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老的和田

时间:2012/8/15 作者: 走读新疆 热度: 67013

  不管是否来过新疆,也不论对新疆了解多少,许多人却知道被人们誉为“国玉”的和田玉,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很多人自然记住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和田。
  
  和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市级专区,位于新疆最南端。南靠喀喇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连,北依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的冲积平原,两条分别出产白玉和墨玉的河流从东西流淌而过。面积为24。78万平方公里,基本上是山地和沙漠戈壁,绿洲面积仅占3。7%。人口188。4万,其中维吾尔族就占了96。4%,独特的民族风情古朴醇厚。
  
  我曾多次去和田,每次也必然到喀什玉龙河的河床上刨沙寻玉,梦想着天赐一块稀世珍宝。虽然每次都是空手而归,但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和了解内容的深入,慢慢对和田这个神秘之地有了自己的理解。尽管和田市也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宽阔的城市广场上也有身着流行服装的俊男美女,繁华的商业街上也有来自大洋彼岸的西式快餐,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品味这里,我总会感到和田的最具特色、最神秘的还是她的古老。
  
  在新疆乃至中国的历史上,和田的历史更加久远。
  
  和田古称于阗,古代有皮山、于阗、扜弥、渠勒、精绝、戎卢诸国。自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始,于阗就在西域都护府统辖之下。公元57年后,于阗国势转盛,邻近诸国皆服从。到魏晋时期,皮山、渠勒、戎卢、扜弥、精绝等城邦国被于阗兼并。1913年置和阗县。1959年改名和田县。1977年后属和田地区。1984年改为和田市。
  
  在古老漫长的岁月里,这里的人们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历史文明和文化文明。源自这里的玉石文化早已根植于华夏大地,原始古老的艾得莱斯绸、桑皮纸也已成为全世界文化遗产。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至今还保留着有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众多的神话古堡、古战场、古烽火台、古寺院、古庄园、古钱币,印记着历史的久远与沧桑。在这里,一直流传着有关昆仑神话在内的极其丰富多样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两千多年以来,和田始终是中西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的枢纽、著名的三大绢都和西域四镇之一。
  
  和田素以“金玉之都、瓜果之邦、粮棉之仓、歌舞之乡”著称于世。和田玉、地毯、丝绸作为和田的“老三宝”,闻名遐迩,饮誉海外;维吾尔医药、大芸、阿胶被誉为和田的“新三宝”。
  
  走在和田的大地上,到处都能让你联想起她古老的历史。被当地人誉为“和田三棵树”的核桃王、无花果王、葡萄王就见证着人类生活的沧桑与久远。
  
  核桃王位于距市区17公里的巴格其镇喀拉瓦其村内。传说无花果王是16世纪初叶昆仑西王母专为和田王续嗣的仙树。该树属元代的果树,已有560多年历史。树王独占一亩天地,树高16。7米,树冠直径20。6米,主干周长6。6米。由于年代久远,主树干中间已空,形成一个上下连通的“仙人洞”,洞内可容纳四人站立。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核桃王仍枝繁叶茂,苍劲挺拔,叶肥果盛,年产核桃6000余颗,个大皮薄,果仁饱满百著称,具有健身益肾,滋肝润肺,润肠健脾,延年益寿之功效。
  
  无花果王位于距市区22公里的拉依喀乡政府后果园内。无花果属小乔木类,维吾尔称“安桔尔”,花藏在花托里,不易发现,所以又称“神秘之果”,当地群众称其为“福寿之果”。无花果王历尽沧桑至今近三百年,树冠像一丛巨大而别致的绿色蘑菇,占地面积达0。1公顷,周围的新枝根连根,相互撕扭,盘根错节,爬地百生,向四周蔓延,如蛟龙起舞,银蛇出洞。无花果王虽然年代久远,但一年三茬,依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年结果2万多个,从6-10月都能吃上新鲜果子,无花果具有强身健脑、延年益寿之效,被人们誉为人间“仙果”。
  
  今年八月份,我和爱人去看无花果王,树上结满了无花果,果大鲜嫩,色泽鲜黄。看园的维吾尔族工作人员热情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无花果,尽管价钱比市场高出几倍,但看着这棵庞大的神树,我们还是忍不住买了一叶子的神果,吃在嘴里,味道甜润爽口,品味出了更多的想象。
  
  葡萄王树位于咯浦县的斯坦乌其村,这里院内院外,道路两边全是葡萄架。葡萄树王位于一座乡村小院内,葡萄王已生长了158年。葡萄树的根是从十米以外的老住屋底下延伸过来,占据空间达1。2亩,主枝有水桶般粗,树皮斑驳脱落,拧结遍布,隐约露出黑褐色的树干,干枝以上新枝丛生,盘绕延伸。树王所结的葡萄汁多皮薄,晶莹甘甜。目前它依然枝繁叶茂,每年能收一两千斤葡萄,其中一串葡萄就可达一公斤。
  
  这里的农民为节省耕地,将葡萄种在道路边上,枝蔓架在道路上方,多占天少占地,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世纪80年代,和田县统一规划,将这一创举大力推行,到目前为止,和田葡萄长廊蜿蜒几千公里,徜徉其间,脚下是林荫小路,头顶翡翠般的葡萄,犹入仙境。
  
  伫立在古树下,看着满目的葱绿,不仅惊叹自然界的神奇,更会产生出许多联思遐想,亲身体会到了这里的古老,内心总会油生出一种如梦似仙的感觉。
  
  而最能体现和田古老的当属这里悠久的饮食文化。和田风味小吃丰富多彩,许多特色美食别有一番滋味。究其原因不无与传统有关。
  
  首先是最地道的原材料。这里的人们不管是畜牧还是耕种,几乎还是最原始的方式方法,成群的牛羊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广袤大地上自由觅食,名副其实的是“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在农业种植上,没有任何的转基因和激素催长,施的是农家肥,浇的是昆仑雪水。成片儿的瓜果树木自然生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无需催长,也不会喷洒农药。正是这种近乎原始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畜牧方式,使这里的牛羊肉特别鲜美,谷物格外清香,水果异常香甜。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用最传统的方式加工着他们所有食物。
  
  去过和田的人都知道这里的鸽子好吃,我最钟情这里的鸽子汤泡馕和鸽子酱。细心的人会发现,和田的鸽子与众不同,当地有许多土灰色的野鸽子,就是家养的鸽子也是与内地的肉鸽大相径庭,野生鸽子的基因,个子瘦小,自然觅食,很少喂养。无论怎样加工,这里的鸽子始终充满了浓郁的野味儿与醇香。由于这里的人们喜欢吃鸽子,自然就形成了许多鸽子市场,在和田市就有一个鸽子市场,那里每天都聚集了许多鸽子商贩,各式各样的鸽子应有尽有。
  
  我和朋友曾专程到昆仑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去品尝鲜为人知的鸽子酱。每到秋天的时候,这个村里的维吾尔族人在山里捉来许多野鸽子,与刚刚收获的黄豆一起煮熟,放在各式各样的缸中,加入自配的佐料,密封发酵,一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打开酵缸,浓浓的酱香伴着出奇的野味醇香扑鼻而来,把鸽子酱抹在刚烤好的热馕上,滋味香甜独特,难以描述。
  
  在和田的街头,你会发现这里独有的一种小吃,如果定义的话可以算作一种菜粥,但做法和用料极为独特,先把鲜玉米棒上的嫩玉米用刀子削下来放置木盆中,用一块石头砸,砸至玉米粒变成糊糊状,倒入锅中加水,小火慢熬两三个小时后,放些切好的肉片、白菜、南瓜、核桃仁、西红柿、青辣椒、盐和当地出产的一种叫“恰麻菇”的野菜,再熬一会儿即成。
  
  当地人称之“乌马什”,看上去五颜六色,尝一口热腾腾的乌马什,飘洒着玉米的甜香、蔬菜的清香、野菜的异香、羊肉的鲜香,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也有营养滋补的特殊功效。
  
  馕在新疆随处可见,但和田的“杂克尔”则与众不同。杂克尔是对玉米面饼的特称。其他地方的玉米馕多是发酵烤制,这里玉米馕则是死面烤成,还掺些洋葱条、南瓜条、肥羊肉丁等,虽然有些干硬,但越嚼越香,总能体会到孩童时代记忆中的味道。
  
  说起吃饭,不得不说和田传统的木制器皿。自古以来,和田维吾尔族人民就喜欢用木头制做木碗、木盘、木勺等木器,在距今两千年左右的古墓中,曾挖掘出一些木盆、木盘、木碗等珍贵的木制器皿。在尼雅古遗址也发现了有抓手的茶杯和其他木制品。这些木制品是用银白杨、泡桐、柳树、杏树、枣树、桑树、核桃树等木料制成的。有人说这些器皿有健康和保健作用,虽然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我坚信,用这些木器饮食,一定会是有益无害。因此,和田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木器随处可见。
  
  我曾在核桃树王所在公园内的工艺品商店里买了一整套核桃木碗盆和勺子,带回内地的时候好生让大家羡慕。
  
  其实和田还有著名的一老,那就是老人多。和田是世界四大长寿区之一,百岁老人屡见不鲜。我去看核桃王树的时候,曾去过当地的拉依苏村,这个村有2400人,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其中有一个叫肉孜的老人已有110岁,身体健朗。老人告诉我们,他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眼睛虽然花了,但每天上午还要干两个多钟头的农活。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据肉孜的家人讲,老人喜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爱吃玉米做的馕。老人的重孙子已经16岁了,老人总是笑着说:我还要参加重孙子的婚礼呢。
  
  也许是昆仑山的灵气,也许是羊脂美玉的神奇,也许是没有任何污染的物产食物,也许是传统甚至接近于原始的生活方式,但这些都是如今现代人所羡慕和追求的目标,而和田人则自然而然的享受着这里所有的一切,那么普通、那么不以为然,所以他们如此的健康长寿。这些老人年老但精神不老,就像眼前的和田,悠久古老但又生机勃勃。
  
  坦率地讲,我更加珍惜和喜欢和田的古老,众多的传统美食和古老的生活方式依然传承,这些矍铄老人、盎然古树,以其原生态的方式活着,犹如那稀世美玉,滋润、亮泽、纯美……
  
  2008年12月1日于和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5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