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巷、别墅及其他  

时间:2006/3/16 作者: 东北男人在上海 热度: 88748
小巷、别墅及其他  (随笔)
 
闲暇无事时,我爱站在阳台上看远远近近的风景。临街的六楼,隔着马路便是一片别墅小区。街是喧闹的,小区是宁静的,在这喧闹与宁静之间,我感到无穷的趣味。
首先就说这条马路,这是一条偏僻的小街,若放在乡村,它必是路断人稀,放在县城,也只是偶尔才会有人走过。即便在一般的城市里,也可能只是断断续续的有些车辆行人来往,但在上海,便是昼夜喧嚣的了。大车、小车、货车、轿车接连不断,喇叭、马达、吵闹此起彼伏。白天里,各色人等、大小车辆行色匆匆;傍晚,常有情侣携手徐行,附近几家店铺更是灯火通明、人气旺盛。
这算什么呢?这风景也太平常、太简单了。但你若能调动记忆展开联想,这条路便绝不止是眼前这个样子。闵行区以前叫上海县,七宝镇从前只是一个乡镇,你完全可以把有关七宝的传说放在这条马路上。对,就在这儿,谁敢说栖息金鸡的树不就生长在前面那块空地上,玉斧不是出土于那座楼的西北角上呢。这样一想,这里岂不增添了许多的妙趣。你也可以想见,满清时期,上海知县王宗濂就一头热汗地坐在轿上,从这条路赶往乡下处理公务。对,就是与洋人有关的那件事。路边呢,倒有不少围观的百姓,可能就在站牌下那群人的位置,而且那群人就是当初围观者的后人。现在,上海的“洋人”更多了,但我们都是本着平等互助的原则与之交往的,不会也不应再有从前的尴尬和屈辱。
这条路是上海的,但由这条路我最常想起的还是老家门前的那条窄巷。那是一条杂夹煤灰的土路,凹凸不平、雨天积水、泥泞不堪,一天也过不了多少人,而且多半还是熟识的,但我对它很有感情。有时我也常常对着眼前这条路上的人和车想,他们家门前的路是什么样的呢?这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穿山越岭、走州过县,司机见的风景遇的事很多吧?人,一生要走的路太多了;家,难免也要搬许多次。离开一个地方再去回忆,一想风景就多了,就有了韵致。
再说别墅,我的感觉里,别墅都应该是在山野水浒旁的,再不济也要在农村,都市里的别墅就有些滑稽。更何况一家挨着一家,实在没意思的很。“别”是另外的意思,墅者,野土,建在野外土地上的另外的房子就是别墅。可惜手边没词典,不知该如何解释,望文生义不好,好在我是在写散文而不是学术论文。但眼前的别墅也是有风景的,你看它,北临街、西靠河,南面是一片空地,只可惜有墙隔着,而且空地也有建筑机械停在那里。上海寸土寸金,放着金子不开发实在是浪费。
别墅区里整天都是沉默的,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开始时我常想,等到晚上别墅里便该有人了吧。然而,纵使满城万家灯火时,苏州河两岸的别墅区里也只是三三两两的灯火,绝大多数的楼房还是沉默的,这便与别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颇耐人寻味。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有钱又有心的人买来做的投资,想想上海楼市的价格也就不难理解这一点了。有时我便想,这别墅里住的都是什么人呢?政府官员?企业家?中大奖的暴发户?而后便想,如我辈者是住不起的。既使有朝一日发了横财也不会在都市里买这种别墅,而要在老家的乡下,离城不太远的地方。暮年时,就休憩在那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岂不是好。
记忆最深的别墅有两个,一个是王维的竹里馆,一个是毛泽东的香山别墅。不仅仅是真正的别墅,也各负载了一段情韵和一段历史。其实,最有生活意味的别墅,还是英法作家描写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住过的,它们都建在贵族领地的某处庄园上。那些老爷、太太、小姐们在城里住厌了,或有什么事了,就套上马车,走个一两天,到那里去放松一下,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田园风光,间或打猎,与当地的朋友聚餐……,乖乖,这才叫生活。
应该说,别墅是与马路高楼无缘,远离闹市街区的。与之相伴的即使不是高山湖泊,落雁平沙,也应当是小桥流水或原野松林。别墅,要的就是这种气氛和环境,离了这些就是普通的民居了。当然,现在这样的环境越来越少了。人们都说是生活需要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社会的发展改变着生活的需要,或限制着你的选择。
其实,风景只有两个,一个是眼前的,一个是心中的,一个是看到的,一个是感到的。《红楼梦》中贾宝玉有诗,“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说的就是这种意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