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外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我也从未思量过一个隔着我几千里之遥的烟台会与我发生任何关系。一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改变了一切,让我和烟台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十九岁的我揣着通知书,怀着忐忑的心情转了若干次车,来到了烟台。下了火车,看着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并不觉得新奇,相反觉得这个城市有些沧桑。之前我经过南方的一些大城市,并逗留了几天,见过大城市的高楼林立,再看小城市的屋檐墙壁可能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沧桑了。坐在公交车上,两边的楼房显得破旧,但街道还算宽阔、整洁,以不至于给人的心情那么沉闷。
由于没有亲眼见过大海,只是书本上描写它的词语给我留下茫茫无际,无比宽阔的印象,再或许就是电视里潮起潮落的拍打,让我有些恐惧,所以海对我有一种特别的吸引,或许是向往,也或许是好奇。早就知道烟台是一个靠海的城市,虽然先前的印象让我失望,然而想到绵延无际的大海我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我们学校有些特别,先前的一个月军训,别说到市里逛逛,就是想出校门或者说轻易离开宿舍楼都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奢望,所以想到海边走走那也只是一个梦想。记得军训一个周了才从班长的口中知道窗外就是大海,可我每次站在窗前远眺,看到的都不是大海而是灰蒙蒙的雾气浓重的天空,即使大海的影子偶尔浮现在眼前,我想那也只是脑海胡思乱想幻化的景象。
后来终于有机会出校门了,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海边。从校门出来没有走到几十米就是大海了,这让我有些哭笑不得。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吹着来自遥远的海风,看那浪打浪,终究又消失在沙滩上,我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仿佛我的心里运动得比大海剧烈,已掀起了滔天骇浪。哦,大海,我知道为什么文客骚人愿意为你舞墨,游人愿意为你止步了,因为你是有生命的,你时而哭,时而笑,又时而欢闹;因为你是有感情的,时而低沉,时而疏朗,时而向着天空咆哮。听那声音,仿佛来自地府哪个怨鬼为悲惨身世而伤痛的幽咽;仿佛又来自天堂哪位高僧刚转道成仙而爽朗的欢笑;又仿佛来自人间,那是歌颂太平盛世的欢歌与咒骂怨恨世界不公的交集,里面藏匿了多少悲欢与离合。在这五年中我不知道多少次走在海边,从烟台山到烟大东门,我也不止一次徒步走过,每一次我都是不同的心情,每一次我也都听到了海不同的声音。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听海我都会如痴如醉,我不是多愁善感,因为我不再是属于那个年纪,也许仅仅是那封通知书让我与海有了不解情缘。
大学的时候我都是每个月出一次校门,可每一次出门我都觉得被烟台“陌生”了一次。原本破旧的三站、时代总是在变,致使我能记住它们的轮廓却找不到原形。后来我已渐渐习惯了在变化中摸索,摸索烟台的轮廓。我常常坐车到火车站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然后顺着公交站牌往回走,也许你们会认为我很愚钝,徒步走十几站回学校。然而我从来没觉得我的举动可笑,我只是想成功地把烟台记住,记住它的点点滴滴,后来才发每一次我都是以失败来告终的。
这些年来烟台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烟台也在发展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而我算是一个见证者。如果两三年前离开烟台的人再次踏上烟台之旅,我想他会在惊讶中面对现实,或者怀疑自己走错了城市。三站、时代、百盛等烟台好多地方都得到了全面的整治,沿海一带新楼林立,让人看得窒息,而且被称为山东最高楼世贸海湾1号也快要竣工,原来的烟台火车站也已经成为历史,崭新并透着磅礴气势的新火车站在向人们昭示:烟台在发展,烟台要以新姿态走向未来。
在学校的时候,我喜欢和同学坐在东山之上看烟台的景色,我觉得烟台的夜景是最美的。从码头到第一海水浴场,晚上的夜灯照出一个弯弯的弧形,正如月亮湾那的月亮老人默默地守护着烟台。灯光打在海面上,海面微微皱起的波浪在霓虹灯中泛起蜡黄的光,犹如温婉的少女摆动飘柔似纱的新裙,在向世人欢喜的炫耀。看着那些高楼灯火通明,如果你近视或者看的是远景,你会误以为那是天上的繁星。如果是在黄昏的时候去看,你能看到卸去喧闹的白昼和刚穿上宁静的夜在交融又分离,这才是烟台的本色,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原来没有化妆的烟台是这么的美。
我不敢称我对烟台有多么的熟悉,但我想说的是我对烟台的熟悉胜过故乡。很多年没亲历家乡的变化,我没有忘记我心中的那个故乡,而现在的故乡已经忘记了我。故乡的亲人、朋友,有的已经远去、有的已经别离,我也已找不到从前的自己。我的大学同学,我的朋友有的在烟台扎根,有的原本就是本地的,我想我现在的同学朋友好多也会在烟台或者附近落地生根的。这里还有教育我多年的老师,非常慈祥和蔼的导师,还有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学校和那片能包容一切的海,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显然,烟台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