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河掏沙

时间:2025/4/27 作者: 南山2020 热度: 628
  文昌是著名的排球之乡,文昌中学是培养排球人才的摇篮。但是,当时的文昌中学没有一座象样的体育馆。

  1959年,文昌中学少年排球队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并获得了冠军,轰动了整个文昌县。为此,广东省体委奖给文昌中学三万元,并建议在文昌中学建造一间体育馆。

  三万元就能建造一间体育馆,在今天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可是当年在文昌中学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硬是用自己的双手,终于把体育馆建了起来,神话变成了现实。

  文昌有众多的海外侨胞,发动他们为文昌中学建造一个体育馆,那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文昌海外华侨历来有热爱家乡教育事业之心,如文昌中学的图书馆,众多的教室和学生宿舍,都是海外华侨捐款修建的。可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我们采取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不要说是动员华侨捐款,就是他们主动出资捐钱,我们一分钱也不敢要。

  1963年春节过后,也就是我上文中的第二个学期,文昌中学掀起了一场修建体育馆的热潮。

  在开学后召开的第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符芹英校长向全体师生发出了修建体育馆的动员令:“-------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把学校体育馆建起来。别说我们现在有了三万块钱,就是三千、三百块钱也要把体育馆建起来。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日晒雨淋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师生们对符校长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馆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建造体育馆需要大量的沙子和石头,学校决定动员全体师生自己动手解决建造体育馆的建筑材料。学校附近有一条不大也不小的河流,叫凌村河,这条河直通海边,河里有大量的沙子。学校指定专人到河边进行了探测,划分了各个班级取沙的河段。

  在掏沙的那一天,班主任蔡兴桥老师亲自带领我们到了河边。他是本地人【清澜公社】,他的家距离河边不远,经常过河来学校。有一年刮台风,大水冲垮了大桥,他淌水过了河,对河流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指定了取沙的地点,告诉我们要注意安全,不要到水深流急的地方去掏沙。蔡兴桥老师还亲自跳下河去,观察水情,在水深流急的地方都做了标记。

  当时正值春节过后不久,天气还很冷,寒风吹来,身上感到阵阵凉意,水里更冷,大家都有畏惧的情绪。潘家义、朱玉梅两位班长二话不说,第一个跳下水去,大家看见了,便齐声高呼:“一、二,跳!”一场掏沙战斗开始了。

  大河里取沙,其实很简单,我们用粪箕捞起河泥,在水流湍急的地方上下冲刷几次,河泥被冲走,剩下的就是河沙了。这就是“大浪淘沙”的道理。

  在二里多长的河道上,布满了文昌中学一千多名的捞沙大军。河岸上,红旗猎猎,水面上,人头攒攒,歌声嘹亮,口号不绝,师生们在冰凉的水底里拼搏着。在粮食紧张的年代里,正是他们长身体的时期,他们吃着蕃薯干加椰子盐的伙食,许多人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他们?是他们热爱学校,为学校多作贡献的一片热心!

  符芹英校长等学校领导亲临工地指挥捞沙战斗,他们在水深流急的地段插上牌子,上面写着:此地危险,严禁下水!他们特别告诉各班班主任:凡是有学生的地方必须有教师在场,绝不允许发生安全问题。

  我在捞沙的劳动中,仅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就捞了满满的一担沙子。我的弱项就是挑担子,我不懂换肩挑,只能用单肩挑,走了几十步肩膀就痛了,只得停下来松松肩膀。学校距离沙场三四里路,我一路上休息了好几次,但我还是咬紧牙关把沙子挑到学校。

  路上都是挑着沙子的同学,他们一边挑,一边喊着口号互相鼓励。那个年代物质紧缺,很多同学都舍不得穿鞋子,都赤着脚走路,场面非常感人。

  学校开展了劳动竟赛,每个班都指定一个地点堆放沙子,哪一个班的沙堆大就插上红旗。但沙堆天天都有变化,今天这个班插上红旗,明天就换成另一个班了。每个同学都为自己的班级争荣誉,能插上红旗就是最开心的事了。

  某一天,我们班的红旗被1班拿走了,于是班长跟同学们商量,决定利用午休时间大干一场,結果全班同学一齐出动,捞沙的捞沙,挑担的挑担,第二天一早,红旗又插到我们班的沙堆上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校道两旁都堆满了沙子,备沙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于是学校又开展了另一个战役:在文昌河里捞石头。

  文昌河穿过城区,把文昌县城分成三个部分。城区河道里藏着数不尽的石头、砖块,从来没有清理过。

  星期六、星期日两天,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到县城清理河道。那天天寒地冻,师生们不怕冷、不怕脏,不叫苦、不叫累,发扬了连续作战的精神,经过两天的拼搏,终于把河道里沉睡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石头和砖块都挖了出来。县汽车公司几部大卡车,用了几天的时间,把那些石头和砖块全部拉到了学校,基本上解决了建造体育馆的石料。

  文昌中学师生清理城区河道,不但解决了石料问题,而且疏通了河道,纯洁了水源,一举两得,此举得到了县委的表扬和广大市民的称赞。

  1963年下半年,修建体育馆工程正式开工,工程队进驻了学校,在广大师生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工程建设中许多项目由师生担负】,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工程顺利峻工,一座伟峨巨大的体育馆出现在文中校园里。

  到了二十一世纪,文中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绝大多数的旧校舍被拆除,许多崭新的大楼建了起来,但体育馆依然岿然不动,成为文中校园里的一个亮点。

  今天,每当我带着我的学生去参观文中的新校园时,我总是带他们去看看我们当年建造的体育馆,我自豪地对他们说:“看,这就是我们当年建造的体育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