腾雕塑——葫芦鹰、还有珠红色的风雨桥、令人目不遐接。
作为仡佬族人,对仡佬族先民和民族文化颇感兴趣。因此,来到尧上心存一种敬畏和崇拜。得知尧上被誉为石阡民族文化村,也称“石阡仡佬第一村”,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是当地传统的“敬雀节”,那一天是尧上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一天,尧上仡家人及附近村民全部聚集在一起,祭祀神鹰,祭扫红军墓,集体舞毛龙,表演傩堂戏,唱山歌,品味各种风味小吃,尽情展示着仡家文化时,为仡佬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光大而倍感高兴。
少时到尧上就知道有一座邓氏祠堂。如今的仡佬文化陈列馆就设立在邓氏宗祠之中。祠堂中陈列着几百件仡佬生活物品,佐证了仡佬上千年的文化渊源,它记载了仡佬人热爱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历史。也展示仡佬人追求美好生活,战胜自然灾害的集体智慧。
在文化广场周边,都有醒目的“神仙豆腐”字样。这是一种民间自制清凉解暑食品。小时候听老辈人讲,制做这种食品工艺十分讲究,除必要精细外,必须心无杂念,否则是做不成的。因此,对这种食品也存有一敬爱各钟情。我们每人品尝了一小碗,各自反映不一,但都觉得“神仙豆腐”自有她的可口之处。
我们乘游车进山,顺小溪而上。驶向幽静的山谷,姑娘小伙子唱起山歌,谷深鸟鸣,真是令人怡情雅致。电动车慢慢驶过碑林的地方,抬头望去,一个硕大“佛”字映入眼帘。山势越来越大,两山之间越发陡峭。再住里走,就是一处停车场,两边的小摊点琳琅满目,大多是当地的土特产和民族特色小吃。此地叫打杵岩。关于打杵岩地名的由来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传说,有一人家娶了一个特别能干的儿媳妇,十里八乡有名。媳妇不但孝顺公婆,而且持家劳作也不含糊,每天不但要操持家务,还跟着男人们上山伐木。有一天,公爹和儿媳抬着一根木头回家来,还没等进门,公爹就扯着嗓门喊婆婆赶快拿打杵来。原来是公爹已经抬不动了,要先打杵歇息一下。婆婆见儿媳妇和公爹抬一根木头,顿时生了醋意。于是,口授相传,用打杵戏说公爹和儿媳妇之间有男女授受不亲之礼。
我们一行来到两溪口,这里是上佛顶山的路。从佛顶山上流下来的水在这里汇入包溪河。
进山的是一条石板路,虽算不得宽大,但拾级而上仍然有一种曲径通幽的境遇。山路越走越陡,通过跨河的小桥,道路一会左岸,一会右山,渐渐地从溪涧透出一股清凉的山风,空气感觉到湿度很大。原先成群的人流,慢慢拉开了距离。大山里只能听见欢笑声,看不见人影。我们知道已经进山有些时间了,抬腕看表已是下午四点多钟。路边有几个工匠正在施工,我上前打听,这里距佛顶山还有多少路程?他们摇摇头,表示都没有走过,据说还要走上五六个钟头。这时后面几个同路赶了上来,大家共同决定就到此为止,不再继续前行。于是,我们开始下山。此行多少留下了些憾事。
正值中秋,大家相邀晚上在我的家中赏月。回到家时,弟媳已经准备好了丰厚的晚餐,大家围坐在一起。离开老家三十多年了,这还是第一次回老家与家人共同团聚赏月。可如此热烈的气氛,却怎么也让我兴奋不起来。后山上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是月亮升起的地方。明月露出了山梁,月光撒在餐桌上。这时,有人提意共同举杯,欢庆佳节!我一饮而尽,凝望皓月当空,想起了余光中先生的几句诗:
一刀向人间,剖开了月饼
一刀向时间,等分了昼夜
为什么圆晶晶的中秋月
要一刀挥成了残缺?
刀锋过处,落我们在两旁
是啊!借着先生的诗意,我想说,少小离家,如今却背井他乡,今日回到故里却不见生我养我的爹娘。难道要让这种对故乡和亲人无尽的思念永远深深地藏在心底?默默是我们的白昼,悠悠是想你的夜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