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滚滚红尘》,心潮一样澎湃,想到了才女张爱玲和伪政权军官胡兰成这一爱情蓝本。
女主人翁沈韶华,出身不俗,却有着一个不堪回首的童年,她的母亲爱上国外诗人,但不得不回国完成一桩父母之命的封建婚姻,母亲早逝后,父亲把一腔忿恨倾泻在年幼的韶华身上,将其幽禁,尽管韶华其间用割腕自杀来表达内心的绝望与抵抗,但最后换来的是父亲一句“死不了”的漠视,一直到父亲死去的那天,韶华才解脱出来。
在那战争连连的年代,人的性命朝不保夕,爱情更是一种奢侈,而韶华这样一个女子,为爱而生,遇到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章能才,她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这个在乱世里自我放逐的人。可以说韶华是幸运的,她遇到的这个人既能从她作品里读懂她的心,又能正中下怀的满足她物质上的喜好(尽管她对钱没有什么概念),正如她在他怀里娇嗔的说:“你对我是耍了计谋的”。深刻的记得有这样一个场景,他们在阳台上跳舞,风吹起她红色的披肩,背景音乐开始了: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想是人世间的错/和少年不经世的我/今生的所有/也不惜换来匆匆不语的胶着/来易来 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 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来易来 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分易分 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于是不愿走的你/要告别已不见的我/今生的所有也不惧换来/跟随我俩的传说/跟随我俩的传说 ”
我想时间若能永定格在那里,这样一场乱世中的情爱,足以越过了面对生死时的惶恐。可是这个男人注定要给她的命运抹上悲剧色彩,在那个时代,他扮演者一个敏感的角色-伪政权的宣传部长。在抗日时期,为人民所不容,抗日结束后,为共产党所不容,他与韶华不仅注定不能相守,而且给韶华带来社会指责甚至是被暴力相向。能才与韶华第一次分别,那黎明破晓时的一别,能才内心的独白是:我就这样走了,没有勇气面对,而我竟然从来没有说我爱她。
这些都没有从内心里击垮韶华,即便被好久诘问的时候,她依旧很坚决的说“他不是别人,是我男人”。直到多年后,韶华找到能才,心彻底破碎了,当她发现那个人还是彻底辜负了她,因为她是痴烈的沈韶华,拿她那别的女人比较都是一种伤害,更何况曾经贴耳的软语,不以为然的对另外一个女人讲出,最后她一腔怒火烧毁了当年交给能才表示托付终生的时辰八字,决然而去。“心被狗吃了”,我想这是掏空了心肺之后,被伤的体无完肤的 一句交代了,听到这句话,心跟着揪痛了。
抗日胜利后,再次相见,韶华一句“章部长”,道出了阔别后的物是人非,此时的能才落魄如乞丐,能才说“以前不知道,失去你之后,才知道人生是空的”,再诉衷肠,韶华心酸过往泛起,她彻底崩溃了,我想经过此番生离死别的韶华,应该是爱恨成空,面对能才再度抛出的橄榄枝,会来个华丽转身,可是命运又开了个滑稽的玩笑,他们被突然窜乱的人群拥挤包围着,在人群的骚动里像一叶浮萍把握不了自己的去向,几尺之遥,似乎是要拉到天边,嘈杂中,韶华在能才 “我-爱-你”的哑语里再次沦陷,再一次飞蛾扑火,奋身相救。就连最后一次逃离沦陷城市的唯一一张船票,韶华也给了他。最后一别,生死两茫茫,韶华把活着的机会让给了能才。韶华说:我们下次相见,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给我个家。然而,能才没有给她一个坚毅的回答,眼神里更多的是迟疑和犹豫。
讽刺的是,看似长相猥琐,举止粗俗的余老板,当韶华因能才的牵连被人围击时,他举刀相救,当她生病时,一直在身边守护,当满街饿殍时,让她食饱衣暖,连逃生的船票也是费尽周折的为她弄到,即便这些不被韶华回应予感激和尊重。韶华把仅有的一张逃生的船票给了能才,自己退到岸边,本已经上船的余老板返回到岸边,看着悲痛的韶华说:我不怕死,我就想在你身边照顾你,哪怕有一天能才回来把你接走了,我也不后悔。 看到这里,我心里再次触动,为什么不是能才?如果留在余生的,是全部悔恨的折磨,她既能万里情奔,你何不敢共赴生死一场?我找过许多答案,不是一句“爱的不够”可以诠释的。至此,记起来曾经和一个朋友说过,有种女人的感情一点动真起来,热烈而纯粹,少有男人堪负得起,承受不起,就逃跑,更何况是能才这个在乱世里自我放逐之人,连自身的存在都找不到一个现实感依托,更何来给爱人一个家?说到最后,他只会爱自己多一些。 当然,如果能才只是一个凡夫俗子,泯然众人,断然不能激起韶华心中的涟漪。又或者她是个普通女人的性情,相夫教子终此一生,也不会背负着一心苦痛。那么,这是一中怎样的纠葛啊,归结起《红楼梦》里一句话,世间的情缘,都是孽障。
韶华构思一个“白玉兰”来照应着她心里的爱恨
-玉兰小时候被一个官家老爷收养,并被糟蹋蹂躏,剥夺了他嫁的权利,这应该是韶华被关禁的童年那段痛苦记忆的对照。
-玉兰家门口,看到了在井边那个明眸皓齿,笑容温暖的少年,应该是她初遇能才的那种喜悦,枯槁的心灵如枯木逢春。
-当那个少年拉着玉兰的手准备逃离老爷的魔爪时,玉兰突然停下来了,问道:“我被老爷糟蹋过,还打掉过一个孩子,这样你还会娶我吗? ”少年犹豫不答,这个缺乏肯定和坚毅的回应一如能才没有底气的眼神对视。
-玉兰还是结婚了,丈夫战死了,最后她改嫁了一个村夫,生得一子,终了一生
若干年后,当白发苍苍,身躯伛偻的能才返回寻找韶华时,伊人已去,找到的只是这本小说,我想,能才应该是可以读懂的。
说说张爱玲和胡兰成了,张爱玲生在一个腐朽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母亲是新女性的代表,留洋自己谋生,父亲娶一小老婆,张一次因为“忤逆”,被父亲关进阁楼多年,且是不见阳光的封闭,最后自己智逃出来,这段经历我想或许应该给她留下噩梦的记忆吧,个人臆测,《半生缘》里顾曼桢被姐姐和姐夫关禁起来的这段描写,应该是折射出她的这段亲生经历的感受吧。胡兰成,对于他的评价众说纷纭,然而最多离不开的是“汪伪政权”这个角色。张爱玲说:爱一个人是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这或许,张对于胡兰成的这场爱恋的一个总结了。后来胡兰成在逃亡避难时候,张爱玲去看过胡兰成,知获了胡兰成与避难所主妇有染。很清晰的记得有本书上这样描述一段:胡兰成跟这位主妇体己的说着身体的不适,却没有和张谈起任何只言片语,张爱玲返回时,扶着桅杆,怅然面对一滔江水。行文没有一个字关于她语言的描写,无声胜有声,我想这是一种怎样的痛。回去后,张爱玲倾尽所有的稿费30万,全部寄给了胡兰成!当时我看到这个非常不理解,看到《滚滚红尘》,我了然了,这大概就是韶华留给能才的那张逃生的船票吧。张爱玲去美国后,随后几年,胡兰成借编写手稿,写信给张爱玲,张极少回复。
无论是剧中拟构的情节,还是现实的这段旷世传奇,这份痴嗔,欲辨已忘言,只能以一首词来作结:“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向谁去。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