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也喜欢看中学生博览啊”
“是啊,我六年级就喜欢了”
“那你现在几年级啊”
“初二了”
女孩子说完就走了,我在想她会不会像我一样,大学后就不会喜欢了呢。
怎么那么巧,我也是六年级喜欢上它的,很偶然,我在徐闻的街头乱逛,空气中开始弥漫着大雨来临前的腥味,街上行人步伐也越来越快,我没有雨伞,只好赶紧躲到旁边的邮局报刊亭里,老板娘好像不喜欢我站在那里,我就只好假装是来买书的,厚着脸皮挑那本最小最便宜的,当时中学生博览只卖2元,我没好气地拿着它幽怨地看了一眼老板娘冒着小雨走了,心里惦记着,唉,我干嘛躲个雨还要浪费两块钱啊。对手里的杂志,我那是不屑一顾。那时候我看的是我老爸经常买的《知音》《家庭》之类。
回家之后才翻看了下,发现很神奇,写得都是自己心里的想法,那时候我没有办法把心里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于是无限崇拜那些小作者们,渴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渐渐鄙夷《知音》《家庭》,纯粹是在瞎编些令人同情的故事,我还傻傻地以为是真的。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我把我所有的爱和青春都奉献给了中学生博览,我整个的中学时代都是它在陪伴我,甚至我心里萌芽的那一丁点儿关于文学的梦想都是它赋予的。高一星期天回校的路上我的单车被偷了,车篮子里放着28本中学生博览,一部手机,一把伞。我哭的不是手机和单车,而是我再无法买的回来的28本杂志。
高中两年的周记里,不止一次表达过对它的喜爱,高一时的班主任彭高州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信封,写了我们的梦想,然后封好给他,什么时候我们实现了再回去拆开看,我写的是,我要到达我梦寐以求的北方,我要去吉林,我要去中学生博览编辑部,那蠢蠢欲动的呐喊声几度让我以为,那是一定的事。只是没想到几年过后我那份炽热感早已消失殆尽。
那几年,我很喜欢中学生博览上的一位作者,笔名叫草莓多多,经常发表文章,文本朴实真诚新清,小情绪小脾气小任性小闹剧,写了许许多多关于那个年纪的忧伤和善良。很爱一位编辑,叫李鹏修,初一时给他写过一封信,估计不是没送到就是被压在他堆积如山的信封里吧,总之没有任何回音。和中学生博览上认识的一位作者通过信,当时她刚好上大学,她说她不爱了也不买了,我骂她叛徒,没想到我也成了叛徒,再然后通讯很发达,书信早已淘汰了,我和她也仅仅通过一次信后就再没有下文。
那封唯一的信,两张漂亮的写信纸,我把它藏在一个我很久都没有背的书包里,过年大扫除我妈把书包当垃圾一样拿去焚烧了,跟着烧掉的还有那封信和我存的一百多块钱。那天我哭得很厉害,我冲着我妈吼,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同意就把它烧了呢,你都那么多年没背了都烂了留着占地方……写到这我都忍不住哭,那是我唯一有关中学生博览的记忆……
直到今年,我在网上认识了静儿,她的文风很像很像曾经的她,像得让我有股想见静儿的冲动,只是我也知道静儿不是她……
现在电子书张牙舞爪地走在受欢迎的前列,我再也没有了那股能坚持六年都买同一本杂志的热枕了,也再没有看书时的激动了,现在拿起一本书我都没有耐心看完,哪怕它只是一本杂志。
李鹏修曾经送给过类似我这种之前很爱之后不再喜欢它的孩子的一句话,他说,不爱就不爱了吧,不是博览变味了,而是你们长大了……
徐闻登云塔那条老街,那报刊亭的老板娘,跟她买了六年,消失了两三载了,不知道她还认不认得我?
我在百度上百度过很多东西,但是我始终不敢去百度中学生博览,我很怕再去看到一些可怕的变化,那些没有电脑时难得的东西,我不敢轻而易举地去破坏,让我有个永远美好的记忆吧。
再见吧,那些旧时光。
长大了,是不是意味着,开始了无限膨胀的欲望和永无止尽的虚荣?开始在意别人的话语,以前夏天,我会把刘海往上翻,现在再也不敢了,我会考虑脸那么大再翻上去一眼望去光光的显得更大更难看什么的,其实脸和以前一样,大的只是我的心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