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九都岭

时间:2012/8/3 作者: 夜归 热度: 71902

         “九都九条岭,条条通天顶”是九都岭给我的最初印象。

        九都是南田的俗称,也是明代军师刘伯温的故里。当时南田是区政府所在地,现在已改作一个镇。九都离老家非常远,足足有四十五华里。当时没有公路,去九都只能靠双脚丈量,听乡亲们讲走一趟九都最快也要五个半小时。

        七八十年代,九都在乡亲们眼中算大都市。乡亲们都把去一趟九都视为骄傲,很多人家都愿意把女儿嫁往九都,用他们的话讲就是给女儿找到了幸福。

        十二岁那年,我外出求学,第一站便是九都。记得那是正月刚过,天气还比较冷,想到第二天去九都,我便兴奋不已,差不多一个晚上都没睡着。第二天天刚刚发亮,我们姐仨带上半年的换洗衣服、一个月的米菜在我妈的带领下出发了。走过培头,走完培头半岭,到了尺方坑,已经走了五华里。我不知道村路是如何计量的,反正在我看来老家到尺方坑远不止五里,应该有五公里。走到尺方坑我已经精疲力尽,感觉腿脚发麻发酸。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当时我泄气了,我说我走不动了不想走了。我妈生气的说这还只是开始,九都岭还没开始爬,考验我的路还长着呢。

        尺方坑有一条河,是瓯江的支流。我们顺着河流向前走了五华里,还好这五华里全是平路,虽然崎岖坎坷但还算好走。走到洪公坑,九都岭开始了。当时以为九都岭只是一条简单的山岭,在老家有很多山岭,都是羊肠小道,上下一体,一眼便能看出。没想到九都岭是一条从山脚横跨几个山体然后到达山顶的路,其中有泥泞小道,独木桥,石子路,石拱桥,林荫路,汀步和青石台阶等等,足足有三十华里。九都岭很热闹,每天都有一拨一拨的人,有往上的,有往下的;有求学的,有探亲的,有打柴的,有扛木头的,有做生意的,还有游山玩水的;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很多时候我们能在九都岭上碰到很多熟人。

        半坑坞在九都岭的中间,那里山高林密,很多人走累了都在这栖息小坐。半坑坞有很多茅草房,主人都是九都妇女,她们或卖粥,或提供歇息坐椅,或提供茶水,然后收点服务费。当时国家禁止投机倒把,禁止经商搞副业,九都妇女能从九都岭中看出商机,看到利润,还真是叫人佩服。离开半坑坞再往前就是半坑坞岭。半坑坞岭用石条铺成,一米来宽的青石条,刚好九百九十九级。传说半坑坞岭是神仙铺的,事先神仙也没有测算,但铺到顶正好九百九十九级,不知是人们故弄玄虚还是真有其事,但九九归一还是略有听说。走过半坑坞岭就是通天门了,意思就是快到天了。通天门是一个石拱门,门外是山谷,门内是山岙,门内门外有天壤之别。通天门内地势平坦,气势恢弘,有唯我独尊之感,一片片松树,一阵阵风浪,哗哗的刮着,似乎告诉人们这里便是天庭,这里便是仙境。

        走完通天门,进入梅树村,沿着梁岙水库再走五华里便到了九都。

        走到九都已是下午四五点钟,九都的姨妈早就望眼欲穿了。她说我们怎么这么晚才到。我妈把我推到前面说,都是你这个小外甥,一路走,一路停的。姨妈怜爱的看着我说,才这么大的小毛孩,能走这么远的路已经不错了。

        在九都求学一年半,九都岭差不多爬了十几次。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我再没爬过九都岭,但九都岭的一草一木我仍然铭记在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