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
最近真他妈的烦,想起了那把尘封数载的屠刀,用酒精清洗了残缺不全的记忆,重新找到了往日的嚣张,奶奶的,我怕谁?谁怕我?哈哈哈。。。。。。
痴人就是没有烦恼,一切的爱恨情仇如同秋叶般纷纷落下,消失在寒风之中,成为野狗追逐的玩物,残留在树枝风际间摇摆的是已经枯死的友情,证实着干巴巴的虚伪,不久也会在寒风中零落成尘。
不知谁发明了酒宴,弥散着若隐若现的香气透着恶臭,灌下去的是浓烈的粮食的残毒,让深沉覆上薄如蝉冀的豪情穿过皮囊堆在变形的脸颊之上,红晕朵朵,刹那间,感情似在升温,一会儿便在高温中蒸发在一片胡说八道之间。
鬼才相信,sb们训狗才说的那些话,只有狗才明白那些语言,乞讨的乞丐和忙于果腹的人们全是这些sb们的杰作,
嫦娥奔月是厌倦了人间的阿谀奉承,老猪天蓬元帅不干是感觉侍奉玉帝比不上去高老庄泡妞, 真他妈的有才。
傻子也懂得爱情,常常令人热泪盈眶,或许就这些才体现动物的本能与善良,游方的道人不知在旷野中在寻找什么,真理可能就在冷酷的顽石和冷血的花草之间。靠,我不吃大米,谁吃大米?
一路风光来到山脚下的方塘处,可能是初夏的燥热让我回忆起野浴的畅快淋漓,值得显耀的的泳技告诉女儿不是来自现代的游泳池,而是混杂在泥土和水草腥混的方塘。方塘是文革时期父辈们兴修水利的杰作,滋润了几代人,渗出的地下水和雨水积攒在里面,每到盛夏白日盈满孩子的欢叫和各色的屁股,晚上就是蛙声一片,烦躁着每个夏季。。。。。。
可到塘前一看,很是尴尬,解释给女儿的只是喃喃的说:怎么干了?怎么干了?。。。。。。,汗水随之流满面颊,儿时那只有脚趾才能却生生看到的塘底,现在已经没了神秘和可怕,残留的一汪浑水被蒲草和半个身子在泥中的农药瓶包围着,塘边的石围仍然规矩而坚固的挺着,好像是古代的围墙,苍老而坚毅,砌墙的泥瓦匠可能早已灰飞烟灭。
远处的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在方塘盛行的时代会让野浴的孩子在塘边上翘首羡慕不已,而如今没有了野浴,司空见惯的汽车公路让方塘失去了自信,并慢慢的衰老,如同老泥瓦匠一样淡淡的死去,文明让历史退化,还是文明扼杀了历史,我和女儿解释不清。
或许方塘的故事只能停留在我美好的记忆中,却在享受幸福的孩子脑海中之留下一汪腥臭的印象,继而在摩托的嘶叫中随擦过耳边的风中立即挥发而去。
蝗虫 蝗虫在记忆中永远不是害虫。初夏,祖父的火柴盒里总会在傍晚的疲惫中,给我带来一份惊喜,先要在我的耳边摇一摇,听见里边有抓挠的声音,立刻一种好奇也开始抓挠我的兴致。缓缓打开“建平火柴”字样的纸盒,一双如箐麻籽样的双眼把我的好奇推向顶点:土色的双翅、土色的头如同祖父手的颜色。小心拈出,生怕无肉的外壳被捏破,掀开翅膀就掀开了粉红的世界,柔和、透明、绚艳,透过看去,祖母苍老的笑脸充满着眼光,祖父的破沿帽不再褪色,姑叔们不再缺乏营养。
蝗虫的喜悦可能充满纳凉人的整个傍晚,门前的青纱帐上一只不知哪里飞来的蝗虫会让聆听大人们调侃的孩子们掀起一阵骚动,“拍拍拍纱虫,七月枣八月红”的喊声和着有节的掌声真的使蝗虫落下来,或许它早已飞累了,接下来就是蜂拥而去,但大多时候会空手而归,孩子们欢乐许多,大人们也同样欢乐许多,尽管玉米面的饼子还没有填充一天劳作散失的能量,皱纹舒展了很多。
随着太阳深落西山,蝗虫去休息,人们也呼喊着自家小孩的名字散去。一个疲惫和温馨的夜晚开始了......火柴盒中的生与死都无所谓,因为明天祖父仍然给我装来乐趣。
我脑海中的第一道刻痕是屯中那棵只有半片树干的古槐,据说是土地庙前的神苗,年少的人说有几十年,年长的人讲有几百年。斑驳的枯皮好似祖母积满灰尘的老脸;朴实中露着慈爱,树干折损处被顽童用3米的竹竿绑着破布烧跑了里边的马蜂,留下了墨色的烧痕,又如祖母没牙的笑口;盛夏歇凉的人们不可思议地望着茂密的虬枝,如同我不可思议地吸吮一位50老人的奶水,又有3、4个壮男合搂着半片树干猜测着树的年龄。树下泥腿子膝盖上的收音机永远传播着惬意和满足......
古槐虽然无专人料理,但也不招人肆意地砍伐,初冬才簌落的树叶悄然地随风飘向每个角落,折短的树枝自然化做附近人家灶塘中的火苗。
前年春天古槐不再发芽,又在冬风夏雨中孤立了一年,夏日暴出地面的树根上无人喧哗,去年夏季在一场暴风雨中轰然倒下,难受的人们扯走树枝平掩埋一下树根,留下一个如坟的丘,屯里的人偶尔谈起,却是回家探亲的人仍然看见树的婆娑,凝立很久,勾起之前的往事----
最近真他妈的烦,想起了那把尘封数载的屠刀,用酒精清洗了残缺不全的记忆,重新找到了往日的嚣张,奶奶的,我怕谁?谁怕我?哈哈哈。。。。。。
痴人就是没有烦恼,一切的爱恨情仇如同秋叶般纷纷落下,消失在寒风之中,成为野狗追逐的玩物,残留在树枝风际间摇摆的是已经枯死的友情,证实着干巴巴的虚伪,不久也会在寒风中零落成尘。
不知谁发明了酒宴,弥散着若隐若现的香气透着恶臭,灌下去的是浓烈的粮食的残毒,让深沉覆上薄如蝉冀的豪情穿过皮囊堆在变形的脸颊之上,红晕朵朵,刹那间,感情似在升温,一会儿便在高温中蒸发在一片胡说八道之间。
鬼才相信,sb们训狗才说的那些话,只有狗才明白那些语言,乞讨的乞丐和忙于果腹的人们全是这些sb们的杰作,
嫦娥奔月是厌倦了人间的阿谀奉承,老猪天蓬元帅不干是感觉侍奉玉帝比不上去高老庄泡妞, 真他妈的有才。
傻子也懂得爱情,常常令人热泪盈眶,或许就这些才体现动物的本能与善良,游方的道人不知在旷野中在寻找什么,真理可能就在冷酷的顽石和冷血的花草之间。靠,我不吃大米,谁吃大米?
大礼拜,和女儿骑着一辆一路呼喊嘶叫的摩托车,说着30年前的记忆,憧憬着现代社会应该早已文明进步的秀美山川,寻找刻骨铭心的故事。几公里的公路撒发着柏油的味道,覆盖了儿时的车辙和碾得发白如米的沙粒,缩短了路上行走的时间,大凡文明就是速度。
每段乡间小路都会涌动儿时的美好回忆,似乎有土的地方才会暴露出旧的时光味道,虽然杂草已铺满老路,可能是走的人少了,路也就不存在了,但草香仍然会勾起回忆,就好像一条记录声色的磁带,每一次的扫描都会重现历史,讲给陌生人故事,说给故人往事。一路风光来到山脚下的方塘处,可能是初夏的燥热让我回忆起野浴的畅快淋漓,值得显耀的的泳技告诉女儿不是来自现代的游泳池,而是混杂在泥土和水草腥混的方塘。方塘是文革时期父辈们兴修水利的杰作,滋润了几代人,渗出的地下水和雨水积攒在里面,每到盛夏白日盈满孩子的欢叫和各色的屁股,晚上就是蛙声一片,烦躁着每个夏季。。。。。。
可到塘前一看,很是尴尬,解释给女儿的只是喃喃的说:怎么干了?怎么干了?。。。。。。,汗水随之流满面颊,儿时那只有脚趾才能却生生看到的塘底,现在已经没了神秘和可怕,残留的一汪浑水被蒲草和半个身子在泥中的农药瓶包围着,塘边的石围仍然规矩而坚固的挺着,好像是古代的围墙,苍老而坚毅,砌墙的泥瓦匠可能早已灰飞烟灭。
远处的公路上飞驰的汽车,在方塘盛行的时代会让野浴的孩子在塘边上翘首羡慕不已,而如今没有了野浴,司空见惯的汽车公路让方塘失去了自信,并慢慢的衰老,如同老泥瓦匠一样淡淡的死去,文明让历史退化,还是文明扼杀了历史,我和女儿解释不清。
或许方塘的故事只能停留在我美好的记忆中,却在享受幸福的孩子脑海中之留下一汪腥臭的印象,继而在摩托的嘶叫中随擦过耳边的风中立即挥发而去。
蝗虫
蝗虫的喜悦可能充满纳凉人的整个傍晚,门前的青纱帐上一只不知哪里飞来的蝗虫会让聆听大人们调侃的孩子们掀起一阵骚动,“拍拍拍纱虫,七月枣八月红”的喊声和着有节的掌声真的使蝗虫落下来,或许它早已飞累了,接下来就是蜂拥而去,但大多时候会空手而归,孩子们欢乐许多,大人们也同样欢乐许多,尽管玉米面的饼子还没有填充一天劳作散失的能量,皱纹舒展了很多。
随着太阳深落西山,蝗虫去休息,人们也呼喊着自家小孩的名字散去。一个疲惫和温馨的夜晚开始了......火柴盒中的生与死都无所谓,因为明天祖父仍然给我装来乐趣。
关于槐树
初谙世界的记忆如同渔夫撒下大海的第一张网,收获的永远比较深刻,不管是一条不知名的小鱼,还是一片海草。我脑海中的第一道刻痕是屯中那棵只有半片树干的古槐,据说是土地庙前的神苗,年少的人说有几十年,年长的人讲有几百年。斑驳的枯皮好似祖母积满灰尘的老脸;朴实中露着慈爱,树干折损处被顽童用3米的竹竿绑着破布烧跑了里边的马蜂,留下了墨色的烧痕,又如祖母没牙的笑口;盛夏歇凉的人们不可思议地望着茂密的虬枝,如同我不可思议地吸吮一位50老人的奶水,又有3、4个壮男合搂着半片树干猜测着树的年龄。树下泥腿子膝盖上的收音机永远传播着惬意和满足......
古槐虽然无专人料理,但也不招人肆意地砍伐,初冬才簌落的树叶悄然地随风飘向每个角落,折短的树枝自然化做附近人家灶塘中的火苗。
前年春天古槐不再发芽,又在冬风夏雨中孤立了一年,夏日暴出地面的树根上无人喧哗,去年夏季在一场暴风雨中轰然倒下,难受的人们扯走树枝平掩埋一下树根,留下一个如坟的丘,屯里的人偶尔谈起,却是回家探亲的人仍然看见树的婆娑,凝立很久,勾起之前的往事----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