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极品草根26

时间:2013/8/4 作者: 秩堂人 热度: 322753

第六十三章  打砖坯

1、 愚耕经历这次离家出走后,颇有感悟,回味无穷,暗潮汹涌,当作是绝对的秘密,埋藏在心度,影响深远,终生难忘,但表面上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还是老样子。

愚耕重又失去了主意,困惑丛生,又像是六根清静,四大皆空,不把现实生活放在眼里,无所作为,暂且赖在家里吃闲饭,得过且过,并不急于象蝇宫狗苟那样寻出路,宁可赖在家里卧薪偿胆,忍辱负重,不想为了图一时痛快,而行狗急跳墙之事,想必凡是离家出走后,回到家里的人,都会是这种状态,甚至是刚从精神病院回到家里的人,也会是这种状态,

愚耕想到,他连离家出走这种大逆不道的事,都做得出来,难道还怕赖在家里,愚耕好像存心要在家里,当一回残废,与畜生不如的东西,甚至以为这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好像愚耕这次离家出走只是一次预演,一次练习,愚耕要痛彻地让他完全在家里感到深恶痛绝,感到窒息,一点都不再留恋,积存足够的勇气与决心,然后一旦出门去就真的再也不回家了,愚耕再也不认为,他还有可能在家里拥有一种生命的常态。

2、 父母亲大人看着愚耕,就眼睛冒火,鼻孔出烟,怒发冲冠,但也拿愚耕没辙了,心灰意冷,恐怕唯有指靠弟弟在深圳那边干出点名堂,再让愚耕投奔过去。

3、 听说,好像弟弟在深圳那边仅只干了几天活路,就一直鬼混着,具体情况不甚了解,父母亲大人遥挖指挥起来,也不灵便,以为不肖,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出去打工就那么有出息,转而使得父母亲大人不得不容忍愚耕赖在家里,谁叫他们生了愚耕这个不中用的东西,愚耕就算到下辈子,也还不清欠他的孽债。

愚耕毕竟有两次去深圳打工的经历,愚耕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弟弟在深圳鬼混的难处,谁还心甘情愿鬼混着。但愚耕一点也不像父母亲大人那样,感到悲观失望,愚耕以为无论弟弟在深圳经历了什么,都是弟弟应该经历的,都是必然的结果,愚耕甚至连想到,他在初中毕业后,几乎对世事一无所知,等到再又读完四年农业后,才辍学步入社会,而弟弟比他提早四年,就开始在深圳那边鬼混,愚耕一点都不怀疑,弟弟有条件可以比他多鬼混四年,关键就看弟弟是否能好好运用这种条件,鬼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4、 爷爷的身体状况,近来又每况愈下,没有好转的可能,瘦骨嶙峋,颤颤巍巍,生命已腐朽到随时都会可能有死掉的程度,即将后事,爷爷本身都毫不忌讳地,经常把死亡与后事挂在嘴上,不得不承认,爷爷确实已奄奄一息,活不久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迫使愚耕不得不要赖在家里,至少要等到办完爷爷的后事,才可以出门去,有可能愚耕要赖在家里,过完今年,爷爷的后事,确实很重大,相比之下愚耕赖在家里,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矛盾,甚至是合情合理,自然而然的事,愚耕一生中,将要头一次面对亲人去世,头一次体会自然规律的无情。

5、 没多久后,父亲大人突然提议让愚耕在自家房屋的左侧,打一些砖坯,就好像是劳教所的公职人员,在对下属的劳改犯,进行一次总动员,大费口舌头头是道,说是愚耕这样无所事事地呆在家里,根本不是办法,该要干些活锻炼锻炼,还好过些,说是家里好几年没搞过什么建设了,正需要打一些砖坯,烧成砖后,用来搞家里的建议,说是也可以让愚耕到预制场去顶他的班,留他在家里打砖坯,父亲大人想好的事,愚耕是很难不去照办的,特别是愚耕赖在家里,就更加不容有异议,很像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愚耕面对父亲大人的提议,极不耐烦,也很不情愿,但又拗不过去,保持一阵沉默后,也就怏怏不乐的答应下来,好像这连个屁事都不算,也值得父亲大人费这么多的口舌,难道他还敢不听悉尊命,愚耕象是受到了父亲大人的摆布,又无从抗拒,无视他的感受,被逼无奈,原本对打砖坯怀有的意境,荡然无存,十分麻木,十分郁闷,好像只要是父亲大人安排愚耕做什么,愚耕都会有这种习惯性的反抗情绪,用以回敬,同样,无论愚耕想要做什么,父亲大人都会产生各种悲观情绪来阻挠。

6、 接下来,愚耕果真就断断续续松松散散地,在自家房屋的左侧打起砖坯来,父亲大人有空也会带领愚耕一起干,总共大概拖了十几天时间,愚耕只要是跟父亲大人一起干活,愚耕都会变得像个死人。

7、 愚耕赖在家里,总体上以闲着为主,打砖坯以及其它七零狗杂的事,根本就不足挂齿,只要父亲亲大人不故意挑衅他,也就阿弥陀佛,愚耕还是会多看一些书,充实他的精神世界。

第六十四章  国庆

1、 愚耕时常会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尽量避免沾惹到父亲亲大人,井水不犯河水,尽量不与父母亲大人处在一块,哪怕吃饭时,也尽量不与父母亲大人处在一块。

父母亲大人却得势不饶人,每隔些日子,就忍不住要肆意挑衅愚耕,揭愚耕的疮疤,伤及愚耕的人格与自尊,轻而易举就能把愚耕弄哭。

愚耕其实是很难得会哭的人,出门在外,哪怕历经生死也不会落泪,可愚耕面对父母亲大人的挑衅,却无从招架不堪一击,鼻子一酸,喉咙一哽咽,泪水就会挖制不住地流出来,愚耕哭的时候,思想最为活跃,最为深刻,获益多多,愚耕决不让每一滴眼泪白流。

2101号因庆节那一天,愚耕长时间呆在伯伯家里看电视,电视里正在直播建国五十周年庆典,向全国观众,甚至全世界展示建国五十周年的伟大成就与光辉历程,表明国家正处于一个怎样的历史时期,这最容易让人畅想到,再过五十年,到了建国一百周年,国家又将处于一个怎样的历史时期,以五十周年为周期,来对国家历史时期进行划分,实在太振奋人心了,愚耕难免会想起自己人生阶段的划分,与国家历史时期的划分,是否有代表性。

母亲大人曾三翻几次催促愚耕要去田间挡水,电视有什么好看的,愚耕却当作耳边风,也存心要跟母亲大人怄气,不屑理睬,继续呆在伯伯家看电视。

旁晚时分,母亲大人就偈一只母老虎,把愚耕从伯伯家赶了出来,差点就将愚耕逮到,咬牙切齿,骂骂咧咧,癫癫魔魔。

愚耕被母亲大人赶出伯伯家后,撒腿就跑,好汉不吃眼前亏,母亲大人则疯狂地追赶着愚耕,并会任意捡起石子,就朝愚耕打过去,怒火中烧,歇斯底里,骂不绝口,恨不能从愚耕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愚耕按从前多次类似的经验,母亲大人最终都不能追到他,所以愚耕这次故意与母亲大保持一段距离,但又要保证不会让母亲大人追到,示以对抗,痛心疾首,始终一语不发,逃跑要紧,随时躲过背后打来的石子。

没想到,母亲大人怒火越烧旺,甚至拼命要跟愚耕赛跑,更加使得愚耕全力以赴,丝毫不敢松懈,暗瞬叫苦不迭,看来母亲大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不知要追赶到什么程度才有收场,愚耕被母亲大人追赶着,整整在村落里兜了一个圈子,长达十几分钟,大大地破了以前的记录,可母亲大人远还没有放弃追赶的意思,欲要跟愚耕拼死拼活。

最后,愚耕感到实在是逃无可逃,转而就逃到一座葬有比较多坟墓的松树林里面,并忍不住痛哭起来,肝肠寸断,心如刀绞,死去活来,暗自发下毒誓,痛恨冲天,不忘耻辱。

天已黑下来了,松树林里面更加显得鬼气阴森,使得母亲大人心存忌讳,一直追赶到松树林的边缘,也就停住了,唉声叹气,呜呼哀哉,垂头丧气,并很快就转身返回家去,算是拿愚耕一点办法都没有,不作追究,就此收场。

3、愚耕在松树林里,一边痛哭,一边想了许多问题,甚至有强烈地冲动,但最终还是被理性的思考抑制住了,没能义气用事,顾全大局,现实终归是现实。

但愚耕所受到的打击,会给他对今后人生的决策,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愚耕没有义气用事,并不等于他已咽下这口气,甚至可以说愚耕从此完全失去了家园,苟且过活,无须离家出走,无须义气用事,就已经开始客栈生涯,寄人篱下,却又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生不如死,天可怜见的,他要如何才能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自由翱翔,愚耕暗自发毒誓赌咒,一旦出门,就再也不回家了,这是愚耕能够想出的最具有报复性的毒誓,但这绝不是愚耕头一次才想出的最具有报复性的毒誓。

愚耕在松树林里大概哭了半小时后,也就调整好心态,从松树林的另一头走了出来,重新面对现实,已无所谓自尊无所谓人格,很不情愿让人看出他已哭过很久,但还是不能完全装出没有哭过的样子,国家建国五十周年的时候,愚耕正处于人生的最低谷,这一天太容易让愚耕记住了。

第六十五章  海南岛

1、 后来,愚耕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渐渐想到要去海南岛,并很快就成为一种决心,内心不断地进行酝酿、思辩,非同小可,三思而后行,愚耕还从没有下过这么大的决心,这么郑重其事,这绝不像是决心选择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打工那么轻松。

2、 愚耕凭常识大概知道,海南岛位于中国的最南端,有琼听海峡相隔,而在海南岛最南端,有个叫三亚的地方,好像在三亚又有一个被称之为天涯海角的地方,所以在愚耕想来,海南岛是一个相当遥远的地方,几乎一去不能返回,浪迹天涯海角,哪怕愚耕在现实中情知海南岛并不算遥远,但愚耕在心态上,还是认为海南岛无比遥远,关键就因为它是一个岛屿,远隔千山万水。

3、 愚耕一直就幻想着,能只身一人漂到某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一无所有,并象原始人那样生存下来,愚耕情知那样的幻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了,愚耕就将现实中的海南岛代替掉他幻想中的某个荒无人烟的孤岛,可以说现实中的海南岛,在愚耕心目中是充满幻想的,真正吸引愚耕的是正是他幻想中的海南岛。

4、 愚耕也知道,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热带农业,好像也还有许多农场,愚耕特别向往,能在海南岛的一些农场、农村归隐下来,最好能够找个当地姑娘,过着男耕女织般地平静生活,愚耕隐约觉得他学了四年农业,到海南岛谋生不成问题,算是有了一种谋生的本钱,愚耕并不否认,他学了四年农业是他想去海南岛的理由之一,但愚耕凭得不是文凭,不是专业知识,凭得是一种对农业始终割舍不下的情怀,愚耕不得不承认,他又是在自作多情,一厢情愿。

5、 愚耕有心理准备,并没有把海南岛想像得很美好,更没有一心指望,他学了四年农业,会到海南岛派上用场,无论他到海南岛会有怎样的经历,都无怨无悔,愚耕要是知道,海南岛古时曾被称作殊方异域,朝廷会将一些重要犯人流放到海南岛,示以惩治,那么愚耕肯定会有一种壮烈感,视死如归,绝不会被吓退,反倒会更加被吸引住。

第六十六章  葬礼

1、 秋收前夕,爷爷已瘦得只剩下一把干骨头,不再进食进水,后事在即,爷爷的生命到最后关头,还能拖延这么长久,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堪称奇迹,爷爷好像知道要拖延到什么时候互去,才死得自自然然,完成他一生最高的成就,还有什么比死得自自然然,更能算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高的成就。

在爷爷的生命的最后关头,全由奶奶一人,无微不至地对爷爷进行日常照料,功不可没,在一个人生命的最后关头,什么养儿防老,一点也靠不住,如果没有奶奶的照料,恐怕爷爷死了都不会很快有人知道,奶奶也曾有过怨言,说是等爷爷死的时候,她也不会喊人来,这是奶奶能够说出的最生气的话。

2、 秋收前夕的某一晚上,父亲大人好像是通过抽签的方式,正式获得了爷爷后事的主办权,而伯伯则以后负责主办奶奶的后事。

父亲大人因获得了爷爷后事的主办权,就喜形于色,得意洋洋,激动不已,如同中了奖一样。

原来,爷爷这几年,苦心积攒了四千元钱,专门用来补贴办理他的后事,没有人能比爷爷更加关心他的后事,父亲大人获得了爷爷后事的主办权,也就获得了四千元的补贴,父亲大人有了这四千元的补贴,就可以大显身手,借花献佛,风风光光地办理爷爷的后事,作好爷爷留给他的最后一篇文章,了却一个重大的人情。

母亲大人也很高兴,其实母亲大人一直就跟爷爷是冤家对手,爷爷的后事能给母亲大人带来莫大的欢庆,大快人心。

31018号,愚耕家里与伯伯家里开始联合起来搞秋收,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并从当晚开始,伯伯与父亲大人轮流到奶奶家里过夜,尽最后的孝道。

41019号午间时候,愚耕抽空给奶奶家挑水,碰巧大姑父、大姑姑也抽空专程来看望爷爷,并将爷爷抬出来晒晒太阳,愚耕也在一旁看了看爷爷,只见爷爷的表情相当异样,无法言形,震撼人心,大姑姑更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喉咙也明显哽咽住了,相当难过。

可就在下午秋收的时候,母亲大人却还大言不惭地预言,爷爷在最近十天,甚至十五天之内,是不会死的,她凭她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就可以打这样的包票。

愚耕见母亲大人竟有如此德性,十分恼怒,并予以驳斥,说是大姑姑午间见到爷爷那个样子,马上就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连话都不想说出来,母亲大人却不以为然,固守己见,可恶之极。

51020号,中午一点多的时候,爷爷竟一声不响地就突然去世了。

就数奶奶哭得最为悲惨凄恻,捶胸顿足,叫苦连天,并有晕厥之状。

伯伯也是痛哭流涕,呜呜咽咽,嗡嗡哝哝,发自内心很有感染力。

伯母也是眼泪汪汪,喉咙哽咽。

母亲大人本该要一展哭喉,甚至就地滚打,寻死觅活,可母亲大人反倒显得镇定自若,处之泰然,多少有些心虚的神色,安守本份,老老实实,真是好人怕歹人,歹人怕死鬼。

父亲大人表现出的那种德性,显然激动兴奋强过了悲痛哀伤,父亲有点要哭的样子,但一点眼泪也没有流出来,好像知道爷爷生前不希望有人为他的去世过度悲伤流泪,父亲大人还强忍着大放厥词,首先在父亲大人看来,人死不能复生,安排后事,才是当务之急,他没想到,爷爷会死得这么突然,接着父亲大人又宣称,爷爷生前一点病征都没有,完全属于老死的,死得很轻松,死得很安详,就好像打瞌睡那样,说死就死了,一点痛苦也没有,是爷爷生前修来的福气,父亲大人还从专业的角度宣称爷爷的尸体入棺后,不会产生任何异味,更不会流精汁,好像父亲大人知道,爷爷生前不希望,因为他的去世,而产生一些阴森恐惧的气象,爷爷的去世完全是喜丧。

6、 愚耕显得也很平静,一句话也不说,一点想哭的感觉都没有,愚耕集中心思,回想起昨天午间时,见到爷爷的那种表情,这才觉得,好像爷爷昨天午间时就死了一回,愚耕完全被一种从没有过的说不出的强烈感觉震慑住了,愚耕好像头一次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份量,体会到自然规律的无情。

7、 在主办后事期间,每天都好像过节一样红火药味热闹,人多事杂,虽然时不时会用高音喇叭,播放出一阵阵的哀乐,但还是不能渲染出真正哀伤的氛围。

8、 1024号吃早饭的时候,奶奶忍不住私底下向愚耕诉起怨来,明显对父亲大人昨晚上的表现大为恼怒,并对伯伯昨晚上的处境,深表同情。

父亲大人与伯伯并不合得来,平常都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但只要互相牵扯上,就难免出现矛盾,在主办后事期间,父亲大人与伯伯肯定会互相牵扯上,矛盾也就在所难免,其实这样的矛盾非常有利于家族内部的团结,并非坏事,要勇于面对。

奶奶这回却气乎乎地大致告诉愚耕,在昨晚上,父亲大人与伯伯吵起来了,而且吵得很凶,到最后伯伯因吵不过父亲大人,就哭起来了,哭得很凄惨,听奶奶说,昨晚上父亲大人好像主要是责怪伯伯不该侵犯他在主办后事期间,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伯伯还多嘴多舌,插手插脚的话,他就要让伯伯滚开一边去,结果伯伯实在招架不住,也就只好哭,好生委屈。只差没有把爷爷从棺材里抬出来评理,爷爷生前最不愿看到在举办他的后事期间,产生一些家族内部矛盾。

愚耕还不清楚,昨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父亲大人竟会说出那么混账的话,愚耕可以肯定,父亲大人实在是欺人太甚,可恶之极,并为伯伯感到冤枉,愚耕再想想父亲大人平常的那种个性,特别是在爷爷去世后,父亲大人更加趾高气昂,威风八面,使得愚耕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所以,愚耕听到奶奶诉怨后,反响强烈,怒火中烧,痛心疾首,予以谴责,说是父亲大人在爷爷去世后,根本就没有哭过一次鼻子,他简直就不是人,他竟然要伯伯滚开,就滚开好了,让披麻带孝的活,也干脆让他一个人全包了,愚耕以前可从来不敢这样说话大口气,好像爷爷的去世,也提高了愚耕在家族中的地位,竟敢针对父亲大人与伯伯之间的矛盾评理,口气也确实不小。

9、 母亲大人在主办后事期间,也得意洋洋,欢心鼓舞,活跃异常,节庆有余,好像是在办红门喜事一样,愚耕就曾当着母亲大人的面,表示很想要把她弄哭一次,不然太不像话啦。

10、 1026号,就正式举行葬礼,整个葬礼的队伍,浩浩荡荡,前后有一两百米长,鞭炮声,震耳欲聋,乐队声此起彼伏,人声嘈杂,哭哭啼啼,就连母亲大人也一展哭候,绝对是真哭。

葬礼的队伍,每到一处,又会有人争相观看,探头探脑,咂嘴咂舌,津津乐道,整个村子都为之沸腾起来。

爷爷在天有灵也可以安息了,并保佑后人平安,则感恩戴德,容貌长存。

第六十七章  痛定思痛

11027号,愚耕家与伯伯家,又联合起来接着把秋收搞完了。

秋收刚刚完毕,愚耕就感到势态紧迫,战火马上就要被点烯。

无论如何,父母亲大人再也不能容忍愚耕继续赖在家里,愚耕已经赖在家里两个多月太不像话了,爷爷的后事已办完了,秋收也结束了,愚耕是一定要出门去,最好过年也不要回来。

愚耕宁死都不愿继续赖在家里,愚耕赖在家里两个多月,像坐牢一样,是愚耕人生中的最低谷,愚耕出门去,就等于是走出最低谷,等于是重见天日,再也不必看父母亲大人的脸色,高兴还来不及呢。

愚耕感到困惑,感到压抑的是,他再也不愿受到父母亲大人的遥控指挥,再也不愿让父母亲大人当包袱一样,把他转来转去一,再也不愿像以前那样打工,再也不愿因为害怕呆在家里,而盲目出去打工,一点理想也找不到。

愚耕痛定思痛,不想重蹈覆辙,愚耕心里面还念念不忘,想到海南岛去走走看看,迫切希望能实际行动起来,放纵激情,为所欲为,愚耕除了想去海南岛再也不想别的路子,反正好歹要去过海南岛再说,愚耕自从想起要去海南岛,就注定这种想法,迟早会要产生效应,愚耕就是这么一个特别特别情绪化的人。

2、 愚耕情知,父母亲大人绝对不会允许他去海南岛,父母亲大人自有他们的如意算盘,父母亲大人已成为愚耕的最大绊脚石。

愚耕只要想一想,如何面对父母亲大人,就浑身瘫软,灰灰沉沉,看作是他命中的克星,哪还有勇气与信心,斗得过父母亲大人。

愚耕暗下决心,欲要与父母亲大人斗争到底,不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去海南岛的想法,哪怕情知斗不过父母亲大人,也要让父母亲大人明白,反正他是下了决心要去海南岛,就算这次去不成海南岛,下次还是要去海南岛,非要去次海南岛不可,只要他最终去成了海南岛,就等于是战胜了父母亲大人,愚耕并不否认,他与父母亲大人赌气,是他去海南岛的重要理由之一。

愚耕并没有过多地想象出,去海南岛要做些什么,愚耕只模糊地想成是,去海南岛走走看看,可愚耕情知,父母亲大人显然对他早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安排计划,又切实可行,几乎使得他别无选择。

3、 愚耕强烈感觉到战火还没有点燃,他就处于弱势,困难重重,力不从心,使得去海南岛比登天还难,越是这样,愚耕越想去海南岛,天可怜见的他如何才能摆脱父母亲大人的掌控,只要能让他去得成海南岛,是死是活,都与父母亲大人不相干,无怨无悔,如果他迫不得已,最终还要顺从父母亲大人的安排,就意味着他已自暴自弃,苟且于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