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卖部座落在起伏的沙丘边缘,毗邻109国道和省道的交叉路口,交通位置优越,由于坐落在人烟稀少的偏远地方,因而惠顾的人不多。只是在顾客等车的时候,顾客总是喜欢在小卖部里买点什么,就是不买东西,顾客也总喜欢进去坐坐,和老大婶有一句没一句聊几句,问问车经过的情况。老大婶也总是有问必答,很健谈,说话也是慢悠悠的,嗓门不大,脸上总是淡淡笑,笑的瞬间额头眼角嘴角露出细琐的皱纹,让人觉得老大婶是年轻时一定是一位漂亮女人,是一个做事干净利落,精明能干的女人。
每次回老家探亲都要在这个路口等车,十多年来一直这样,也渐渐熟悉了这个看起来不显眼的小卖部,也慢慢认识了小卖部主人老大婶,虽然买零食的次数很少,但等车的时候,在没有车经过时总喜欢走进小卖部,坐在老大妈柜台旁边的凳子上,一边看着路过的车辆,一边看着小卖部的摆设。小卖部给人感觉整齐而又简单,货架上几乎没有太值钱物品,几乎都是一些日常用品,整个小卖部也就是一万元左右的规模,让人总觉得小卖部物品单一的感觉。
有一次我由于从家里走的匆忙,没有顾上吃早点,也没有在社区的商店卖点吃的东西,就坐了一辆客运三轮车感到三岔路口,由于没有记住开往平凉方向班车的经过时间,结果赶到三叉路口时要乘的车已经开走了,暂时又没有经过的班车,只好走进老大婶的小卖部等车。不知是没有坐上要乘的车,还是肚子有点饿了,心里感觉空荡荡的,从来不买小卖部食品的我,第一次在老大婶的小卖部买了一块面包,一瓶矿泉水吃起来。吃着吃着,我问起老大婶的小卖部一月能挣多少钱,家里还有什么人等家常话打法无聊的时间,老大婶笑着说着,竟闲不住又擦起那货架上物品来,脸上显露出坦然的表情。我于是猜想,老大婶是个被儿女嫌弃才来这里的可怜人,看着她小卖部后的床铺,和墙边的锅灶的情况,我猜疑的神色让她看在眼里,也好像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她笑着说:“其实我是喜欢这里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才将这个小店经营下去的……。”
老大婶居然是以这种缘由开这个小店的,看她一身衣服和那饱经沧桑的脸,我还以为她迫于生活的压力才开这个小卖部的。
原来老大婶有一个不错家庭,儿子在工厂里上班,儿媳在社区开了批发部,生意也非常好,儿子儿媳多次劝她关了这个小店,帮助他们,但老大婶却执意不肯,儿子也让她请一个帮忙的,让她休息,不要太累,她也没理儿子的建议,这么大的小店,用得着雇人?她知道儿子为她好,但她不想摻合到儿子儿媳中间去,她觉得这间小店很好,尤其位置条件不错,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路的那边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尤其到了傍晚那夕阳的余晖撒落人间,天地一片赤红,让她觉得很美也很舒服。自从前年老伴走了以后,有些孤独的老大婶更觉得离不开这间小店了,开这个小卖部完全是老伴的注意。起初她不同意,老伴给她说了许多好话她才答应的。刚开不久,由于偏离厂区,人不多,每天也卖不了多少,但进小卖部的人却不少,偶尔也有买几包烟,几袋瓜子,几瓶水之类的。过往的的人有进来问路情况的司机,有问班车路过此地的准确时间的顾客,还有徒步经过此处进来要点开水就地歇息的外乡人。在行人的问候中老大婶打发着她的一天,害怕寂寞的老大婶才知道开这个小店是老伴对她一种关爱。
老大婶和老伴很早来这里生活的,当时来的时候,条件非常差,没有住的,只能寄居在临时搭建的房子里,冬天冻得彻夜难眠,夏天热得进不了屋子,由于没有钱,只能摆个小摊,维持生计。好在老俩是吃苦过来的,辛辛苦苦总算有了点积蓄,在社区的街面盖了间铁皮房子,开了间百货铺子。这时儿子也高中毕业在厂里招了工,托人在厂里要了一间平房,总算有了一个像样的家。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手头也有了积蓄。于是老俩口在社区买了一间商铺,老俩口经营批发业务。儿子成家后,老俩又把批发部过户给没有工作的儿媳。老俩又在三叉路口开了这个小卖部,虽然利润不大。没法和社区的批发部相比,但老俩口觉得值得舒心,在他老俩口看来自己经营和儿子儿媳经营都是一样的。
老大婶平和的话语,在我心里激起许多感慨,也想了许多。我想的最多是和老大婶一样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人,她们正是由于不懈努力拼搏才有了今天安逸生活,才有机会坐在小卖部门口,有活忙活,没活儿就看着面前走过的每一个人走进来走远去,看着那一辆辆卡车,班车等车辆急速而来,又急速而去的景致。
现在小卖部不在了,每次绕道坐车路过三岔路口,不由得就会望望小卖部原来地址。仿佛看见那件不起眼小卖部,看见那位老大婶正坐在门口,脸上含着自然朴实的的笑容看着等车的顾客,看着来往车辆经过的情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